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这位精于品味历史与文化的大家,竟然就连寻常随处可见的火锅,也能够品评出别样的深邃意蕴与独特韵味。
他品鉴火锅之时,首先将目光聚焦于“文化”这一层面。在他的笔下,火锅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着极为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火锅那腾腾的热气,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亲热”之情;火锅那圆润的形状,寓意着阖家的“团圆”之美;其以滚烫的汤水来处理各种原料,充分体现了“以柔克刚”的智慧;对于丰富多样食材的广泛接纳,更是彰显出“兼济天下”的广博胸怀;荤素相互杂糅、五味齐全完备,又完美地呈现出“中和之美”的和谐境界。
火锅最为直观地展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这一深刻的内涵,是不折不扣的“共食”之举。这种“共食”毫无任何强制性,每个人都能够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爱的食材放入锅中烫煮而后尽情享用,营造出了“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鲜活局面。也正因为如此,从东北的广袤大地至南端的广州,自川滇的险峻山川到江浙的鱼米之乡,火锅广受人们的喜爱。
易中天更进一步追溯火锅文化的源头,他认为火锅大概是对原始时代以及古代战争中“共火而食”的一种远古回忆。在中国,诸多的菜肴都是在厨房中加工完成之后才端上餐桌,唯有火锅将烹调的过程与食用的过程相互融合,锅端上桌,火相伴左右。这不正是古老而又亲切的方式吗?围坐在一起共同食用火锅的人,不是亲人便是好友,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儿。
易中天一番又一番地品味,对于火锅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系统的认知:“火锅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用餐方式;不仅是一种别具特色的饮食方式,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模式。”
他的品析,让我们在火锅那滚滚的腾腾热气之中,深深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也让这看似平凡的美食拥有了更为厚重厚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