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当上红军师长,21岁成为八路军旅政委,33岁成为四野十三兵团政委,34岁出任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39岁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这样耀眼的履历不是出自别人,正是我军著名的“娃娃司令”肖华。
肖华拥有一项非常难得的能力,就是走到哪里都讨人喜欢。他天资聪颖,从小就被同乡的大人视为“神童”,他虽然年纪小,但处事干练,浑身散发着聪明劲,非常讨人喜欢。
据师哲回忆,1949年毛主席访苏的时候,肖华曾陪同前往,当时保加利亚的大使见面后就拉着肖华对周总理说:“肖华是一位少年英雄,我很喜欢他,我要认他做干儿子。”周总理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恐怕太便宜了吧!”
当时肖华已经33岁,却还保持着这种讨人喜欢的能力,这大概和他长着一张娃娃脸有些关系。
肖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兴国,父母都是早期党员,并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影响下,肖华11岁就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干社”。
14岁的时候,红四军(即朱毛红军)来到了兴国,毛主席在那里创建了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当时共招收了40多名学生,而肖华正是最小的一个。肖华因此在踏上革命道路之初,就接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启蒙导师——毛主席。
从干部培训班毕业后,肖华被推选为少共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负责组建当地县、乡、区的团支部和少年先锋队。
工作几个月后,毛主席再次来到兴国听取肖华汇报工作,肖华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令人吃惊的,是肖华的工作成绩:兴国的青年团员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就发展到了上千人,各级组织无不完备。
这次汇报结束后,毛主席欣喜不已,专门叫警卫人员到附近的店铺买了一些饺子,请肖华吃了一顿,可见他对这个少年英雄的喜欢。
不久后,肖华就被调到了红四军工作,担任军委青年委员。这期间,他认识了对他一生同样有着重大影响的罗荣桓元帅。
罗荣桓不仅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护、指导肖华,还有意对他进行栽培。肖华在军委工作一段时间后,罗荣桓为了锻炼他,曾把他下放到特务营当连政委,让他补充基层经验。
而肖华在此期间,也展现出了不同常人的一面,比如他在政治和工作中的敏锐。当时肖华到特务连报道,连长是个比他年纪大不少的旧军人,他看到肖华年纪很小,就对他说:“你来了听我的就行。”谁知肖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我是政委,有最后决定权,怎么能以你为准?”
这句话虽然很短,但背后的意思是很厉害的,关系到枪杆子和党的领导关系,肖华年纪轻轻就能领会到这一点,无疑是非常难得的。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天生的政工工作者。
据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回忆,罗荣桓对肖华爱护有加,视为左膀右臂,当时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曾几次提出想把肖华调到总政去工作,罗荣桓都没有答应,他对王稼祥说:肖华走了等于砍了我的一条胳膊。
年纪轻轻的肖华就能得到我军政工元帅罗荣桓的如此评价,可见他的能力之强。
在具体的工作中,肖华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呢?兴国是著名的红色老区,史料记载,1932年的时候,兴国一个县就有一万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这个数字放到现在都非常夸张,就别提在当年了。兴国模范师成立的时候,当地百姓贡献的拥军鞋就有30万双。当阵容整齐的兴国模范师离开兴国的时候,整个中央苏区都引起了轰动。中央发来贺电祝贺,毛主席更是亲笔题词:模范兴国。
兴国能有这样瞩目的成绩,和肖华的工作是有密切关系的。正因为如此,一年后,少共国际时成立的时候,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便点名要17岁的肖华出任该师政委。
周总理也非常喜欢肖华,据肖华晚年回忆,周总理当年对他有过救命之恩,那是1933年年初,红军总政治部在宜黄县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红军总司令朱德、政委周恩来、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会议进行期间,天空突然飞来了敌人的6架飞机,朝着会场投掷炸弹。当时在场的年轻干部们大都是第一次遭遇空袭,没有防空经验,肖华也是这样。在纷飞的炮火中,肖华想起百米外有一个防空洞,就猫着身子想往外跑,刚冲到门口,就被周总理一把拉了回来。肖华刚被周总理摁倒,几颗炸弹就在门口爆炸了……
抗战爆发前后,肖华认识了他的终身伴侣王新兰。王新兰是王维舟(曾任红33军军长,385旅旅长兼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等职,未授衔)的侄女,此前是四方面军宣传队的宣传员,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有一次,王新兰和宣传队的战友去延安报道,路上遇到山洪暴发,道路断绝,滞留在了路上,于是她们就给路过的战友们表演节目,这时候,陈赓、宋任穷、肖华这几个人正好路过,陈赓和汪新兰之前就认识,还经常逗她,便叫王新兰多表演几个节目,王新兰不甘示弱,要陈赓送他们宣传队去延安,这期间,肖华不时出来给王新兰解围,陈赓便开他们两个的玩笑,说肖华心疼王新兰了。
这次见面后,肖华便对王欣兰一见钟情,他找到罗荣桓让他给他们撮合,两人于是就结为了夫妻。
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在延安颇为引人注目,甚至毛主席都关注到了。有一次,主席在延河散步,偶遇王新兰后,随口就叫出了她的名字。当毛主席得知他们夫妻刚结婚就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后,还特地给肖华发了一个电报,让他在八路军总部等王新兰几天,组织决定把她调去。
在王新兰离开延安的时候,115师林师长还给了王新兰20块钱,让他当路费。当时林师长每个月的薪水大概也才5块钱,可见他对肖华的器重。
肖华在抗战初期担任115师政治部副主任、343旅政委,旅长为陈光,以他的年纪和资历来看,这实在是格外重用了。38年6月,肖华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山东,开创冀鲁边根据地,之后又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这时候的肖华也不过才23岁,就已经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之后,肖华有担任了115师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抗战胜利后,肖华率部进入东北,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三战本溪、夺去鞍海,新开岭设伏,在南满打开了很大的局面,当时韩先楚、程世才、胡奇才这些名将都算是他的下属。
当时,国军在东北的战略是“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杜聿明把攻击的重心放到了南满,肖华所部以不足4万人对抗国军的8万精锐,一时间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肖华等同志开会决定离开南满,北上和主力部队会合。
南满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这成了东北局认真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东北局于是派出陈云、肖劲光到南满主持工作。
46年12月11日,南满军区在七道江召开会议讨论此事,肖劲光认为应该坚持南满,肖华认为应该撤离南满,转移到东满。肖劲光后来回忆说:“坚持南满事关全局,但由于时间短,这一战略意图还未被大多数同志所接受。”言外之意是,当时只有很少的同志认为应该坚持南满。
这次会议结束后,萧劲光立刻给陈云打电话进行了汇报,已经进行了3天调查的陈云于13日冒着风雪来到了七道江,并且以南满分局书记的身份拍板决定坚持南满。这便是东北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七道江会议”。
正如肖劲光所说,当时“大多数同志”都认为应该撤离南满,肖华只是其中之一,但这件事在多年之后却被一些人重新挖了出来,并借此对肖华发起无端的攻击。据肖华的儿子肖云回忆:“七道江会议时压在父亲心头的一块石头。父亲临终前,母亲问他还有什么话说,父亲艰难地说道:七道江会议不是那样的……”
肖华虽然一开始认为应该撤离南满,但在七道江会议后,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服从了组织的决议。据记载,陈云同志拍板决定后,曾对肖华说:“你主张转移的意见,我可以向东北局反映一下。”肖华回答:“不必反映了,大家意见已经一致。”
由此可见,肖华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是顾全大局的,也是服从纪律的、积极配合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