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退休后领到手的养老金多些。如何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那要先弄清新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养老金高低与哪些因素相关?
养老金并轨后,教师退休养老金待遇由4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各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职业年金=退休时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从中不难看出,退休后养老金高低与以下5个因素相关
一是退年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工资越高,养老金越高;
二是缴费年限,对教师来说即教龄(工龄),教龄越长,养老金越高;
三是缴费指数,即在岗时个人缴费基数与职工平均缴费基数的比值,在岗时个人缴费基数越高,指数越大,养老金越高;
四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账户储额,额度越大,养老金越高。
五是计发月数,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越高。
这其中,第一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无法左右,当年度全体退休人都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职工平均工资会呈上升趋势,这对养老金来说,就是退休越晚,职工平均工资越高,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越高。
缴费指数、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账户储额都与教师个人相关,在岗时工资越高,此3项越高。在岗时工资由2个因素来决定,年限和职称,年限越长,薪级越高;职称级别越高,岗位工资越高。所以,这里面也包含年限,退休越晚,年限越长,职称晋升越长,高缴费年限也就越长。
计发月数更直接,与退休年龄相关,55退休是170个,56退休是164个月…60退休是139个月,61退休是132个月…66退休是93个月……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小,养老金越高。
值得一提的,过渡性养老金涉及一个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指从参工之日到2014年9月30日以前的时间,而视同缴费指数则是按教师退休时职称(级)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计算,换言之,一名教师职果退休前一个月评聘上副高职称,其前面视同缴费年限就等于都是副高职称了。
综上,一名教师,要想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办法有2个:一是晚退休,二是早评职称,早进档。
另外,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老教师来说,退休前评聘上高一级职称或岗位工资进档,那也是非常、非常地重要。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