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是指清代主持皇家建筑建造工作的雷姓世家,他们来自江西省建筑世家,其中雷发达是样式雷家族创始人,曾任样式房掌案头目,负责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和天坛等工程。雷氏家族在建筑设计非常注重细节,每个宫廷建筑设计方案按照比例制作模型,方便供内廷审定。样式雷建筑世家经过八代人智慧和汗水,留下众多伟大古建筑作品,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历史发展
明末清初,雷发达随亲属前往江宁从事木匠工作。清朝初立时,连年征战以及农民起义致使许多宫殿被毁。于是,朝廷向全国各地征集名人能匠,雷发达应募入京,从此开启雷氏家族长达两百多年宫廷修建生涯。其子雷金玉在修建畅春园时,因技艺高超受到皇帝称赞,誉满京城,从此雷氏家族日益受到重用。胤禛即位后,大兴土木,大规模扩建圆明园。雷金玉应召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负责带领样式房工匠,设计和制作殿台楼阁和园庭的画样和烫样,指导皇宫施工事宜。

天坛模型
荣誉顶峰
康乾盛世时期,家族传承人雷家玺与其长兄雷家纬,三弟雷家瑞都在样式房供职。此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乾隆帝下令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为雷氏兄弟的发展提供空间。至第六代雷思起时期,还有雷廷昌,雷廷芳,雷思跃,雷廷栋都进入样式房,雷氏家族达到兴旺高峰。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为样式房掌案,主持过重修圆明园,西苑三海以及惠陵,东西两太后定东陵等皇家建筑工程。雷廷昌负责颐和园建筑设计工作,他的作品设计包括装修图案,河湖码头桥梁等各类设计方案。雷廷昌因主持重建天坛祈年殿等重大工程,因功被赐为二品官。从此,雷氏家族荣耀达到顶峰时期。
走向衰落
由于国势衰微,朝廷无法承担大规模修建工程。第八代传人雷献彩并无子嗣传授,样式雷开始逐渐衰落。随着清朝灭亡,工部和样式房从历史上消逝。尽管雷家后代仍有从事建筑行业,也曾试图承接皇室以外项目。但是,当时西方列强入侵华夏,他们带来新的测绘和建筑技术,让样式雷传统设计方法在竞争中丧失优势地位。另外,雷家后人开始有人染上赌博,抽大烟的坏习气,雷家乱世里迅速败落,家族迫于生计,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图档收藏。1964年雷氏后人出现在北京市文物局,将样式雷画样准备捐献给文物局。文革开始后,剩下图纸和烫样被雷氏后人烧掉,被抛洒在护城河里。
家族介绍
家族背景
建筑师们在建筑前要做平面布局,也称样式,这是样式雷的由来。样式雷家族原籍江西建昌,祖上本是读书人,其中一支改做建筑,明代时期迁入南京。雷家作为工匠,历代传授此业。清朝初年,雷发达应诏入京,开始主持宫廷建筑设计生涯。
雷氏家族在主持建筑设计外,还涉足内檐装修业务,并以承办装修商人身份从事材料购置,设计和制作等全部工程。他们还开办自家营造厂,参与光绪年间西苑修建工作。此外,雷景修,雷廷昌等人还有地主,普通商人和放贷人等身份。
雷氏家族传人
1雷发达(1619-1693)字明所,江西永修人,雷振声子,清朝著名建筑师。14岁拜叔父为师,擅长工艺建筑设计。青年时期帮人做工,参与设计建造祠堂和庙宇。1635年因躲避战乱,随家属迁居金陵。1683年应诏入京,开始参与修建皇宫。进京后,先被安排修建畅春园,随后被抽调紫禁城修缮现场,主持修建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虽然经过多次翻修,仍然保持原样。1688年解役,1693年去世,享年75岁,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著作。从事建筑业三十余年,其子孙世世相传,六代主持样式房工作。

雷发达
2雷金玉(1659-1729)字良生,江西永修人,雷发达子,清代著名建筑师。青年时期继承父业,任营造所长班。康熙时期营建畅春园,承领楠木作工程。雍正时期,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带领工匠设计制作殿台楼阁和园庭画样,亲自指导施工,对圆明园设计和建造工程贡献最大。1728年赏赐墨宝古稀两字,以示嘉奖。次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此后,形成样式雷世家,创造出很多建筑方法,至今仍然被沿用。
3雷声澂(1728-1792)字藻亭,雷金玉幼子,样氏雷传人。自幼丧父,其母张氏于兵部哭诉,得以继承祖业。成年后,负责修建三山五园时,兴建皇家园林。1750年承建清漪园工程设计,依照武汉黄鹤楼样式,重建一座阁楼,取名佛香阁。1792年去世,享年65岁,生子雷家玮,雷家玺和雷家瑞。
4雷家玮(1758-1845)字席珍,雷声征长子,清朝建筑师。早年继承父业,先后承办营造事业于乾嘉两朝。1845年去世,享年88岁,世代供职于样式房长班。
5雷家玺(1764-1825)字国贤,雷声澂次子,样氏雷传人。与兄弟雷家玮在样式房供职,参与修建皇家园林。1792年主持承建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工程及承德避暑山庄。此外,承办宫中年例灯彩及焰火等工程,与其弟雷家瑞领圆明园掌案。1825年去世,享年62岁,赠奉直大夫。
6雷景修(1803-1866)字先文,号白璧,雷家玺第三子。少年时随父在样式房学习,1825年父亲离世,将掌案头目移交同僚承办。1851年接任样式房掌案头目,清朝国事势微,朝廷无力承担修建工程。1861年咸丰帝驾崩,在遵化参与修建定陵。其中,最大贡献是收集祖上所传和设计图样,烫样模型,使这些珍贵建筑资料得以保留至今,世称样式雷图档。
7雷思起(1826-1876)字永荣,号禹门,雷景修第三子,样氏雷传人。早年继承祖业,担任样式房头目,还有雷廷芳,雷思跃,雷廷栋都在样式房。此后,负责建造皇家陵墓,承担设计清定陵任务。后因建设有功封盐场大使,为五品衔。1873年负责重修圆明园,虽因财力问题被迫停工,留下丰富建筑资料。1876年在设计修建定东陵过程中,劳累去世,享年51岁。
8雷廷昌(1845-1907)字辅臣,雷思起长子,样氏雷传人,清末建筑师。1877年任样氏房头目,主要修建帝陵及后妃陵寝。比如:惠陵,慈禧和慈安定东陵,崇陵等。此外,因主持重建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被朝廷封为二品官,使样式雷氏家族达到顶峰。在重修圆明园,颐和园,扩建三海工程中,成为最有成就的建筑师。
9雷献彩(1877-1920)字霞峰,江西永修人,雷廷昌长子,样氏雷第八代传人。与雷献光,雷献瑞,雷献春等人参与修建圆明园,普陀峪定东陵重建及颐和园等各项工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退出历史舞台,样式房工作消失。1915年完成修建崇陵工程后,多次催讨款项无果,不久郁郁而终。
宫殿
样式雷宫殿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辅以砖瓦或石料等。每座建筑都由屋顶,柱子,门窗和墙,基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立柱,横梁和顺檩等是主要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具有灵活性,抗震性和等级性等风格特点。1976年受到唐山大地震冲击,样式雷宫殿建筑安然无恙。其中,等级最高的是房殿顶,具有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也被称为五脊殿或庑殿。这种屋顶常用于规模较大,重要性较高的建筑上。等级较低的屋顶样式包括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等。这些屋顶都采用曲线设计,既能排除雨水,又能提供遮阴和纳阳功能。

宫殿
陵寝
样式雷设计遵循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布局的特点,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排列,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单体建筑以抬梁式为主,间有抬梁或穿斗混合式结构。屋顶呈现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特色,屋面微微向上反曲,屋面样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布局上采用前朝后寝结构,按照生前朝堂和居住模式来建造,体现出中国人事死如生的人生理念。在遵循古代建筑特点的同时,样式雷具有自己设计建造特点。
主要作品
雷家人作为样式房头目承担众多建筑设计,施工和修复工作,包括故宫、中南海、圆明园、万春园、畅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许多的宫殿、园林、坛庙及陵寝等建筑。此外,雷家人还创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等,还包括京城内众多的衙署,王府,私宅及御道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行宫等皇家建筑也是他们设计建造的作品。在战乱时期,雷家还参与众多皇家建筑修复工作。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北京城以及各类皇家建筑受到破坏。当时,众多建筑被焚毁或遭受洗劫,雷廷昌和雷献彩等人积极参与皇家建筑修复工作。

样氏雷图纸
故宫
故宫于1406年开始建造,是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1420年峻工建成,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皇宫。故宫建筑物依据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其中以乾清门为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是历代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被称为前朝,也是雷发达参与设计修建重要部分。
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古建筑规格最高,也是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主要内部构件包括6行楠木柱,每行12根。这些楠木柱高达14.4米,直径1.06米,都是由整块巨木雕刻而成。在太和殿的建筑结构上,上层檐斗拱出跳四层,下层檐斗拱出跳三层,这种结构形式被认为是古代等级最高斗拱设计。

故宫
雷氏家族宗谱
雷玉成→雷振声/雷振宙→雷发达(雷振声子)雷发宣(雷振宙子)→雷金玉/雷金鸣/雷金升→雷声沛/雷声清/雷声洋/雷声澂(雷金玉子)→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雷景修(雷家玺子)→雷思跃/雷思起→雷廷芳/雷廷栋/雷廷昌(雷思起子)→雷献彩/雷献光/雷献瑞/雷献春/雷献华(雷廷昌子)
样式雷祖屋
祖屋不仅是雷氏家族发祥地,更是精湛建筑技艺的源头。如今这座祖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桥梁,作为展示样式雷建筑艺术成就和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载体。

样式雷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