


FZ1和FAZER,这两款车在2006年迎来了全面改款,但是那一代的改款是在欧洲和北美有的卖,日本本土的话只能靠非常有日本特色的逆进口模式。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雅马哈在仅仅一年之后就发布了日本本土版的FZ1和FAZER,这让之前花高价买逆进口版本的人全都大骂雅马哈良心大大的坏了。
而且,那一年又恰逢日本取消了摩托车的马力限制,所有人都对这两款车的马力表现充满幻想。然而,发布之后一看参数,却发现了一份令人失望的“大礼包”——别说原本的100马力限制了,竟只剩下区区94马力!

关于这个数据缩水问题,雅马哈的说法耐人寻味。
雅马哈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在欧洲,骑手们喜欢那种油门一拧、动力汹涌而出的驾驶感,但在日本,这样的路况不存在,骑行环境更偏向于低速通勤。如果马力过猛,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优先优化了低速的操控体验,目标是让动力输出尽量线性,做到“拧多少、来多少”,让人充分体会到一种灵敏随心的响应。

这套理念他们还起了个名字,叫做“1:1(One by One)”。
日本车有高呼: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莫名其妙的马力缩水还能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借口!当时日本车友的内心仿佛1万只草泥马飞奔而过。但也没有办法,官方都那么说了,只能咬着牙认了。
不过真正让日本车友开始骂街的是:到了第二年,国内版本的R1竟然以145马力之姿登场,几乎与初代R1平分秋色,还完全符合法规要求。
明明是和R1同款的发动机,却少了足足1/3还多的马力输出!当时日本车友的心理阴影面积简直比马力缩水面积还要大。
日本车友:崩溃+1...
而且,这还不是日本版的唯一槽点...

首当其冲的,是悬挂系统的设定问题。FZ1沿用了逆进口车型的悬挂设定,而这种设定早就因为“太硬”而成为众矢之的。据说,这款车的悬挂足够强韧,可以轻松应对德国的不限速高速公路。
问题是,日本哪儿来的这种路况?在国内的公路上,这套悬挂只会让车子频频颠跳,非常影响骑行的舒适性,所谓的“易用性”更是无从谈起。

其实,针对日本的实际路况,把悬挂稍微调软一些,让它更适合一般的骑行环境,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做法吧?
加上FZ1本身的车架刚性极高,足以承受150马力的动力输出,更显得悬挂的硬派设定有些无谓。最重要的是,既然雅马哈你说针对日本路况调低了这款车的马力输出,你倒是把悬挂也改过来呀。
日本车友:崩溃++1...

接着要说的,是这台发动机的特性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高转速无力”。
不仅是FZ1,这几乎是雅马哈所有全球车型在日本国内版本车型的通病。发动机在高转速区间虽然还能跑,但就是没有实际的加速表现。那种“空转”的感受,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

而FZ1的最坑爹之处在于,它的发动机是基于R1的基础改造而来的。要知道,作为超级跑车里的翘楚,R1的发动机以独特的短冲程设计著称,擅长在高转速下释放惊人的动力。如果拿掉了高转速的魅力,那这台发动机简直是“丢了魂”。
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解决办法。好在FZ1的国内版本不像以往那种彻底被“阉割”的设定,它只需对电路、进气口等部分略作调整,就能轻松恢复到“半功率”状态。
不过如果你是想把这款车恢复到欧美版本“满血”的150马力状态的话。经过日本国内多位大神的拆解和论证,除非更换整个发动机大部分部件,否则不可能...
日本车友:崩溃+++1...

不过日本本土版本的FZ1相比欧美进口版本的话还是有以下的优势:价格更便宜,骑行更容易上手,同时还能通过简单的调整获得接近逆进口版的性能表现。
然而,逆进口车型毕竟保留了完整的马力和原厂设定,对那些追求纯正性能的人来说,心里总是有个疙瘩。
这是一道难解的选择题:是选择更符合日常需求、更方便轻快的国内版本,还是多花钱入手更富野性的逆进口版?说到底,这取决于车主对性能与实用性的优先级排序。无论如何,纠结之路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