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古籍,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1983年,湖北江陵一座汉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当专家们将竹简上的内容悉数破译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些竹简的内容,竟然颠覆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甚至让西方学者都直呼“不可能”。
那么,这些竹简上究竟记载了什么?为何让西方学者如此失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古墓中的竹简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一支考古队在当地进行一次看似普通的发掘。这里地势低洼,最近频频有水患威胁,一些未被发掘的古墓很可能会被损毁。
考古学家担心再不抢救性发掘的话,这里一些尚未被发现的古墓很可能会被水患破坏殆尽。

考古队来到张家山后,按照勘测的结果确定了几处疑似墓葬的地点。
其中有一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墓葬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因为从外观上看,它与周围的其他墓葬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奇怪的是墓室周围的土层中夹杂着一些碎竹片,考古学家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竹简的碎片。
秉承考古工作严谨细致的原则,考古队决定对这座墓葬进行发掘。
当几位队员小心翼翼地将墓室打开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墓室里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金银珠宝,也没有精美绝伦的陪葬品,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摆放在墓室一角的几十筐竹简。

考古学家的职业素养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一筐筐竹简被仔细地取出,送到了考古队的临时工作室进行清理。
当竹简上的泥土被一点点清理干净后,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竹简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对于考古界来说简直是一个重大发现,因为在中国考古的历史上,能够发现大规模的古代简牍本就属于少数,更不用说是像这座墓葬这样,出土的全部都是竹简了。
考古发掘工作持续了近两个月,最终,2000多枚竹简全部出土,它们分别被整理编号,制成了若干册竹简书。
当考古学家和古文字专家对这些竹简进行反复辨认和考证后,惊人的结论浮出水面——这批竹简的内容涵盖医学、数学、法律、历史等多个领域。

部分内容不仅填补了我们对古代中国发展的认知空白,还将一些学科的起源向前推进了几百年!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西方学者闻讯后纷纷表示难以置信,一些执拗的怀疑者甚至扬言要亲自到中国"验证"一番。

一直以来,西方史学界都对古代中国的发展水平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时的中国并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文明昌盛。
但这次竹简的发现,无疑给了那些怀疑者当头一棒!
两千年前的“算数宝典”
说到中国古代数学,我们都知道有一本著作叫做《九章算术》。这本书完成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前人的算学成果,堪称中国古代数学的集大成者。
在《九章算术》里,不仅讲解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还是世界上最早讨论负数、分数的著作。
不仅介绍了许多实用的算法,还包含了一些著名的数学问题,如“百鸡问题”等,可谓业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所以,《九章算术》一直被西方认为是“东方数学的开创之作”,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里程碑。
但没想到,在张家山汉墓里,考古队员挖掘出的竹简上,居然记载着一本更早的算术专著——那就是《算数书》。
这本《算数书》虽然不如《九章算术》那么有名,但其完成时间,竟比《九章算术》还要早上大约一个世纪!
也就是说,在《九章算术》成书之前,中国古人已经创建了自己独立的数学体系!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世界上最早的整数四则运算,还能看到关于分数、比例的论述,以及赋税计算、工程造价等实用问题的详细论述。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算数书》居然还运用了正负数这一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被发明的概念。
两千年前的医学宝典
除了数学,中医学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里,还发现了两部医学类的典籍——《脉书》和《引书》。
其中,《引书》记载了110种导引术,这在当时都是极具实用价值的保健和治病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荡秋千可以缓解腿部不适,还能治疗“心痛”。并且特别说明要用木头制成的秋千,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引书》中还介绍了用木质的球类进行按摩的方法。

原理和现在的按摩球如出一辙。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按摩治疗背痛等症状,确实称得上是古代祖宗的保健妙方。
更令人震惊的是,《引书》中还提到了下颌脱位的还复方法,这在医学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见到记载。
要知道,下颌脱位是需要进行复位手术的,能在两千年前就有还复的记录,说明当时医术的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而《脉书》中则着重介绍了脉诊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系统阐述了脉位置、脉象的观察方法,为后世的中医脉学奠定了基础。这也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脉学专著。
两千年前的法律宝典
除了自然科学领域,考古发现的竹简中还包括了一部法学巨著——《二年律令》。
这部法典记载了西汉初年的法律条文,内容涵盖了当时的各个法律方面,是研究古代法制非常重要的文献。
简单来说,《二年律令》与秦朝的法规相比,变得更加文明和人性化。它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秦法的残酷与极刑,显得更加平和。

这部法典同时也提高了女性的法定地位。
如规定女性也可以成为法定继承人,可以享有自己的财产权;还可以像男性一样获得爵位,这在当时都是大大的进步。
可以说,《二年律令》是我国古代法学成熟的标志,它推动了社会进步,也为后世法制奠定了基础。

其中还保留了一些合理的法规,如规定官吏不得推诿事务等,这些理念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值得借鉴。
总之,在这部典籍中,我们不仅可以一窥古人立法的智慧,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法统悠久的历史底蕴。
它的出土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提供了直接的文献依据。
总结
中医理论的创立、数学知识的积累、法律制度的建立……这一切在在证明,古代中国走在了世界文明的前列。
而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吗?
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奉献了毕生心血,他们虽然身在不同的朝代,但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追求却是一以贯之的。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古人留下的这些珍贵遗产,内心更多的是一种敬仰和震撼。
这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博学,更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和发扬好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过去,我们无比自豪;眺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因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永远铭刻着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灿烂篇章。
而这,就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和傲骨。
参考文献【1】《算数书》,中国最早的数学书.学科网.2015-03-01 [引用日期2017-12-10]
【2】张家山汉墓竹简〔三三六号墓〕.京东图书.2023-03-14 [引用日期2023-03-14]
【3】发现最早乘法口诀! 湖北荆州秦家咀墓地出土大量战国楚简。2023-12-22 20:14·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