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教师说,她1970年4月出生,1990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中级职称10档,即便按新退休办法,延迟一个月,5月份正点退休,教龄还是差1个月不满35年,能否“照顾”一下,按35年计算呢?听说,教龄满35年退休,养老金比例高一档呢?
首先,退休教龄是据实计算,差1个月不满35年,也无法“照顾”,按35年计算。
新养老金计算办法,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是据实计算到月,不满整年的月数换算成年,保留两位小数。
对教师来说,这个缴费年限其实就是教龄。
教师1990年7月参工,2025年5月退休,教龄是2025年5月-1990年7月=34年11个月,也就是34.92年。虽然只差1个月,也不能按35年计算。
其次,新养老金计算办法,没有满35年比例高一档说法了,“听说的”不算了。
新养老金计算办法,基础养老金是每满1年计发1%,据实计算,计算公式是: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有多少年算多少年。35年就乘35,34.92年就乘34.92,0.08年,计算结果差别不大。
所谓“教龄满35年比例高一档”说法是“老黄历”,旧办法:退休金满30年不满35年者按退休前工资的85%发放;满35年以上者按90%发放。过去养老金发放办法是“卡年点”,那真是“差一点不能吸烟卷”,1个月之差,比例就少5%。
比如,教师退休前月工资是8000元,85%是6800元,90%则是7200元,1月之差,退休金差400元啊。
当然,新办法也有差别,但1个月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假设教师退休前是中级10档,平均缴费指数是1.1804,职工平均工资是4678,则
基础养老金(40年)=7678×(1+1.1804)÷2×40×1%
= 3348.22(元)
基础养老金(39.92年)=7678×(1+1.1804)÷2×39.92×1%
= 3341.52(元)
40年-39.92年=3348.22- 3341.52=6.70(元)
对于七、八千元的总数来说,6.7元之差,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不必担心。
有老师说,你不是算着3348、22元吗?怎么又成了七、八千元了。
这是因为,这三千多元是基础养老金,只是教师退休后养老金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三个部分,他们的计算方法同样不会因为不满35年而降低比例。(详细公式计算见1983年7月参加工作的中师生,中级职称8档退休,养老金能领多少?)
对于35年教龄,中级10档教师来说,退休后养老金4项总和会在7千元左右,如果觉得34.92年不到40年,心有遗憾,过去没办法实现,但新退休办法是弹性制,“到点后”可以和单位协商同意,申请弹性延迟退休,最长可以再晚3年,那就是42.92年了,养老金会高不少,最低也在8千元以上……
对此,您想怎么退?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