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报复性旅游的盛况,可以这么说,哪怕不是旅游旺季,那些旅游城市的酒店也是爆满状态,淄博和黑龙江也因为这件事吃了不少的红利。
本以为随着这波旅游时代的崛起,整个文旅行业会进入一片繁华的盛况,可今年开始,不少酒店房价开始暴跌,从供不应求逐渐变成了供大于求。这种情况让不少行业从业者陷入了恐慌,明明是经济复苏的时代,为何旅游行业迎来了寒冬?
从今年开年以来,不管是主打高端的亚朵,还是主打性价比的汉庭、七天等,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价下跌。酒店不同于米面柴油等刚需产品,房价下跌唯一的原因就是消费群体的缩减。而这一点从机票价格也能窥见一二,即便是旅游旺季的中秋节小长假,国内机票的价格对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四分之一。与之相对的,则是去年出现的报复性旅游的“盛况”。随着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家憋了三年的人们都走了出来,几乎每一个景点都能出现“人挤人”的情况。甚至在大西北的沙漠景区还出现了“堵骆驼”的旷世奇观,知道的是来旅游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来攻打匈奴呢。吃到这波旅游红利的城市和景点更是数不胜数,夏天的淄博、冬天的哈尔滨、找对象的万岁山、不熄灯的大唐不夜城,短短一年时间,无数网红景点和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随着旅游的火热,酒店、民宿等行业也是欣欣向荣,爆满几乎是常态,甚至有很多“临时加价”“订不到房”的新闻传出。记得去年的时候淄博爆火,不少网友在网上分享:如果去了淄博订不到房怎么办?什么“住洗浴中心”“网吧通宵”等方式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酒店平替”,足以见得当时淄博的一房难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行业内的从业者展现出了相当乐观的未来展望,认为接下来的时代是旅游业崛起的时代。可是今年一开年,现实就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前一阵子,“大唐不夜城上半年净利润仅23.5万元”的词条登上热搜,不少人震惊,斥资50亿打造的大唐不夜城,西安旅游的地标性建筑,半年盈利才二十多万,这点钱对比大唐不夜城的体量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不过如果横向对比一下其他同行,就会发现大唐不夜城其实是那个“幸运儿”,同样作为国内景点扛把子的张家界,上半年别说挣钱了,直接亏损了六千多万,简直就是赔钱赚吆喝。这么比起来,大唐不夜城还能赚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别说景点了,那些靠着旅游发家的城市——哈尔滨、淄博、天水等,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陷入了人多却不挣钱的境地。在这样的境况下,整个旅游行业都不挣钱,酒店行业自然迎来了寒冬。国内酒店的价格是一降再降,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旅游不是刚需,住酒店更不是刚需,非刚需产品单纯靠降价很难产生正向的反馈,尤其是酒店业这种和某一个产业强相关绑定的行业。一旦旅游业不景气,酒店行业自然无法独善其身。那是不是说明大家完全不爱旅游了呢?其实恰恰相反,先给大家看组数据。今年上半年,不管是出游人次还是出游消费其实都是增长的。不过相较于传统的“程序化旅游”,即“景点拍照”、“小吃街吃小吃”、“酒店睡觉”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当代年轻人的出游则更倾向于强体验的旅游模式,不管是演唱会还是city walk,都能够提供较强情绪价值,相比于之前的出游一趟累得半死,更开心的旅游模式显然更受欢迎。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旅游并非刚需,但应该是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更高需求。倘若旅游只剩下人山人海和精疲力尽,还得时刻提防着酒店的坐地起价,那在家吃零食追剧岂不是更好?吃喝玩乐虽然是人生乐事,但是吃喝排在玩乐前面,而且性价比更高,花200块钱就能在下班后和朋友去搓一顿烧烤,这点钱出去旅游在景区里或许连碗面都买不到。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低支出、强体验”才是当代年轻人最喜爱的消费模式。既然不花钱的city walk能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那花大几千出去旅游显然成为了“冤大头行为”,“报复性旅游”的退潮,背后其实是当代消费者回归理性的体现。本文作者 | 初一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蓝橙
人家只是单边便宜,到三亚你回来看看机票价。
还敢坐飞机呢?最近一年出了多少次了?宁愿自己开车都不坐飞机。
炒冷饭了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传统的经商理念,变成了现在的坑蒙拐骗。从春运各种涨价开始,钱就成了社会主流。假期的旅馆价格是平时的三倍,是何道理?
能够洞察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的企业,终将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都买股票了!拿啥旅游?
早该下来了,酒店太贵了,动不动就上千一晚。
没钱报复什么,能吃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