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好不好,过个年就知道了

大胡子聊房 2025-02-07 14:59:47

大家都已经复工,年也就算过完了。

但过年发生的一些事带来的余震、余情,并没有彻底消散。

本篇权当作为过年感悟,不吐不快的同时,针对这几天接到的咨询做一个梳理吧。

根据我接触到的信息,总结发现:

春节矛盾集中爆发点,1、年在哪里过,2、婆媳问题,3、过年开支包含红包送礼等产生的分歧,4、育儿观念的不同,5、因沟通不畅引发的攻击和翻旧账。

从姐妹们的叙述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婚姻和人性的复杂。

也深知,当下这个问题或许并不是问题本身,而那些意难平和委屈心碎更多地来自于婚姻中常年累月的失衡和错位。

比如说,女孩子只是结了个婚,就需要年年回去婆家过年,明明公婆对于小家庭并不是多关心,对媳妇有多喜欢多尊重...

或者男人一到了老家,就各种装大爷,要面子,喝酒不下桌,打牌到半夜,年复一年,年年不听劝...

再或者每逢佳节,妻子就要毫无怨言地做了家里的田螺女,大扫除,做年夜饭,照顾一大家人,而其他人心安理得地睡懒觉,看电视,打游戏...

还有一些家庭嘛,不停不停地因为亲戚吵架...

传统春节,原本作为庆祝和期盼的存在,也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现如今貌似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负累。

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们已经到了承担压力的年纪,不再是享受年味的那一批人。

更多的也折射着婚姻的种种问题。

关于小家内部的问题,关于两个人对彼此的接纳和理解,也有关更多小家与大家之间的定位,和更多社会关系的边界...

所以,婚姻好不好,过个年不仅就知道了。

一个人的智慧够不够,夫妻的格局到不到位,亲朋好友谁真正地在意自己,也知道了。

保持情感账户的良性循环,是更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事

接下来,我来浅谈一下自己的认知里能够落地的解决方法。

首当其冲,就是小标题所说,夫妻双方都要努力保持情感账户的良性循环。

情感账户,这个概念源自心理学中的“情感银行账户”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哈利提出来的,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夫妻关系。

经过数年的观察发现,恩爱的夫妻之间,往往都懂得如何经营他们的“情感账户”。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甜蜜的言语、贴心的举动、真诚的关怀等等,不断地往这个账户里“存钱”。

这样一来,当他们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这个账户里的“存款”就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相反,那些经常吵架、冷战、互相指责的夫妻,他们的“情感账户”往往是空的,甚至是“赤字”状态。这样一来,一点点小事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感情破裂。

从这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过年回谁家,对公婆做出一些妥协,吵架后快速原谅,这些事的核心在于对方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做过积极的“存款”。

做人嘛,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执拗的地方,成年人都能理解。

但感情的天平,是需要保持一些均衡的。

假如事先没有存,那么事后能不能做出一些补偿或交换。当然,另一半在遇到自己的利益受损或情感妥协时,也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条件。

所谓,不失衡才能走得更远,成年的关系主打一个互惠互换。

两个人的婚姻,容不下那么多的人

最近几天接到的咨询里,最让我动容的一例,莫过于螺蛳粉小公主(化名)。

她和老公都是农村出来的,学历不高,只能靠销售这样的工作多赚一些钱,可每次回家,老公都很喜欢充大头,满口应承下爸妈的梦想,胡乱地答应亲戚的要求,管兄弟姐妹家的事...

在他看来,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又在城市安了家,日子自然是比其他人要过得好一些,所以多承担一点无可厚非。

但实际情况时,她们背负了高达一百多万的房贷,自己的女儿买一件三百块的衣服也要思虑再三,结婚多年,妻子没舍得买过一件首饰。

这种大家凌驾于小家,父母兄弟凌驾于子女之上的行事方式,古往今来,迫害了不计其数的婚姻。

所以,我希望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大家都能够跳出这个错误的观念。

与此同时,女性的定位,不应该局限于搞定自家的男人,而是主动选择做那个得罪他人的人。

老公借出去的钱,笃定潇洒地去要;老公说不出口的话,清楚反复地去说;并且,自己的权益要不遗余力地去争取。

或许,这对妻子来说不公平,会有一些凭什么我要牺牲名声和形象的不甘,但两个人的婚姻,真的容不下那么多人。

我在农村长大,见识过很多我弱我有理,我过得不好等着过得好的那个人解决麻烦的人,也见识过一年到头游手好闲,静等着过年圈那些爱面子心思单纯人钱的人。

甚至,见识过问你借钱,占便宜不成,挑破夫妻关系,让大家频繁吵架的人。

人性的复杂和阴暗,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恐怖。

而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人类永远发明不出杜绝和克制坏人的方法,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夫妻同心,把自己管好,守住自己的原则。

只要你们是铁板一块,只要家里始终有人掌握航舵,日子定能越过越好。

关于婆媳,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少

婆媳,作为婚姻的另一大矛盾核心,我更多的想聊一下南方人的相处模式。

在北方,大家可能更倾向于吵,斗,争,立那种我不好欺负的人设,让婆婆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好说话的人。

但在南方,人们往往追求那种表面相安无事的体面,很少当面红脸,而是通过先斩后奏、我行我素、温柔而坚定等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边界。

表面上看,这样做似乎更累更漫长,来上海十几年,我逐渐发现,它的妙处。

首先,家人之间没有撕破脸,接下来发现什么事,尤其是还需要公婆时能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其次,人在情绪上头时,尤其是在吵架时,很容易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吵赢了招对方狠,吵输了自己难受,吵赢吵输都会留下一些不好的回忆。

第三,女人一定要搞明白一件事,公婆是社会关系,本就不需要那么在意。

老公对我们好,或者公婆人不错,就投桃报李回报一些,小家庭这几年的目标是攒钱,需要老人搭把手,那就和谐相处,以礼相待。

其余时间,少走动,少联系,少说话,少走心。

一个少字,解决所有问题。

佛家说心不动则不痛,倘若,我们对她不期待不要求不在乎,又如何能伤得了我们呢?

记住,人这辈子真正值得关注的人没几个,孩子、伴侣、父母,其余的人,都是过客。

看淡、看轻,不入局。

几乎所有的吵架,吵得都是情绪

过年,因其事情众多,起冲突的地方也是各不相同。

有很多父母,坚持要求一些食物或用品要自己做,家里必须要遵守哪些习俗,但年轻人则认为休息、方便是第一位的。

还有的人,几乎不能接受其他人展现出任何的负面情绪,可能只是平淡平静,一丝丝的不耐烦都会被无数倍放大,进行错误的解读。

.....

所以,我们围绕着观念争吵,实际上吵得都是情绪。

情绪上不能接受他人,情绪上不能自控,情绪上向外索取,最后情绪化的表达。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念是降低期望值,稳住自己的情绪,使问题不再恶化,然后避其锋芒,慢慢渗透和转变。

我的妈妈之前是一个非常守旧和固执的人,随着这些年经常外出,刷短视频,也开始接受新事物,接受到城市过年。

说来说去,结婚生育后,我们的主战场是务实,是把日子过上去。

而生活里,其他的事,尤其是一些小的不愉快,只能说是不可避免的毛刺。

或许没有一个完美的方针以指导我们让其永不发生,但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懂得及时清零和忘却。

不让他人影响自己,不让发生的事情影响自己。

各位读者、姐妹,这个春节,无论过得好不好,新的一年都已经拉开了序幕。

希望大家自洽松弛,目标清晰,懂得屏蔽掉一切内耗自己的人和事,找准自己在婚姻中定位,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祝福大家,也祝福自己!

0 阅读:52
大胡子聊房

大胡子聊房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