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石头占用了大量篇幅,从无材补天被弃,到孤独自立青埂峰,再到幻化成美玉,入人间体验,回到青埂峰,石头上记录经历之故事,成为书的本名,石头的存在,意义非凡。
曹雪芹以自序的方式叙说故事情节。脂砚斋点评,作者自述之荒唐,为自占地步、自首荒唐,妙级!
女娲炼石补天,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大荒山无稽崖,脂砚斋评为荒唐也,无稽也。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女娲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合周天之数。而补天剩下的那一块,因此生出许多故事。倘若当初不能补天时,去修补大地的坑陷,使地平坦,就不会有此一部鬼话了。
被弃青埂峰的顽石,经过女娲锻炼后,灵性已通。脂砚斋点评,锻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不学也。正可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经锻炼难成才。至于灵石的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评其为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妙!
灵石思慕人间的繁华,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两位仙师相遇,诉说自己的心愿。茫茫大士提醒他,红尘之中,虽有乐事,却不能长久,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来终究是一场梦,万境归空,不如不去。
对于灵石口吐人言,脂砚斋评论,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而对于石头自谦的弟子蠢物,以及粗蠢等言辞,脂砚斋连用四个岂敢,耐人寻味。
对于仙师,即僧人提醒石头的四句话,在脂砚斋看来,是《红楼梦》整部书的总纲。灵石对于人间繁华和自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对于仙师的提醒,全不在意。在仙师看来,灵石虽然经过女娲娘娘锻炼,却又如此质蠢,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
此处,脂砚斋评论石头,锻炼过尚且只能与人踮脚,若不学者又当如何?这里评论的,不止石头,世间平凡的人们,包括你我在内,都能适用。石头愚钝,人何尝不是如此?石头要面对的,经历的,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走入社会后,历千种沧桑,万般辛苦,经千锤百炼,终有一天心头释然,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正如亲眼见证过贾府繁华、衰落的通灵宝玉,历劫完成,重回青埂峰。
仙师大施佛法,帮助、点化灵石,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脂砚斋点评此处用笔绝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偿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被点化的灵石,从一块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又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携带方便。
脂砚斋点评灵石幻化,奇诡险怪之文,有如苏轼之《石钟》《赤壁》用幻处。才刚幻化的灵石,仙师认为徒有其表,还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让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才好。在脂砚斋看来,此时的宝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见此大不欢喜。世上之事,原宜假不宜真,正如谚语所讲: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昔日子房后谒黄石公,唯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而去也。
仙师说要携带石头,去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脂砚斋的评论,信息量很大,对于我们了解整部书,大有益处。这一句话,有四处伏笔:长安大都,荣国府,大观园,紫云轩。脂砚斋不忘幽默地添了一笔,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此处也说明,通灵宝玉和贾宝玉,是互相独立的存在。
石头不知道自己被仙师赐予了哪些奇处?更不知自己将去何方?仙师告诉他,天机不可泄露,日后自然明白。脂砚斋的评论,给人启迪。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若自以奇贵而居,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虚怀若谷;口若悬河者,却不一定有真才实学,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多谢脂砚斋赐教,受益匪浅。
历劫归来的灵石,记录了一段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的故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两位仙师认出是那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石头,经历的故事。脂砚斋评论,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八个字,是曹雪芹一生的愧恨。
脂砚斋认为,无材可去补苍天是《红楼梦》一书的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则为作者的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对于书中所写或可适趣解闷,脂砚斋对于或字评价甚高,认为作者此处自谦用的妙。
至于作者提到的朝代年纪、地域邦国,反而失落无考,脂砚斋的评论很有意思。作为与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时代,对于曹公甚为了解的好友、知己或者亲人,脂砚斋的存在,是曹雪芹困顿生活中的一束光。
曹雪芹的隐笔,自有他的为难之处。脂砚斋却直言不讳,说若用此套者,胸中必无好文字,手中断无新笔墨。据余说,却大有考证。第一,无朝代年纪可考,先驳的妙;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将世人欲驳之腐言,预先代人驳尽,妙!
对于石头的回答,脂砚斋评价答得好,此处为作者代言,所以赞同作者,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此处所言,脂砚斋认为,先批其大端。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原文太长,在此不赘述。脂砚斋这一段评价,可谓对曹雪芹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精准、绝妙的点评,知音者,非脂砚斋莫属。石头记书中所言,事情属实,其文字叙述,也是有层次、有起伏、有顺逆、有呼应、有暗写、有明写,正叙倒叙,信手拈来。
至于文中草蛇灰线的手法,空谷传响,一语双关,明退暗进,云涌雨落,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层万染的运用,更是应接不暇。书中蕴含的奇妙手法,不胜枚举。脂砚斋自我总结,将对此逐一梳理,细致解析,以待高人再度批阅,指点不足。
对于作者书中所讲,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脂砚斋评价作者的转折,更好。至于石头最后的疑问,脂砚斋代空空道人回答: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
脂砚斋以为,作者开卷一篇即第一回的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曹雪芹的石头记仅次于《庄子》《离骚》,位居第二,可见脂砚斋对其评价之高。
对于书中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脂砚斋评价,《石头记》为书的本名,认为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至于书中所言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脂砚斋则认为也是断不可少的。
接下来,脂砚斋连用四个紧要句,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这四个紧要句,便是《石头记》一书的主旨。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对于《石头记》的改名,脂砚斋认为,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砚斋评论,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石头的经历,石头所讲的故事,正是曹雪芹的心里话。
原本没有生命的石头,被赋予神话色彩,其经历一波三折,历尽人间沧桑。因为种种原因,曹雪芹不敢讲的话,由石头代言,可谓别有新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