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金饭碗,还能端多久?

人言财经 2025-03-25 08:26:25

最近银行界的日子可太不好过了!

言叔闲来无事翻看内地各大银行2024年的业绩报告,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少银行过去这一年那叫一个煎熬。

像厦门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严重,营收增速也慢得可怜。

其他银行虽说情况比厦门银行稍好点,但也各自有着让人头疼的难题。业绩数据背后,是银行经营的重重困境。

01

先看看厦门银行,在众多银行里,它算是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典型代表”了。

2024年,厦门银行的营收增速仅为0.88%,近乎原地踏步。

从整体业绩来看,它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发展步伐受阻。这种业绩表现,让投资者和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忧。

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呢,虽然净利润还在增长,但增速均低于行业及格线。

曾经靠着规模扩张带来的红利,如今已经越来越微弱。这就好比一辆原本高速行驶的汽车,渐渐没了动力,速度慢了下来。

中信银行2024年营业总收入增长了3.76%,可净利润增长只有2.33%;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长0.66%,净利润增长0.12%。这些数据反映出它们在盈利能力上的疲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想要维持以往的增长速度变得异常艰难。

浦发银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营收出现了大幅下降,即便剔除一些特殊因素,其营收增速也仅为0.92%。

而招商银行和郑州银行,更是面临着营收大规模下滑的困境。招商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7%,郑州银行在市场的冲击下,营收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这些银行曾经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业绩下滑带来的压力,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从这些银行的业绩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银行业整体增长乏力,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都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

02

在过去,银行可是妥妥的“金饭碗”,员工不管实际收入多少,起码在相亲市场上那是相当吃香,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丈母娘们都喜欢。

可现在呢,随着金融领域的定向整治以及银行自身降本增效的需求,银行员工的日子大不如前了。

首先是福利待遇大幅缩水。以前银行员工的收入相对稳定且丰厚,可如今,迟发工资、克扣绩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更夸张的是,已经发到手的工资奖金,都能被强制索回。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至少有8家银行发布了绩效薪酬追索通知。

招商银行更是“一马当先”,一次性反向讨薪4329万,再加上2022年讨回的5824万,两年就讨回了近一个小目标。

虽说绩效薪酬追索制度是监管法案允许的,但如此大规模地实施,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这对于银行员工来说,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

其次,工作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

以前银行客户经理最头疼的是拉储,为了让大家来存钱,那真是想尽办法,又是提高利息,又是送小礼品,节日关怀也搞得很上档次,甚至还得动员自己和亲戚朋友帮忙。

可现在,推销贷款的业务比拉储难多了。拉储好歹还有些办法,可贷款呢,就算是亲爹亲妈,又有几个愿意背上一身债来帮孩子完成业绩的?而且和拉储考核一样,贷款任务不达标可是要罚款的。

银行员工们为了完成贷款任务,每天都绞尽脑汁,四处奔波,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时代的变化,让银行员工们的工作压力剧增,曾经让人羡慕的工作,如今却充满了无奈和艰辛。

03

内地银行当前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而且短期内想要得到根本性扭转,难度不小。

从内部来看,利润增长缓慢导致“降本增效”的大刀一直高悬。

为了降低成本,银行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这其中就包括削减员工福利、减少人员配置等。

但这样一来,又对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员工们工作没了热情,效率自然也难以提高,进而又影响到银行的业务开展和利润增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各大银行的人效报告已经反映出了这个问题,尽管过去一年它们都在极力压缩成本,可对利润的提升却收效甚微。

很多银行不仅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利润压力依然高企,银行很可能会继续对人力成本动刀。但这又会进一步打击员工积极性,让银行陷入两难的境地。

从外部环境来说,存款利率长期走低、贷款发放难度持续增高,使得银行业的息差压力居高不下。

这就像给银行戴上了一副枷锁,严重束缚了其操作的灵活性。

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透露,从去年到现在,合规放贷难度简直大到超乎想象。

以前银行发愁没钱放贷,有的银行半年刚过,房贷等指标就用完了。可现在,别说是房贷,信贷产品都常常无人问津。

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愈发保守和谨慎,自然不愿意轻易背负债务,增加杠杆。不仅个人端贷款需求减少,企业端的融资情况也不容乐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虽然同比增长了3.2%,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却同比下降了0.1%。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萎缩,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

04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香港银行业的竞争。

这两年,随着内地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很多人对内地银行的产品失去了信心,挪储风盛行。

香港银行给出的高利率,对内地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存款特种兵”们纷纷南下,把资金存入香港的银行。

香港部分银行的港元定存利率一度高达20%,其他银行给出的利率也大多在4%以上,而且操作选择更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自由度高,投资者可以合法、低门槛地持有多币种资产,这为盈利提供了更多空间。

相比之下,内地银行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限制下,难以提供如此高的收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客户流失。

综上所述,言叔认为,内地银行未来的日子依然充满挑战。

它们需要在内部管理、业务创新以及应对外部竞争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对于银行员工来说,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未来可能更加艰难的工作环境。

0 阅读:0
人言财经

人言财经

专注资本市场和商业逻辑,一家说人话的硬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