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代中国,每一个新建立的王朝,都会积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避免自己的子孙重蹈覆辙。
但止不住王朝更迭,还是如日月轮转一样周而复始!
那么历朝历代都吸取了哪些教训,他们又为什么老是防不胜防呢?
分封的利弊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信史可载的王朝是西周王朝。
周朝前面的商王朝,虽然已有充足的出土文物证实其存在,但由于商人无史,关于王朝体制建设的相关资料严重缺乏,我们只能从周朝开始说起了!
众所周知,周王朝是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纣王的军队,取代商朝取得的天下的。
但夏商周时代的国家,跟我们秦以后的国家并不一样。
大一统时代,只要击破了首都,拿下了皇帝和文武百官,那整个王朝基本上就会陷入瘫痪割据的状态!一家一姓的天下也就到头了!
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完全不一样,商朝跟周朝一样,实行的都是分封制。
只不过他的分封,没有像周朝那样涵盖到政治、经济、文化全领域。
商的分封,更多的还是作为军事据点而存在。
这也就意味着,灭掉商朝跟灭掉商王,完全是两个概念。
周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灭了纣王,当了天子后,就回老家了,只留下几个兄弟监督商王畿一带的动静。
而此时在中国东部的山东、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还有大量商朝封国跟忠于大邑商的附属国存在。
周武王一死,这些人马上就跳出来造反,整个东部地区霎时间烽烟四起。
于是,就有了周公挂帅东征,讨伐叛乱势力的二次克商。
相比于偶然成分居多的牧野之战,二次克商才是周人的立国之战。
所以,别说什么周人的天下是靠投机捡来的,人家也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但此时一个问题摆在了周公面前,二次克商是把反动派给镇压下去了。
但东部地区上百万商人,可还好端端地杵在这呢!
万一自己前脚刚走,这帮人后脚扯旗造反怎么办?
杀光他们?别闹,真逼急了,指不定谁杀谁呢!
没办法,只能以毒攻毒,以分封取代分封,这就是周朝推行分封的原始动力。
大家要知道,那年头的分封,可绝不是什么奖赏,更不是让你去享福的。
而是要你到未知的环境里去筚路蓝缕,跟豺狼虎豹和四夷蛮族作斗争,一个整不好,人就没了。
但周公作为翦商战争的亲历者,深知这分封制存在着致命弊端。
当年周军能一路畅通无阻开到牧野,全赖微子启和微仲衍这帮商朝带路党一路开绿灯通行。
这些人的封地都在王都附近,本该是王朝的坚实捍卫者,结果却为了一己之私开门揖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万一我分封的这些国家以后有样学样,那就无法起到以藩屏周的作用了。
而微子启这些人作为纣王血亲,却选择引狼入室 。
究其缘由,无非就是纣王搞改革,提拔了一批所谓的“小人”,也就是身份低微的人,将他们这些王亲国戚边缘化!
这些既得利益者怀恨在心,这才丧心病狂跟周人联合。
周公吸取了商人灭国的教训,在他修订的企业文化中亲亲尊尊、任人唯亲,成了后世天子的执政基调。
团结、信任、重用自家人,永远是周王用人的基本原则。
王朝一切资源,也都要优先向姬姓诸侯倾斜。
在这种放任政策下,姬姓诸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了天下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自己可以不尊重周天子,但他们决不允许别人去颠覆姬家的天下。
春秋五霸再厉害又怎样,都得给我老老实实趴着,想篡位,门都没有!
这种政策使得周朝成为最长命王朝的同时,却也埋下了地方做大,中央王权旁落的隐患。
而且随着姬姓诸侯的陨落,王朝的天下最终还是会无可奈何花落去。
中央集权较量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对周朝的这套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
他认为分封制最终只能造成无尽的战乱,事实上,周王朝的中央权威早已在平王东迁后就已经名存实亡。
周朝所谓的长寿,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中央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力,活的还不如一个诸侯国,这样的长寿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面对天下儒生要求恢复分封制的强烈诉求,秦始皇不但选择了断然否决。
反而以一己之力,在东方强力推行郡县制度,以此来造就中央政府的无上权威。
秦始皇的革命成果,在他死后基本上全部清零,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伟大。
但他好就好在开创了一套前所未有的体制,他让后人看到了,原来中央是可以如此强大,皇帝是可以如此尊贵。
有了这个榜样在前,后世都皇帝无论嘴上怎么骂秦始皇,但内心深处一定会心悦诚服地赞上一句:大丈夫当如此。
然后,这些人会孜孜不倦地往这条路上狂奔到底!
秦始皇时代,东方贵族政治的土壤依旧深厚,豪强大族的势力依旧根深蒂固。
在秦故地运转良好的郡县制,到了东方大地上,顿时就变得水土不服起来。
举个例子啊,公元218年,秦始皇巡游到了一个博浪沙的地方时,六国反动势力余孽张良,策划了一次针对大秦最高领导人的恐怖袭击。
事情败露后,秦始皇满世界通缉张良。
但你猜怎么着?面对来自国家机器的重点追捕,张良居然啥事都没有,甚至可以大摇大摆地在下邳城招摇过市,抽空还能跟黄石公学学兵法,顺带庇护一下杀人犯项伯。
这种事情放在今天,简直不敢想象。
可见秦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多拉胯,才能让张良这种黑恶势力如此猖狂呀?
后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东方各郡的那些所谓的“父老少年”们云集响应,大秦半壁江山刹那间就变了颜色。
刘邦建立汉朝后,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在西部的原秦国统治区继续推行郡县制,而在东方六国故地,大开分封制倒车。
这种折中的方式,也让汉朝顺利度过了从分封时代到大一统时代的过渡期。
但同时也造就了秦始皇担心的那个问题,诸侯势力过大,会威胁中央政府的权威。
汉室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结束后,中央集权制度的集大成者汉武帝,吸取了父辈的教训,采取了推恩令分化瓦解诸侯王,汉朝中央权威彻底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一家独大。
至于东方之地,那些不服从中央集权的豪强们,汉武帝先是用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瓦解掉他们的经济垄断权。
然后又推行陵邑制度,把有威胁的豪强迁徙到关中,让他们脱离根据地成了无源之水。
至于那些小豪强,你们也别得意,我这里还有一堆能臣酷吏,磨刀霍霍等着刷业绩呢!
可惜到了汉元帝时期,陵邑制度被废弃,朝廷酷吏绝迹,豪强得以野蛮生长,中央朝廷最后失去了对他们的制约能力。
至于东汉,那本来就是豪强扶持起来的代理人政权。
它啥教训也不敢吸取!只能得过且过的苟了一百多年 !
在东汉一朝,豪强不再是原来的暴发户,他们开始向文化世族的方向进化,通过垄断文化解释权,从而垄断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要职。
中央王权自秦始皇之后,前所未有的衰弱,皇帝就是世家的一个摆设而已!
世族垄断的后果,就是地方土地兼并严重,中央不仅收不上税,而是连加税的念头都不会有。
结果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无数失地农民在张角的感召下揭竿而起,东汉王朝就此进入倒计时!
曹操平定北方后,深觉这帮世家大族就是国家的祸害,而世族最喜欢的就是东汉模式。
为此,曹操不惜砸了高举多年的招牌,走上了篡汉的不归路,企图用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取代世家的察举制。
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创业合伙人,兼世家代表荀彧荀令君翻脸!
其实荀彧忠诚的不是汉朝,是汉朝的那套制度。
但在浩浩荡荡时代的大潮面前,曹操终究是英雄迟暮,无力回天。
曹丕上台后,就被迫搞了九品中正制,用法律的形式将世家特权合法化了!
世族膨胀的结果就是,曹魏最终被出身世族的司马家给篡了位。
司马家这种乱臣贼子,最怕的就是别人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
为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司马家的王爷们分封到各地,搞风险分散。
就算有一天洛阳再次发生高平陵之变,司马家也不至于被一网打尽。
王爷们可以领兵勤王,重建晋朝江山嘛!
可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七国之乱会再次重现。
最终,西晋在八王之乱的无限内耗中耗干了元气,被匈奴鲜卑这帮二等公民给灭了国。
时间来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的宋齐梁陈始终都没有摆脱西晋的困局,一直在老路上来回折腾,明知道藩王会造反,还是一次接一次的封。
倒是北方的胡族政权,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均田制和府兵制,暂时压制了世族的气焰。
到隋朝时,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无比的中央集权国家。
强大的中央政府,对民间有着无与伦比的榨取能力。
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杨广没有抵抗住这股力量的诱惑,把民间财富榨取到了极致 ,结果被农民起义玩死。
唐朝吸取了教训,自高祖太宗以降,朝廷搞的都是小政府模式。
有个说法叫做终唐一朝,不及隋盛。
也就是说,唐朝最鼎盛的开元时代,户口也没有隋朝多。
这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不是唐朝户口没有隋朝多,而是唐政府掌握的户口,没有隋政府掌握的户口多。
这是两码事!只能说明唐朝中央集权程度确实弱化了不少,不能说明唐朝没有隋朝繁华。
随着大唐不断的开疆拓土,小政府模式与现有疆域严重不匹配。
均田制和府兵制最终崩溃!
朝廷不得已改募兵制,可府兵是自费的,募兵是要发工资的。
你的小政府财政,根本就不是为募兵制量身定制的。
所以,唐玄宗时代不停出现杨国忠、李林甫这种聚敛之臣,给政府搞额外创收。
甚至还下放财权给节度使,让他们自己解决财政问题,于是藩镇割据的问题随之而来。
宋朝为了搞钱,大力发展工商业,将财权收归中央,对武人集团分筋错骨。
这样一来藩镇问题倒是解决了,但是宋朝的上升空间也就被彻底锁死了。
大宋只能一路高开低走,直到灭亡。
士大夫误国至于灭亡大宋的元朝,压根就不吸取任何教训,它从头到尾都没有好好打理这片土地的意愿。
在地方上,元搞的是分税制那种粗糙到极致的政策。
以至于地方土皇帝蜂起,元朝政府确实没有怎么压榨百姓,但禁不住老百姓还是过得生不如死。
用元末温州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朱元璋上位后,吸取了元以宽失天下的教训,采取了矫枉过正的措施,把地方豪强和文人士大夫整的死去活来。
武人的地位,也被大大提高。
洪武永乐两朝,掌管五军都督府的勋贵集团,一直都是皇权制衡文官的重要倚仗。
可土木堡之后,勋贵团灭。
文官集团彻底掌握了兵权,往后的两百年明朝,一直朝着宋化的道路狂奔。
到了明末,士大夫终于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朝廷收不上江南的工商税,只好拿西北的贫苦百姓开刀。
最终明朝兴于农民起义,亡于农民起义。
清朝建立后,吸取明朝的教训,对这帮江南士大夫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金圣叹你们这帮酸腐文人敢给我找事, 连脑袋都给你削了。
经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教训之后,这帮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的“小布尔乔亚”,终于老实了。
而清朝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王朝的话语权,一直被牢牢地掌控在满蒙八旗贵族手上。
可惜大清运气不好,碰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被洋人打得满地找牙、丧权辱国、丢人现眼,给中国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后来者,从它身上吸取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奋发图强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千万不能再让“小布尔乔亚”们给毁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