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关照清代皇室后人特例,王爷载涛:被重用,骨灰安葬八宝山

历史的小书生 2024-08-01 02:39:26

1950年,一个在北京德胜门摆摊的63岁大爷,突然收到了一封委任状,他打开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是毛主席亲自签字的委任状,他当即泪目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他老人家怎么还记得我呢。”

原来,这位大爷叫载涛,是清朝的末代皇叔,曾经也是大名鼎鼎,没想到,毛主席竟如此关心清朝皇室后人,这让载涛十分感动。

载涛传奇

爱新觉罗家族相较汉族许多古老家族较为年轻,最初崛起于白山黑水间时,男丁仅几十人。从努尔哈赤起,该家族迅速成为满洲第一家族,清军入关后成为清朝第一家族。

此后两百多年相对稳定,家族逐渐繁衍庞大。皇太极时皇族成员不到 100 人,顺治时 419 人,康熙时约 490 人,雍正时期 1000 人,嘉庆时近 4700 人。

1936 年修订的《爱新觉罗宗谱》显示,努尔哈赤嫡系后裔男性 34000 多人,整个宗室后裔 46000 多人,觉罗系后裔 34000 多人,家族后裔近 140000 人。

载涛,作为末代摄政王载沣的亲弟弟,自小生活在富贵荣华之中。然而,随着清朝的覆灭,民国的到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载涛,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他的别号“野云”,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那时的心境。在府邸中,他沉浸于演戏养花的乐趣之中,那娇艳的花朵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他养的鸟儿欢快地歌唱,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闲暇时,他会前往马场,骑上骏马,尽情驰骋,感受风在耳边呼啸的畅快;或是骑上自行车,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领略这座古老城市的韵味。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和愉悦的神情,仿佛世间的烦恼都与他无关。

然而,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宫,清室优待条件也随之化为泡影。载涛的生活也随之陷入困境。曾经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他不得不卖掉后海豪华的涛贝勒府,在宽街的山老胡同购置了一处较小的宅院。可即便如此,生活的压力依然如影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平的物价飞涨,载涛家的日子越发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放下了曾经的尊贵与骄傲,悄悄将家中破旧的衣物、什物变卖给走街串巷的小贩。

后来,他甚至与夫人一起,骑上自行车到德胜门外的小市摆地摊。那曾经养尊处优的贝勒,如今却在街头为了生计奔波,这场景着实令人感慨。但载涛却不以为意,他坚定地认为,自己靠自己的劳动谋生,一不偷,二不抢,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在此期间,载涛曾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伪“满洲国”成立后,许多前清皇族成员纷纷前往投靠溥仪,而载涛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侄儿的劝说,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去当亡国奴!”他的语气坚定,眼神中充满了对国家尊严的坚守。

日军投降前夕,载涛的老朋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希望他能出山相助,也被他婉言谢绝。载涛的心中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他绝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载涛自幼对骑马射箭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在法国索米骑兵学校进修,骑术精湛,对马的研究更是深入。他只需看一眼,就能准确说出一匹马的年龄,并能迅速分辨出马的用途和种类。然而,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城,剥夺了中国人骑马的权利。载涛气愤不已,他毅然卖掉了自己心爱的马和车,以表达对日军的抗议。

1950年6月,载涛受邀参加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他凭借自己渊博的军马知识,提交了一份“拟请改良马种,以利军用”的议案。

周恩来总理对这一提案高度重视,将其转交给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对载涛的爱国之心和专业知识赞赏有加,亲自签署任命状,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这一任命,让载涛从曾经的王爷,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实现了人生的巨大转变。

载涛年轻时威风凛凛

他五岁时,便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随后晋升辅国公,十六岁时成为贝勒,二十一岁时,因亲侄子溥仪被慈禧立为皇帝,他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承袭了钟郡王的爵位。

溥仪继位后,载涛任总司稽察。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他深知,清朝在与西方列强及日本的多次战争中惨败,原因不仅仅是武器和战争方式的落后,更在于军队的控制权问题。于是,载涛等人建议皇帝手中应该有一支独立掌控的禁卫军。

鸦片战争后,清朝在与西方列强及日本的多场战争中接连惨败。对此,清朝反思总结后,认为败因在于武器和战争方式的落伍,遂开启首轮军事改革。他们从西方国家购进火炮、火器、军舰等先进装备,组建了北洋海军,造就当时亚洲排水量最大的海洋舰队。

但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此般结局令清朝上下震惊。部分清朝官员由此意识到,仅有先进武器装备远远不够,军队的训练、战略等方面的问题同样至关重要。

为了训练好这支军队,载涛以“禁卫军训练大臣”的身份,踏上了出国考察的征程。1910 年 3 月 20 日,阳光洒在天津港,载涛贝勒一行精神抖擞地登上了中国“海圻”号巡洋舰。

这艘巡洋舰可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军舰,它是清朝政府在甲午海战失败后,为重建强大海军,花费 32.8 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的防护巡洋舰。

“海圻”号巡洋舰缓缓驶离港口,载涛站在甲板上,海风拂过他的脸庞,他的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身旁的随从们对这次考察充满了期待,他们小声地议论着。

“这次考察一定能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回来就能好好训练禁卫军了!”一个随从兴奋地说。

载涛微微点头,说道:“此次出行,责任重大,我们定要不负皇恩,为大清的未来努力!”

“海圻”号一路乘风破浪,首先抵达了日本。当军舰停靠在港口时,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围观。他们对这艘来自中国的强大军舰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载涛带领着考察团成员,认真地考察了日本的军事设施和训练方法。他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不时地交流着自己的看法。

“日本的军事训练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载涛严肃地说。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海圻”号巡洋舰继续前行,载涛等人也收获颇丰。从“海圻”号巡洋舰的强大装备,到载涛贝勒的坚定决心,都让人感受到了清朝想要重振军威的渴望。从这些资料看,载涛当时确实名声不菲。

毛主席对溥仪家族的关照

1950年8月的一天,阳光洒在载涛的家中,一份由毛主席亲自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任令》被送到了他的手中。已65岁的载涛,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被正式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行政级别为13级,每月工资200元。

回想起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时,毛主席笑着与他握手,打趣道:“你看着不像是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反倒像一介书生。”这句话让载涛印象深刻,也让他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与幽默。

毛主席不仅关心载涛,还十分关心溥仪家族的所有人。毛主席曾对载涛说:“溥仪在抚顺读了很多马列主义的书,改造得不错,你有空可以带家属去看看他。”

说起溥仪,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作为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登极时只有三岁,很快便被迫退位,在紫禁城里当了几年小皇帝。民国时期,他的生活经历了极为剧烈的变迁。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加上对外界因素难以分辨,使他走上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等人的帮助下,从天津秘密潜至旅顺,不久到奉天。1932年3月,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所谓的伪“满洲国”,溥仪任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溥仪在日本的扶植下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年号“康德”。

溥仪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伪“满洲帝国”后,他的部分兄弟姐妹跟着去了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溥任曾陪同父亲载沣去过一次东北看望溥仪和溥杰。

1957年,载涛带着两个侄女韫颖和韫馨去抚顺看望溥仪,语重心长地说:“溥仪啊,你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溥仪听后,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表示一定会努力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仪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之一。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一年后,他的弟弟溥杰也被特赦。

1969年,载涛因病去世,享年84岁。经毛主席和周总理批示,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载涛的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他在晚年为国家的军事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家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 阅读:3
历史的小书生

历史的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