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猪肉的大国,中国自从经历疫情之后,猪肉的价格开始暴跌,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形容“从吃不起,到顿顿吃”。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年的猪肉价格就是有史以来最低价格的新纪录。可对于养猪户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2021年成为养殖户的“寒冬期”。
有数据显示:根据目前猪肉在市场的价格,以及饲养一头猪所需用到的成本资金对比,已经开始呈负荷增长。一头成猪从开始饲养到培育出栏,整个周期预算下来,养一头猪大概要亏损500元左右,那么这对养猪户来说,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一、造成猪肉大跌的原因
猪肉可以说是中国饭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食材,曾在2020年期间,因疫情封城,造成运输渠道阻塞,猪肉价格甚至被恶意炒到天价,达到上百元一斤。虽然后期被物价局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调整修改,但价格也是在20~30元不等。
在这样的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同时也引起创业投资者的目光。在2020年末及2021年初,涌现出大量的养猪畜牧户,导致饲养产业中,产量多而需求不变的局面。
其次以前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也会使国内生猪的产量受到抑制。早在2018年最大“黑天鹅事件”,非洲猪瘟的降临,导致猪肉调动受限,疫区政府发布了封锁令,而销区猪价因供不应求导致暴涨。
相反今年生猪产量颇高,而且也没有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致使母猪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产仔。加之母猪一胎产量繁多,有的一胎甚至十几只,所以小猪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也是造成猪肉大跌的原因之一。
今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粮食产业受到限制,原料在不同的程度上提高,那么猪饲料的价格也会不断的暴涨,导致养猪的成本提高。这对于养殖户来说,生猪多留一天,养殖户就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所以为防止出现成猪积压的情况,猪肉的价格自然而然也就开始急剧降低。
二、目前价格会保持多久?
以猪的养殖周期来算,成猪出栏周期为5-6个月,可以理解为一个养殖户每半年出一批成猪。那么目前市场需求来看,作为一年中的消费旺季——第四季度,猪肉的价格也会逐渐回升,不会使价格出现继续下滑和停滞的情况。
如今生猪价格连日反弹,市场供需博弈激化,加之消费端的叠加。养殖户出栏虽有放量的趋势,但猪价将难以持续,会逐渐慢慢上涨。预计未来3~5日,猪价或有冲高回落的风险。
如今猪肉价格因为地域的影响,也会有所变动,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区域全面回涨。猪市“一片红”,不同程度的上涨幅度。其中华东地区报价7.5-8.8元/斤、华中地区报价7.5-8.2元/斤、华南地区报价7.8-10.0元/斤、华北地区报价7.6-8.1元/斤、东北地区报价7.0-7.7元/斤、西北地区报价7.3-8.2元/斤、西南地区报价6.9-7.7元/斤。
相比去年,一头自养成猪的盈利均值为2147.95元/头,而2021年,养一头成猪,反而需要亏损500元。这无疑是对养殖户的一种挑战,生猪价格在上半年已低至5元一斤,更是亏损加剧,不过到6月下旬后,生猪价格开始回涨,逐渐趋于稳定,市场小幅度涨跌互现。
对于未来时间段的猪肉价格走势,辛国昌也给出了观点:未来一段时期猪肉市场供需总体平衡,这种平衡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消费趋旺,养猪能够回到正常的利润水平。
三、如何借助时政,顺应时代发展?
如今我国的防疫工作与其他国家对比,做得非常到位,并且国内在粮食、畜牧等产业生产方面也是有条不紊,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我们如何借助时政,顺应中国的时代发展呢?
打个比方,但从猪肉价格上分析,我国虽然在养猪畜牧业收益颇丰。但是我们国家的猪肉依旧不向外出口,反而还在不断的进口。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食物的需求之大不可估量,而今国内生猪产量提高,而粮食产量降低,这也将提高了养殖户的养猪成本。
一旦养殖户入不敷出,就只能从提高猪肉价格或减少养猪数量来控制养殖成本。对于一些养殖小户来说,如果没有提高价格的可能,那么就只能退出养殖行业。
从以往案例来看,根据国家的经济流动趋势:一段时间的资源短缺,都会随之迎来资源的暴涨,然后逐渐趋于平稳。2021年的猪肉产量增加,正是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猪肉短缺的缘故。
从数据来看,中国作为人口数量大国,尽管在猪肉高产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进口国外猪肉,便可说明,中国人口对猪肉的需求之大,尽管目前养猪行业不景气,但是不代表这不是一片蓝图。尝试从多方位全面分析国家经济走势,便可借助时政,顺应时代的发展。
四、2023年适不适合继续养猪?
2021年的猪价下跌超预期,预计2022年猪肉价格会有所回升,但是程度有限。之所以如此研判,从消费端看主要原因有4点:
1.进口猪肉数量将维持高位,2022年不会低于300万吨,影响国产价格。养猪周期为5-6个月,一年之内养殖户可出栏零批次成猪,而2022年初的成猪,正是2021年开始饲养。受周期时长的原因,2022年成猪的数量不会减少很多。
2.新冠疫情影响下,老百姓对猪肉的消费力下降。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我国也不例外。从疫情爆发开始,经济流动减缓,旅游、外贸、运输等行业的停滞,都是导致老百姓消费能力下降的原因。
3.肉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部分猪肉消费转向禽肉、牛羊肉、水产品,导致对猪肉需求下降。曾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部分消费者停止购买猪肉,并且,曾在2020年,期间猪肉的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几乎同价,导致肉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以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肉类。
4.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严重,新生人口下跌,导致对猪肉的消费力不足。据了解,目前农贸渠道猪肉销量下降 20%,显然是既有疫情影响,也有消费习惯改变。纵观历年中国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的老龄化逐渐严重,中老年人对猪肉的食用量有限,而新生人口率越来越低,导致市场需求在逐渐减少,对食品的消费力不足。
那么对于养殖户来说,2023年养猪微利年的概率是多少?从2021年的上半年价格走向来看,在2021年底生猪的生产趋势会有所减慢。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会在选择缩小饲养规模,来维持生产运营,而出栏时间则可能会超出预期。
随之,在生猪出栏的下一个周期,也就是2022年中旬,因上个周期的生产资源匮乏,还会出现一段产能加速阶段,那么就可以推测预计在第三个周期,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释放出来,经过两年的养殖行业调整,以及疫情和运输环境的改善,猪肉价格逐渐趋于稳定,所以养殖户的翻身的机会在2024年的几率会更大。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猪肉大跌,正是猪肉价格趋于平稳化的过渡阶段,中国作为人口需求大国,产量多,需求多。虽说猪价全年一直处于走低的趋势中,但这对于消费来说,将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总之猪肉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趋势难以在短时间发生重大改变,但是长期来看只有去产能,增加消费需求才可重新达到平衡。切记不要听信一时的传言,而盲目地做出冲动的决定。拒绝听信市场上的小道消息,盲目压栏,做到有序出栏,不要以投机心态来安排生产,要做好长期的节本增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