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名声很大,但这个名声未必是好事。他被称为“毒士”,曹操也曾说过:“贾诩若自称第二,天下无人敢称第一。”这话虽然夸张,但足以说明他在乱世中的“独特贡献”。不过,贾诩的“毒”,并不仅限于对敌人的设计,连自己人也没少坑过。有人说,若不是他一手推动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也许大汉王朝还能喘息一阵子。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东汉末年,天下乱作一团,各路豪杰纷纷崛起,试图在这片战火中分一杯羹。曹操逐鹿中原,刘备四处漂泊,孙权战守江东。与此各种谋士也开始浮出水面,成为这些枭雄背后的智囊团。郭嘉、荀彧、贾诩、徐庶他们以智慧参与这场权力的博弈,或为主公立下赫赫战功,或者暗中操控局势,甚至背叛主公,投奔敌营。
在这些谋士中,有些人不仅在智谋上高人一等,连人品也是“出类拔萃”,不过是负面的那种。贾诩、徐庶、许攸、张松、法正,这五个人就因其“人品”,被世人所诟病,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比郭嘉还要差劲。
贾诩:天下乱局的助推者
贾诩,这个名字总是和“阴谋”挂钩。有人说他是一位“不择手段”的谋士,总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牺牲他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怂恿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结果汉献帝被迫东迁,整个汉王朝彻底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
贾诩的这一建议,直接导致了长安的血腥混乱。原本,董卓死后,王允和吕布接管了长安,虽然局势不稳,但汉室还有一线生机。可贾诩出了一计,让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双方大打出手,百姓遭殃,汉献帝也因此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彻底沦为了棋子。
贾诩的毒计,不仅断送了汉献帝的复兴之路,也间接促成了曹操的崛起。没有这场动乱,曹操未必能那么顺利地控制汉献帝,并以此为筹码,号令诸侯。贾诩的“毒”,不仅害了大汉,也成就了曹魏。
徐庶:母死不报的“逆子”
徐庶是刘备手下的谋士,但他的忠诚一直存疑。尤其是母亲被曹操抓走后,他竟然“投降”了曹操,成了曹魏的御史中丞。这在当时,是极为不忠不孝的表现,甚至有人认为他在曹营中“混得风生水起”,并没有如传闻所说的那样“一言不发”。
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走后,徐庶选择投靠曹操,这一点让人无法理解。按理说,他应该设法营救母亲,或者为母亲报仇。他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在曹操手下做了官。
徐庶的举动让他的忠诚备受质疑。虽然他曾为刘备出谋划策,但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背叛”刘备。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在赤壁之战时,看破了庞统的连环计,却对曹操只字不提。这种做法,不仅对不起曾经的主公刘备,也对不起现在的主公曹操。
许攸:背叛袁绍的“老朋友”
许攸是袁绍的老朋友,但他最终却选择了背叛,将乌巢的秘密告诉了曹操,直接导致袁绍的惨败。许攸这个人不仅贪财,还不守规矩,甚至连曹操都看不下去,最终被斩杀。
许攸的家人因为不法行为被袁绍手下的审配处置,许攸不但不反省,反而怀恨在心,带着袁绍的重要情报投奔曹操。这一背叛,使得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许攸的背叛虽然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他自己也没能善终。他贪得无厌,处处树敌,最后连曹操也忍无可忍,将他除掉。许攸的下场,正应了那句老话:背叛朋友的人,终究也不会有朋友。
张松:卖川图讨好刘备
张松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却私下将西川的地图献给了刘备,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张松这人不仅品行不端,还喜欢见风使舵,最终被自己的兄弟举报,死于非命。
张松对刘璋不满,认为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他选择将西川的秘密卖给刘备,希望借此攀上刘备这个“高枝”。
张松的所作所为最终暴露,他的兄弟张肃害怕自己受到牵连,向刘璋告发了张松。张松因此被杀,西川的秘密也传到了刘备手中,刘璋最终失去了益州。
法正:刘备的宠臣,蜀汉的“毒士”
法正是刘备的心腹谋士,曾参与策划刘备入川,还帮刘备设计对付了马超、刘璋等人。法正虽然立下了不少功劳,但他为人阴险,心狠手辣,甚至有人说,如果他活得再久一点,诸葛亮的位置都保不住。
法正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帮助刘备顺利拿下了益州,也因此成为刘备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法正的功劳让他在蜀汉内部地位极高,甚至一度凌驾于诸葛亮之上。但他的为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连诸葛亮都感叹自己不如他。法正的早逝,或许是诸葛亮的幸运,否则,蜀汉的局势可能会更加复杂。
这些谋士,虽然各有智慧,但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无不透露出“谋士”的两面性:一面是为主公谋划天下,另一面却是为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谋士就是一群聪明的赌徒,他们押注的是不同的枭雄,赢了是功成名就,输了则是身败名裂。至于他们的人品,在那个乱世中,似乎并不重要。有人说,乱世出英雄,可有时候,乱世也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