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在三线建设的关键时期,却恰逢中苏关系遇冷,越南北部湾事件爆发,真可谓腹背受敌,内外交困。而导致这一切的“元凶”,就是1964年发生在罗布泊的那一声惊天巨响。
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和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国人造出了原子弹,让处于冷战的美苏两国同时感受到巨大危机:一个潜在的超级对手即将崛起在东方。
拥核是必然的选择,但我们不曾想到对手来得如此之快。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刚刚具备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距离构建一整套成熟的核反击体系还相去甚远。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与敌人赛跑,与时间赛跑。
随着“毁灭中国核力量”的威胁越来越多,我国领导层短时间内便拍板决定:有必要在内陆腹地修建一座隐蔽的核设施,用于核武器的研发、储存、战备。而在当时背景下,美军的侦察机频繁入侵我国领空,修建地面建筑群显然不够安全。于是,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底战略工程——816地下核工程宣布立项。
1967年2月,在重庆涪陵一座不知名小镇上,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车水马龙,数之不尽的军车排着队驶过,一路开往了大山深处。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执行什么任务。更奇怪的是,就连居住在镇上的居民也被大量迁出,甚至这里的地名“白涛镇”都从当时所有地图类出版物上消失。
怀有疑问的人不在少数,想要一探究竟的更是大有人在,但自从那天以后,“白涛镇”就成为绝对禁区,所有来访者都被阻挡在警戒线以外。连续数年都很少见到有车辆来往,当初那支进山的大军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一直到2002年,关于当年在四川大山中发生的一切,一个被尘封了30多年的秘密,才被公之于众:
当年,为了建设816军工洞,解放军工程兵8342部队奉命秘密入川,同时又在涪陵当地召集了上万余民工,再加上从全国各地借调的建筑人才和高级技工近万人,前前后后总共有6万多人参与了工程的建设。
更“苛刻”的是,所有接到这项指示的人,都需要和家人断绝联系,彻底“隐姓埋名”。即便工作结束后返乡,也不能对工作地点、工作内容透露丝毫信息,一旦发现便严厉处置。
从1967年开建到1984年停工,816工程主体完成85%,这期间有3座大山几乎被掏空,总建筑面积达10.4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大型洞室18个,主洞室高度近80米,所有轴线总长度加起来长达20公里!而为了达到“防核”要求,816洞体主厂房进入深度400米,顶部覆盖的岩土层最厚达200米。
816工程虽然因国家战略的调整而停建,却让普通老百姓有了一饱眼福的机会。2010年,816工程遗址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对外开放。这座由中国军民建造的世界第一人工洞体,正在用它的宏伟向世人阐述那段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