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猫的熊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争议,其实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了。
在去年3月,知乎上就有一个“如何看待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画风格”的话题,当时的争议就比较大,但可能是知乎的能量太小,这事儿没有出圈。
直到今天,话题爆了。微博热搜头几条,都被这事占据了。
01
先说一个核心问题:画风丑不丑?
以一个普通人的审美标准来看,丑是当然的。在这些插画中,人物的黑眼珠都是挤到一边,给人斜眼涣散的观感;眉毛和眼睛的间距太大,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长相。
而那张吐舌头的图片,确实已经不能用丑来形容了,甚至有些阴森诡异的感觉。至于那张上身穿衣、下身露出下体的插画,就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教材属于大众教育产品,学生耳濡目染,插图天天看,要说完全没有影响那不太现实。所以很快,插画作者也被扒出来了,看到网上有人呼吁给他“判刑”,民愤之盛可见一斑。
审美其实是一件很多元化的事情,面对铺天盖地画风丑陋、奇葩的指责,有人维护道,没必要用一种“审美一律”的思维来看待。
不过,在此事上反对审美千篇一律,提倡多远文化宽容,呼吁要容得下一些不长在大众审美点上的画风或事物,并不能成为插画可以免于批评的论据。
首先,审美再多元化,美和丑都是有一定标准的,有一个公约数。那么,作为公共教育产品的教材,有没有必要在审美上向上引导,给孩子呈现出符合大众口味的美感?
教材不是私人画板,可以天马行空,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审美这件事在当下,虽然说起来很奢侈,但奢侈不等于可以抛弃品味。更何况上身穿衣、下体裸露等画面,已经近乎离谱。
很多网友提到,插图中的人物画风,特别“唐氏综合征”。那么,批评画风丑陋、清奇,是在歧视“唐氏综合征”吗?
自然未必。很简单的例子,有人喜欢高鼻梁、大眼睛,找对象也按照这样的审美标准,这当然不是歧视那些踏鼻梁、小眼睛的人。
审美就是一种个人偏好问题。审美多元化,指的是不强迫他人接受某种规定的审美口味,它不应该被包装成政治正确,以至于公开批评教材画风丑,都被认定为一种政治不正确。
02
当舆论高度聚焦一件事时,画风就容易跑偏,这在互联网上几乎成了定律。
现在,教材插图争议,也有些跑偏了。
现在关于此事的讨论,已经超出了审美层面,各种解读和延伸,正在往阴谋论的方向狂奔。
比如,那张戴个兔子发箍、穿蓬蓬裙和条纹袜子的女孩插图,在脑洞大开的联想之下,被解读为是“兔女郎”。
这是一种“兔女郎”的穿搭吗?未必。如果不提这个词,你根本不会想到,但原本可能就是一种正常不过的穿搭,现在被和色情形象建立了联系。
至于插图中的星条旗、美国队长盾牌等美国元素,则成为了插图作者别有用心的罪证。
现在在网上,事情的严重程度彻底升级了。那个插画作者,正在背负着精神污染、文化入侵等系列指控,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会有网友呼吁给他判刑。
这是讨论此事的正确姿势吗?不是的。哪怕审美甚至文化衰退的指控很重,但我们应该更加乐意看到一种就事论事、就业务论业务的审美层面讨论,而不是过度联想。
一旦阴谋论起来了,那才是真正的没有异质声音的余地了。
不妨看看另一位插画师“@乌合麒麟”的遭遇吧。原本他基于从业者的视角,提出了一种市场层面的可能原因:
行业进步了,画手报价贵了但传统出版行业还是按照十几年前的思路在做,这才是导致我们看到的一些传统报刊杂志质量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不是过去满地都是好画手也不是现在没有好画手了,纯粹就是钱少找的画手画的烂而已,和什么审美衰退啥的没什么大关系,没那么多上升讨论的必要……
随着舆论发酵,可能是这一层技术解释被不少网友指责为“洗地”,原本呼吁“就事论事别瞎上升”的“@乌合麒麟”,很快更正了说法:
这也不再单纯是个画手画风不同或者技术差的事情了。
可能你也觉得是在洗地。但其实,舆论一律比审美一律更可怕。一看到兔子发箍的穿搭,就跳出“兔女郎”的形象,是不是脑洞过大了呢?
鲁迅那句话很形象: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将一些技术层面的解释,统统扣上洗地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敏感了呢?
其实,这件事原本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切入点。
比如行业收入问题;再比如,教材垄断问题,插图的人选、审核程序问题等,但这些同样是真问题的问题,淹没在了口水式的批判中。
反思教材插图争议,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动辄脑洞大开地上纲上线,这种舆论一律的姿势,也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