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30和40年代的北京,生活着许多画家,除齐白石之外,著名的画家还有陈半丁、萧愻、溥心畬、于非闇、胡佩衡、秦仲文、徐燕荪等。他们同样是重量级的画家。
溥心畬(1887~1963),名儒,号西山逸士,辽宁人,清恭亲王后裔,早年学政法,又攻西洋文学史,后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悉心研究书画与经史。30和40年代,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说。
《钟馗》 溥心畲 纸本 设色 天津杨柳青画社收藏
1949年后移居台湾,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他临摹过不少宫中所藏历代名作,以画山水为主,兼人物、花鸟、动物和书法。其作品兼南北派之长,既有南派山水画的秀丽含蓄,也有北派山水画的力量和气势。能像南派文人那样作到诗、书、画合一,赋予笔墨以儒雅的书卷气,也不乏北派画家的功力和缜密性。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
《寒林白鹭》 1935年作 纸本 设色 天津杨柳青画社收藏
溥心畲本为皇室,辛亥革命使其成为清朝遗民。这一打击影响了他的一生。为了表达对清王朝的怀念,他一生不用民国纪年,以“旧王孙”自居,并请人刻制成印每每钤于画面上。他还写了大量的忆旧感怀的诗歌,感叹自己由王孙贵族沦为失意文人。他这个地道的旧王孙,到了新时代没有吃过苦,也没受过太多的磨难,也正由于其特殊的身份、高深的学养,使其绘画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孤傲之气,亦即衰落的王者之气。
学者、画家陈师曾尝作《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断言文人画必将以全新的面目重新崛起。可惜其英年早逝,未能在艺术实践上有大作为。然而北京画家中亦出两位高寿者,他们发扬了陈师曾提倡的文人画理想,其一是齐白石,活到93岁,其二是陈半丁,活到94岁。
《山水》陈半丁 1945年作 纸本 设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陈半丁(1877~1970),字半丁,一作半痴,又字静山,浙江绍兴人,居于北京,曾与齐白石同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多年,也同样以花卉见长。他的技法取法于海上画派任伯年的居多,四五十岁时艺术已进入纯熟的阶段。海上画派代表任伯年继承文人画传统而又有大胆创新,开近代中国画变革风气之先,技法搀入西方画法,吸收水墨画酣畅淋漓、色彩典雅的艺术效果。《花鸟》是陈半丁40年代的代表作品,作品趣味清新自然、生动活泼,总体格局疏朗,格调雅致,可以看出海上画派的风格。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石榴图》。
《花鸟》 陈半丁 1944年作 纸本 设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胡佩衡(1892~1965),河北涿州人,原名衡,又名锡铨,号冷庵、冷厂,室名“燕京石墨居”,工山水,对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石谷研究颇深。
胡佩衡十分注重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经常深入名山大川,特别是桂林、阳朔等地写生,这对他的创作很有帮助。所以,胡佩衡有关桂林山水的创作特别成功。代表作有《漓江春雨》、《漓江秋云》等。自古人多悲秋,秋天总被描绘成一派萧瑟的景象,但在《漓江秋云》中,作者一反常规,把秋天描绘得旖旎动人,胜似春光。江岸苍松兀立、红叶点点,江上白帆悠悠,孤峰远岫,秋云层叠。
《山水》胡佩衡 纸本 设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胡佩衡还是一位艺术教育家。1919年他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山水画导师,主编《绘学杂志》。1927年参加组织湖社,编辑《湖社月刊》。曾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华北大学、北平艺专教授。建国后任北京画院画师。出版专著多种。
萧愻(1883~1944),字谦中,号大龙山樵,一作龙樵,安徽怀宁人。萧氏早年师从近代画家姜筠,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画山水颇似其师,常为姜氏代笔。之后,萧恐出游西南、东北一些胜地,饱游饫看,逐渐开阔了艺术视野。38岁时,他返回北京,博览历代著名画家之作,对石涛、龚半千、梅瞿山的画风尤为钦重,心摹手追、孜孜不倦,对龚半千的积墨法尤其心领神会。对自然山水的亲身体察及对古人笔墨、丘壑的领悟,使他逐渐形成了苍浑、浓郁、凝重的个人风格。萧氏常以诗题作画,缘情造境,触景生情,动静交织,法度谨严,有“满纸江山皆卧游”之趣。
《空山读书图》萧愻 纸本 墨笔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收藏
萧愻除了绘画创作之外,还曾任教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及其他画学研究会,培育了不少后起之秀,其艺术遗响多年来在南北各地回荡不绝,他出版的《课徒画稿》一卷亦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的反响。
徐燕荪(1898~1961),原名操,号霜红楼主,河北省深县人。早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俞明。他专攻工笔人物,兼作写意人物。工笔画在宋之前一直是我国绘画的主要形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画家(画工)们不仅借助它来表现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也创造出如“紧劲连绵”、“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等高妙的线条艺术。但宋元后,随着文人水墨写意绘画的兴起,工笔画逐渐失去昔日辉煌,其流脉多在宫廷画家或民间画工中沿传。
《枫林秋思》 徐燕荪 1940年作 纸本 设色 炎黄美术馆收藏
于非闇(1887~1959)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正是于非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牡丹》于非闇 纸本 设色 中国美术馆收藏
他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从小喜欢豢鸽艺菊,写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等书,影响颇大。于非阁的工笔双勾重彩花鸟画,主要吸收了三方面的营养。一是从古代绘画遗产中汲取传统精华。二是于非訚注重从写生中体察物理、物情、物态。他有一方印曰“我师造化”。他饲养鸽子,经常流连于花市花圃,悉心观察花鸟虫鱼的生长情况,积累了大量的白描写生稿。这是他的画之所以能生动感人的重要原因。三是于非闇不时借鉴民间绘画中优秀的技法,比如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以及朴素祥和的题材与审美习惯。这些都使他的作品获得了广大的接受群体。
《荷花》于非闇 1941年作 纸本 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山雀翠竹》中的山石用线方折,淡墨渲染,颇有装饰之风。《荷花》中的蜻蜓栖于荷蕾之上,造型轻盈敏捷。《大理花》以金线勾勒,设色浓丽。他的作品中线条的运用刚柔相济,既表达物体的外形轮廓,又能表现物体不同的质感。他还曾对中国画颜料作过专门研究,写成《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
《山雀翠竹》于非闇 1936年作 纸本 设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于非闇的作品以质朴的造型、劲健的笔法、妍厚的设色,与陈之佛南派工笔花鸟的清雅形成对照,是北派工笔花鸟的代表。
看了以上的介绍,你对他们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