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6月21日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夏至后阳气旺盛,气温变得越来越炎热。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在这天白昼时间最长,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正午时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太阳接近直射状。
老话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在夏至日这天我国民间有吃面的习俗(夏至新麦已经登场,人们吃面尝新),农村的妇女在这天吃完面后,每天在做针线活时都要比前一天少用一根线,天会黑得越来越早。这句老话和“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正好相反,这说明夏至这天白昼时间最长,冬至这天黑夜时间最长,也就是所谓的“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老话说“夏至不过不热”,说的是夏至后炎热的天气才开始,但是真正的酷暑还没有到来。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炎热的日子。
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到了夏至日意味着伏天不远了,我们老祖宗把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以及末伏,从夏至日开始计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今年夏至后的3个庚日(庚午日)在7月11日,因此今年7月11日入伏。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1日~8月19日,伏天总共持续40天。
三伏天在古代又被称为“苦夏”,人们在这段时间会因为胃口下降而出现乏力、疲倦、精神不振的现象,因此很多人都害怕炎热的三伏天。三伏天凉爽虽然人会感到比较舒服,但是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三伏天阳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饱满,非常有利于秋收作物丰收。
夏至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我国民间在这天有祭神祀祖的习俗,其目的就是为了祈求消灾年丰。很快就要到夏至节气了,那么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农村老人说“伏天热不热,就看夏至节”,那么怎么个看法?我们看农谚咋说。
一、夏至无雨,三伏热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夏至节气这天不下雨(天阴或者天晴),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到了三伏天的时候会非常炎热。
夏至的典型气候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雷阵雨频繁,地面受热大,空气强对流旺盛,因此夏至节气我们要做好防涝准备。同时夏天这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二、夏至凉飕飕,三伏热死牛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夏至交节这天气温非常凉爽,那么预示着到了三伏天很炎热。“热死牛”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说的就是连耐热能力强的老牛都热死了,说明天气非常酷热。
夏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地面得到得太阳辐射量最多,正常来说这天的天气会很热或者很暖和,如果我们感到凉飕飕的,那么很可能预示着三伏天非常热。
三伏天冷不是好事,但是三伏天如果过于炎热也不是好事。三伏天过热说明天气以晴天为主,老话说“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十五天不雨地冒烟”,三伏天如果长时间不下去就很容易引发伏旱;三伏天作物生长很快,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一旦发生伏旱,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者绝收和人畜饮水困难。
三、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东南风温暖潮湿,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夏至这天刮东南风,那么就预示着十八天后会下大雨,这里的“十八天”是个大概的数学,这个时间点正好在入伏的时间段。因此这句农谚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夏天这天刮东南风,那么预示着入伏的时候会下大雨。
老话说“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说的就是如果三伏天中的头伏下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整个三伏天雨水都会非常多。三伏天气温高、降雨多,在雨热同期的环境下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总结,夏至节气很快就要到了,我们老祖宗能根据夏至当天的天气来判断接下来天气的大概走向,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夏至这天不下雨,那么预示着三伏天很热;如果夏至当天很凉爽,那么预示着三伏天非常酷热;如果夏至当天刮东南风,那么预示着三伏天雨水很多。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