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受梦还位太祖一脉?包装权力延续的梦话罢了

陶陶读历史 2024-01-05 12:37:41
前言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这位当年骑“泥马”渡河的赵构决定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历朝历代,选立太子都是一件大事,这关系到皇权传承有序与大臣们在朝廷中的利益。尤其是极富争议的帝王,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接班人直接关系到自己日后的评价。

赵构把太子位给了自己的养子赵玮,并为其改名赵昚,并在同年,禅让皇位与他,完成了南宋首个权力交接。

赵构作为太宗一脉的皇帝,而继任的赵昚却是赵匡胤七世孙,赵构这一“还位”太祖,让民间百姓开始了无限遐想,各种离奇的故事流传出来。

主流说法(宋史)是哲宗的皇后一天晚上做梦,说梦到了赵匡胤啷当着大红脸说:我弟弟的后代不行啊,把我好端端的大宋天下搞成这样鬼样子,把皇位还给我的儿孙,兴许你们还有救。

那么说,赵构 真就是因为哲宗皇后做的这个梦,就决定把皇位还回去?还是另有隐情?

半片山河的开始

宋,一个地位很尴尬的统一王朝。在我们的印象里,中国的统一王朝哪怕不如唐、元、清一般据山河之险以御敌寇,也应当如明朝统治中原羁縻四海,可偏偏宋朝,北宋时北境无燕云拱卫,南宋又只拿到半壁江山。

宋朝不大,但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开国这两位兄弟的烛影斧声。赵光义的匆匆继位、赵匡胤的离奇驾崩,在尊崇宗法传家长幼有序的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看这种热闹,尤其是皇帝间的这种故事。

因为在人们心中,赵光义的这种“得国不正”,后世宋朝的大部分危难都被后来的人们归咎为太宗违背天道,受遭天罚。或许这样想,把已经成为排位的太宗爷拿出来顶包,心里还能宽慰一些。

反正都是太宗皇帝造的孽,跟我们这帮后代儿孙疏于朝政没有关系。你说对祖宗大不敬?少跟我这提什么封建迷信。

金兵南下,彻底终结了北宋统治,皇帝和太上皇在金人的热情邀请下参加了大金博览会,可惜自己是展品。此时,赵构在华北大地招兵买马聚拢人才,大有与金人一决雌雄,迎回二帝还于旧都的架势,但只能说很有架势。

当年金兵南下,艺术大师、足球健将、宋徽宗赵佶决定亲自前往南方考察南方风土人情,把皇位扔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赵桓。此时,金兵久攻东京不克,决定与宋议和,要求大宋割地赔款,同时要大宋交来一位亲王一位宰相作为人质。

于是天选之子赵构,担负起了作为人质的任务。

说来也有意思,是金人的刻板印象救了赵构一命。在金人的眼里,中原皇帝的皇子都应该是纨绔子弟,什么都不会就会造的小少爷。可这送来的这位爷弓马娴熟,一看就不是皇帝之子,肯定是拿哪个将军家的儿子来糊弄金人。于是要求换肃王来,由此救了赵构一命。

靖康元年,金太宗以宋朝违约为由,再次南下,这次,好哥哥宋钦宗再次派赵构去金营议和。赵构走到磁州时,宗泽劝他:留肃王在就是为了议和,结果起效果了吗?肃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再去送死有什么意义吗?

经过一番心理建设以及旁人的劝阻,赵构选择南撤。在相州时,赵构的野心开始浮现,他跟旁人说:

“夜来梦皇帝(钦宗)脱所御袍赐吾,吾解衣而服所赐袍,此何祥也?”。

老赵家祖传技能黄袍加身,到了赵构这里还给升了个级,加上了个梦境特效。

靖康二年,首都沦陷,金军开始洗劫东京。百姓惨遭凌辱蹂躏,徽钦二帝以及皇室家小一并被金人俘虏,开始“北狩”之路。

可就在此时,赵构已经收集起了八万余士卒,大元帅府统辖也号称百万。

大宋的百万雄师,英姿勃发地在伟大领袖赵构王爷的带领下,全景观看或收听了北方金兵是如何在他们的首都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施暴,如何蹂躏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天子是如何被人捆在马后拖拽的“热闹”画面。

这里不得不说,赵构其实是有打算的,他也不想在北方眼睁睁地看着这就的父兄被抓。于是准备直接带兵南下,主打一个眼不见为静。

可士兵们不愿南渡,至少他们还是觉得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应该搏一搏。因此,这位赵王爷只得在北方,默默地在心里盘算自己的大业。

最终,金人北撤,走之前立了个伪楚政权,由张邦彦为领导人。张邦彦也是够意思,在民间找到了钦宗废黜的皇后孟氏,又将皇位给到了赵构。赵构一面推脱,一面南下,五月初一,在大宋的龙兴之地——南京应天府登基,南宋开始。

偏安一隅的帝心

建炎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宗泽在三呼“过

河”后含恨而卒。在宗泽死时,或许已经明白了 ,这位皇帝,或许根本没有北上之心。

建炎元年,赵构重用主战派的李纲,为赵构吸引到了江北抵抗派的势力支持,此时赵构还是装出一派北驱鞑虏,迎回二帝的样子。可紧接着,他开始任命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个主和派分兼御营使和御营副使,以王渊为使司都统制,韩世忠、张俊、苗傅等并为统制官,刘光世提举使司一行事务。

建炎三年,徐州沦陷,金军剑指泗州,汪黄二人谎报军情,导致金军攻破楚州迅速向扬州前进时,赵构才得到消息,仓皇带甲南逃,一路跑到瓜洲。渡江后,逃往杭州。

南逃后的赵构再一次利用政治利益分配奖赏了陪同他一路南下的有功人员,但这次权力分配,使得部分将士不满。军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在朝内诛杀王渊以及宦党百余人。

此时,不得不说,赵构在玩政治这一方面,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他先是同意造反者的条件,退位,立自己唯一的皇子赵旉为帝;紧接着,吕颐浩、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带兵勤王,他先稳住造反派,给他们免罪“铁卷”进行安抚。

这俩玩意也是傻,自古这“铁卷”,解释权不都是在颁布者手中吗?要这东西有什么用,真以为皇帝跟你讲道理玩过家家了?他要是讲道理他能当皇帝?

随后,韩世忠勤王成功,把老赵感动坏了:

世忠,你真是忠啊。那俩我为了保命,给他们开了丹书铁卷,我也不是什么说了不算话的人,你们把他们杀了就行。剁碎点,野狗吃着方便,朕心善,见不得大狗啃骨头把自己上牙床戳破喽。

这次政变中,赵构唯一的儿子被吓死,老赵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直系继承人。

老赵有个难言之隐,当年他千里转进迅捷如风的时候,夜里和夫人交流感情,此时金兵杀到切近,直接给老赵吓阳痿了。这种心理上的创伤让他一旦想动些心思,就总感觉有金兵在旁边擂鼓助阵。导致他这一生只留下了这么一个孩子。

但就血缘而言,虽然自己子嗣不在了,太宗这一支,至少濮王这一支还在,为什么最终宋高宗传给了孝宗,这太祖一脉呢?

各方考虑的禅让

《宋史》对这一问题有这么一个记载: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 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 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 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

意思就是说,我嫂子做了个梦,梦到我老祖宗赵匡胤了,当年他老人家英明神武,平定天下,但是他的后代过得都不好,没有享福。我现在做皇帝,要是不能和仁宗皇帝似的以天下着想,怎么能告慰太祖爷在天之灵呢?

这种纯属出虚功的说法完全是为自己造势,就宋高宗而言,为天下考量,他从自己老爹自己哥哥还在的时候就要偏安一隅自立一方,那会儿就是做梦这套说辞,现在还是做梦,搞到他老赵家人人都有羊符咒能进别人梦里一样。

真要是为天下着想,为什么当年手里八万多大兵驻守山东不去救援东京?山东河南隔着一个太平洋吗?宗泽在北方抵御金兵,连着上书二十余道让他还于旧都,他为什么不去?岳飞在北方都要推水晶了,你赵构为了自己的皇位连连下书要求岳飞回来,回来就给人家杀了,放北方百姓于不顾,任由金兵屠戮,真是爱民如子。

很简单的一点,就赵构这种人,做事的第一个出发点绝对是利于他自己。赵构前期为了攒聚人气,聚龙兵权,玩弄政治,这就导致了他通过特殊手段获得的权力,必然是团结在他身边的。同时,他偏安一隅的心理和屠戮英杰,这些都是他的污点,选择一个虽然血缘接近,但关系不亲密的人作为接班人,等于是亲手毁了自己。

赵昚与其他王爷家的孩子不同,他是赵构养子,是赵构从宗族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孩子,是赵构亲自培养的人才。因为这一支已经沉寂很久了,赵构选择他,这是再造之恩,他对于赵构即使政策政见再不同,也断然不会对赵构有太大的忤逆。

还有一点,太宗这一支的子嗣,北边还有两个。

万一出来一个自称是钦宗或者徽宗在五国城的井里面热身运动不小心运动过头,又恰好从金人的重重包围中逃了出来,越过燕山跨过长江来到南宋都城要求继位,太祖的后代可以说自己是正朔,赵构已经还政了,你坐不了;

但太宗这边,不给不合适了吧,毕竟人家是大宗,是正主,是皇帝的孩子,您藩王继位就是不配。

给了之后历史怎么写?好大儿赵构把自己爹妈哥哥扔在冰天雪地不管,杀死想救太太上皇和太上皇的民族英雄,自己悄没声的和金人和谈然后不思进取不图复国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当皇帝?别说实践了,我敲这几个字都替他脸疼。

结语

赵构从一开始,就是在为了自己集权、另立中央做准备,到了长江以南,依旧是通过政治手腕,来稳定自己的权力。在他看来,什么都可以成为自己爬向权力登封的垫脚石。北伐是,媾和是,重用秦桧是,杀害岳飞也是,而最后的立嗣禅位,也在他的计划之中。

不知道是他看出了孝宗皇帝的潜力,还是无心之举,他选择的这位皇帝确实不负众望,让这个偏安一隅的王朝,迅速恢复,并开始了再次北伐。同时,他也平反岳飞、整顿吏治、恢复民生、发展经济,虽然北伐失败,但这已是天命,并非他之过。

总之,高宗选择太子这边的继承人,第一要务必然是为了他自己。并且他无后,自然也不用考虑自己血统的传递。这个人的性格如此,已不可能最后幡然悔悟。信他那鬼扯的托梦,不如信老天看不下去他了,让他享受了中国古代最高“绝罚”:无后,但又不忍心人民从此风雨飘摇,让他选择了赵昚,给南宋以喘息。

0 阅读:43
陶陶读历史

陶陶读历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