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降临——杨广,真正的影帝,狂飙演技伪装孝子,仁寿宫弑父

雁玉历史 2024-11-26 04:44:05
追宗溯源

杨广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成为历史上的隋炀帝,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父亲——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杨坚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地点是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的般若寺(如今这个地方被称为“龙兴里”)。开皇七年(587年)十一月,隋文帝曾亲临此地。

根据《隋书·高祖本纪》的记载,杨坚出生时出现了“紫气亢庭”的异象,似乎预示着他将拥有大吉大利、大富大贵的命运。

次日清晨,一位名叫智仙的尼姑从河东(黄河之东)来到般若寺(也有说法称她是吕氏生产时的接生婆)。智仙见到小杨坚后对吕氏说:“这孩子来历非凡,不宜在民间抚养。”

于是,杨坚被智仙留在般若寺中抚养,智仙也成为了杨坚的养母。据说,杨坚有不同于常人的容颜,长着一副成为天子的“龙颜”:他的额头上有五根光枝通天,目光炯炯有神,手掌上的纹路呈“王”字形,上身长而下身短,表情深沉庄重。无论是从外貌还是气质上看,他都像是命中注定的“真龙天子”。

杨坚十六岁时,因为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他因此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提拔为原骑大将军。孝闵帝宇文觉第一次见到杨坚时说:“这个年轻人的气度非凡,绝非寻常人物。”

同年,周明帝即位后,杨坚又被任命为右小宫伯,并被封为大兴郡公。

但杨坚的独特之处很快引起了周明帝的注意,周明帝秘密派遣了一位名叫赵昭的相士来暗中观察杨坚的面相。

赵昭在观察完杨坚的面相后对周明帝说:“此人最多只能成为柱国将军。”

转而赵昭又去偷偷告诉杨坚:“你有帝王之相,成为一国之君,但必须经过大屠戮而后才能得天下。”

杨坚十九岁时,周武帝登基,他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并晋升为大将军。在随州任职期间,杨坚与骠骑将军庞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庞晃对杨坚说:“你的相貌与众不同,或许有帝王之相,将来若做了皇帝,希望不要忘了我。”

杨坚笑着回答:“此话何来!”虽然杨坚的外貌确实出众,但关于他的种种“传奇”故事,很可能是在他成为皇帝后,由后人编造出来的。如果当时真有人预言他会成为天子,那么一个从小到大被吹捧为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如果没有帝王之命,也不可能不想做皇帝。

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北朝则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随后北齐、北周相继取代它们,最后北齐又被北周所灭。这一时期的政权频繁更替,皇帝的地位已经不再像一统天下时那样神圣,似乎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当一个人位极人臣时,想做皇帝也不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想做皇帝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则是另一回事。如果要说杨坚注定要以隋代周成为天子,那绝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的帝王之命。通过考察他一步步登上皇位的过程,可以发现他的家庭背景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曾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因战功卓著而官至柱国,并被封为随国公。

杨坚自十四岁起便步入仕途,继承父亲的爵位。他后来迎娶了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这不仅巩固了他的家族地位,也为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支持。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杨坚在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迅速晋升为上柱国和大司马。

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经营,到了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在北周朝廷站稳脚跟,他已经被擢升为骠骑大将军和大兴郡公,而杨坚的女儿也成为了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

北周宣帝去世后,年幼的静帝继位。杨坚与近臣合谋伪造遗诏,以“入宫辅政”为名,获得了辅政大臣的职位,掌控了朝政和军事大权,被称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并总督内外军事。

此时,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已是势在必行。他开始安插亲信,部署力量,积极准备。通过铲除北周宗室中最具实力的“五王”,以及镇压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的叛乱,杨坚最终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581年,杨坚迫使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二月甲子日,周静帝宣布杨坚众望所归,正式下诏禅让。杨坚三次辞让后接受天命,建立新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并宣布大赦天下。

杨坚登基称帝,即为历史上的隋文帝。由于其父曾为随国公,杨坚也是从承袭随国公爵位开始逐步崛起,最终进封为随王,因此在夺取北周政权后,根据自己的封爵定国号为“随”。然而,“随”字含有走字底,意为“走”,预示着国家政权不稳定,于是将“随”改为“隋”。

隋文帝仍以长安为都城,改元开皇,公元581年成为隋朝开皇元年。一个新的朝代就此拉开序幕。这一年,隋文帝杨坚四十年华。或许这是一种巧合:杨坚曾在般若寺生活了十三年,从承袭随国公爵位到夺得天下,又经历了十三年;而他的帝位最终由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杨广继承。

无视五伦

晋王杨广原本与皇位无缘,原因很简单: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而父亲登基时已经立长子杨勇为太子。这意味着,只要父皇驾崩,太子杨勇将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皇帝。因此,杨广及其三位弟弟本不应有任何非分之想,他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将来在长兄面前俯首称臣。然而,杨广会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还是会向命运发起挑战呢?

隋朝建立将近二十年间,杨广从一个快乐的少年皇子逐渐成长为一位经历丰富的青年王爷。到了而立之年,他不仅赢得了仁、孝、贤、俭的美誉,还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文治武功。

在众多兄弟中,杨广已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即便是太子杨勇与他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

达到这样的高度,任何人都难以保持“安分守己”的心态。对杨广而言,这种心理尤为强烈。他不甘心将来在不如自己的皇兄面前俯首称臣,三叩九拜,平庸地度过一生。然而,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神圣不可侵犯的皇位继承制度。

在中国古代,皇位或王位的继承通常遵循一套严格的规定,这套制度强调“长幼有序”与“嫡庶有别”。具体来说,皇位或王位一般由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继承。如果嫡长子不幸早逝,那么他的长子或次子将依次成为继承人。若嫡长子没有子嗣,则由嫡次子、嫡三子等依次继承。只有在正妻无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由侧妃所生的庶子按长幼顺序继承。

在这种制度下,符合继承条件的皇子只能有一个,只要他身体健康、心智正常,就能被立为皇太子,并在父皇去世后继承皇位。其他众多的皇子,无论他们多么贤能、聪明,想要成为太子或皇帝,都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隋文帝正是依照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制度,将长子杨勇立为皇太子。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种制度显得极不公平、不合理,甚至存在诸多弊端。

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无疑是皇位更迭的最佳方式。因为大多数皇帝后宫佳丽众多,嫡生与庶生的儿子数量庞大。在专制制度下,皇位继承不可能通过民主选举或竞选来决定,因此,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按照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原则进行,否则将导致混乱。

尽管皇位继承制度看似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历史上,这种制度常常因人为因素而被打破。例如,隋炀帝杨广最终成为太子并登基为帝,并非完全不可能。

历史上,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受到以下五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时单独作用,有时则相互关联:

一、皇帝的个人考量:皇帝(有时也包括皇后)出于“家天下”的考虑,不愿将皇位传给那些虽已被立为太子但难以承担重任的皇子,因此会选择其他更为合适的继承人。

二、皇帝的情感影响:皇帝可能会因为个人情感,将皇位传给宠爱的女人所生的儿子,从而导致“子以母贵”的现象。

三、后宫争宠:由于“母以子贵”的现象存在,未受宠的妃子为了获得皇帝的青睐,受宠的妃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往往会不择手段地争取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或皇帝。

四、大臣的政治算计:大臣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势,遵循“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有时会直接左右皇帝的决定,或者与皇后、宠妃勾结,支持对自己有利的皇子继位。

五、皇子的野心:有些皇子在积累了超过太子的声望和势力后,不甘心接受既定的命运,会积极谋求从太子手中夺取继承权。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皇位继承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如今,晋王杨广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他决心从长兄太子杨勇手中夺取太子之位,进而继承皇位。对他而言,皇位并非遥不可及,他确实有一线希望将太子之位据为己有。

然而,他的家庭结构无疑为他的夺嫡之路增添了巨大的困难。杨广与长兄太子杨勇以及三个弟弟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均为独孤皇后所生。这种情况在普通百姓家中司空见惯,但在中国的千年皇室中却是独一无二的。

据说,隋文帝在与独孤皇后成婚时曾立誓绝不纳妾,也不会有“异生之子”。他确实言行一致,做到了这一点。

杨坚曾自豪地对臣下说:“前代帝王沉迷于宠幸后宫,因此引发了废立太子的风波。朕没有其他宠妃,五个儿子皆为同母所生,可说是真正的同胞兄弟。不像前代帝王那样多宠多子,导致嫡庶长幼之间纷争不断,最终走向亡国之路!”

这表明,杨广若想夺取太子之位,似乎难以得到父皇和母后的支持。隋文帝没有必要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无端生事,独孤皇后也不需要依靠儿子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杨广的家庭结构虽然排除了部分重新废立太子的可能性,但并未完全消除所有可能性。最终,杨广面对的历史和家庭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巧于伪装——杨广讨父母欢心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权臣杨坚废黜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他就是隋文帝。隋文帝登基后,在短短几年内,向北驱逐了北方的强敌,向南消灭了南方的陈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终结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独孤皇后出身于鲜卑的大贵族家庭,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为了借助她的背景来笼络鲜卑贵族,隋文帝对她十分尊重,甚至让她参与国家大事,宫中称他们为“二圣”。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约束也非常严格,使得他几乎不再接近其他妃嫔。

隋文帝共有五位儿子,全部由独孤皇后所生。其中,他们所生的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而次子杨广,则被封为晋王,另外三个儿子杨俊、杨秀、杨谅也分别被封为王。

隋文帝原本认为,没有其他姬妾所生的儿子可以减少嫡庶之间的纷争,然而他未曾预料到,最终导致他亡国丧身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们,上演了一场场骨肉相残的悲剧。

隋文帝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天下,自己也觉得这过程过于顺利。为了防止人心不服,他始终保持警惕,并努力寻找保国的方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他认为最重要的两条保国之道之一便是节俭。从辅政时期开始,他就大力提倡节俭生活,这一风气逐渐在朝野上下形成。

当时,一般的读书人日常穿着多用布帛,饰带仅用铜、铁、骨、角等材料,绝不使用金银玉器。隋文帝本人的生活也非常简朴,甚至连皇后也没有华丽的服饰。

有一次,隋文帝患了痢疾,需要配制止痢的药物,其中需要一两胡粉,但宫中竟然找不到胡粉。

独孤皇后回忆起曾赐给某大臣妻子一件织成的衣领,但在宫中也未能找到。秦王杨俊(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因生活奢侈,建造了许多宫殿,被隋文帝发现后,遭到严厉处罚,被勒令禁闭。

大臣杨素劝谏隋文帝,认为处罚过重。隋文帝回答说:“法律不可违背,皇子和百姓应遵循同一套法律。按你的说法,难道要为皇子另立一套法律?”最终,隋文帝没有采纳杨素的意见。

隋文帝曾告诫太子杨勇:“纵观历代帝王,没有一个因为喜欢奢华而能长久统治的。你身为太子,应当崇尚节俭。”

然而,杨勇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而是逐渐走向了奢靡。隋文帝登基那年,立杨勇为太子。杨勇性格宽厚、直率,处理政务也有一定的能力,因此隋文帝起初对他寄予厚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勇开始变得奢侈放纵,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有一年冬至,百官前往东宫朝贺,杨勇不顾礼制,大摆排场,设宴奏乐接受朝贺。隋文帝得知此事后,对朝臣说:“内外百官都到东宫去朝贺,这成何体统?”从此,他对太子杨勇的宠爱逐渐减少。

除了奢侈,杨勇还非常好色。他有许多内宠,其中最得宠的是云妃。虽然在古代,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这却触犯了独孤皇后的禁忌。太子妃元氏是独孤皇后亲自挑选的,深受她的喜爱。然而,元氏并未得到杨勇的宠爱,终日郁郁寡欢,最终病逝。

独孤皇后得知元氏的死讯后,怀疑是云妃所为,对太子杨勇更加不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杨勇逐渐失去了父皇和母后的支持。

隋文帝的次子晋王杨广在开皇九年(589年)率军平定了陈朝,因此积累了巨大的势力。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取代太子的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广非常擅长伪装,常常表现出各种姿态以博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欢心。

隋文帝崇尚节俭,杨广便在外表上装作极其简朴,家中的摆设、衣物以及车马随从都非常朴素。

独孤皇后严格限制隋文帝与妃嫔及宫女的接触,而杨广为了迎合独孤皇后,则假装自己是正人君子,对女色不感兴趣。除了与晋王妃萧氏所生的孩子外,杨广还十分心狠,杨广把与其他妃子所生的孩子都秘密处理掉,不让别人知道。

有一次,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到杨广的府邸做客,杨广提前得知消息,立马进入演员状态,开始装模作样,杨广将府中的美女藏了起来,只留下一些年老色衰的宫女来伺候。杨广还注重细节,杨广故意将乐器损坏,使其显得破旧不堪。当隋文帝看到这些乐器弦断且满是灰尘,仿佛很久未使用过时,误以为杨广真的不喜好声色,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常常派遣身边的侍从前往杨广处,无论是地位高低,杨广与萧氏均会亲自迎接,热情招待,并赠送丰厚的礼物。因此,这些使者都称赞杨广仁慈孝顺。此外,杨广还频繁地向隋文帝宠爱的妃子陈氏赠送贵重礼品,这在杨广最终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广始终不忘伪装自己的形象。在率军平定陈国之后,他下令将府库封闭,不取一物,此举赢得了天下的赞誉。他对朝中大臣倾心结交,对文人士子也极为尊敬,甚至连普通士兵他也注意拉拢。

一次,在外出狩猎时遇到大雨,随从欲为他披上雨衣,但杨广却说:“士兵们都在雨中受苦,为何唯独我要穿雨衣呢?”随即命令随从收起雨衣。这样的行为让许多人被蒙蔽,杨广的名声也因此日益显赫,远超其他皇子。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对他的喜爱也日渐加深。

杨素助广

为了争取成为父皇的继承人,杨广不安于现状,精心策划夺取东宫之位。在扬州,他与张衡、宇文述、郭衍等亲信共同制定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策略,这一计划很可能是在时间上前后错开、但同时并进的方式具体实施的。

宇文述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抵达京师长安后,一场策划周密的阴谋在天子脚下悄然展开。他首先与大理少卿杨约见面。

首先,了解一下杨素和杨约这两兄弟。杨素是“弘农华阴人”,从他的籍贯来看,他与隋炀帝杨广有着五百年前的渊源。杨素出身显赫,不仅才貌双全,而且文武兼备,既勇敢又有谋略,既凶狠又狡猾。他在隋朝建立及其后续的一系列战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屡建奇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猛将”。

在隋文帝辅佐北周时,杨素已经晋升为上柱国(从一品),并被封为清河郡公(四等爵)。到了杨广密谋夺取皇位时,张衡和宇文述建议说:“能够左右皇帝的,只有杨素。”此时,杨素已经被封为越国公(三等爵),并担任尚书右仆射多年,与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颎共同执掌朝政。

杨约是杨素的异母弟弟。小时候,他曾在一次爬树玩耍时不慎摔伤,因此被送入宫中成为一名宦官。由于哥哥杨素的地位显赫,杨约也因此得到了提升,最终成为大理少卿。虽然杨约在才能上远不及杨素,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善于权谋和欺诈。在这方面,杨素相比之下显得逊色许多。因此,杨素非常重视杨约的意见,每当有重要的决策时,总会先与杨约商议。

宇文述深知杨素和杨约之间的深厚关系,因此将夺宗计划的重点放在了杨约身上。据《隋书·杨约传》记载:“当时,皇太子失宠,晋王杨广暗中想要夺宗。由于杨素深受皇帝信任,而杨素又非常信任杨约,于是晋王杨广采纳了张衡的计策,派宇文述用大量金宝贿赂杨约。”

宇文述是个在官场上游刃有余的人,深谙行贿之道。他先是与杨约大吃大喝,随后又与杨约豪赌,故意将所带的金宝全部输给了杨约。杨约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收下了这些财物,并表示感谢。

宇文述却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谢的?这些都是晋王所赐,只是让我与你共度欢乐时光罢了。”

听到这话,杨约才意识到宇文述的“输”并非真输,背后另有隐情,不禁大吃一惊,问道:“这是为了什么?”

宇文述向杨约全盘托出了杨广的意图,说道:“遵守常规固然是一般臣子的行为准则,但在某些情况下,违背传统反而符合正义,这才是真正有远见的人的高明策略。自古以来,贤人君子无不顺应时代的潮流,以避免灾祸。你们兄弟虽然功高盖世、执掌朝政已久,但朝中文武百官中,被你们冤枉或欺凌的人数不胜数。更严重的是,皇太子因为许多愿望无法实现,对你们这些当权者怀有深切的怨恨。尽管你们深受皇上的宠信,但暗中图谋加害你们的人实在太多。一旦皇上驾崩,你们还能依靠谁来保护自己呢?现在,皇太子已经失去了皇后的宠爱,皇上早就有意废黜他,这是你所知道的。现在,请求改立晋王为太子,就看你们的了。如果你们能够在这件事上立下大功,晋王必将铭记于心,你们就能从目前的险境中脱身,变得安如泰山。”

宇文述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杨约的心,他还详细地复述了独孤皇后在杨广辞别时所说的话,甚至夸大其词地描述了一遍。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所有的奸佞之人很少有不识时务的。杨约觉得宇文述的话非常有道理,立刻将这些话转告给了杨素。

杨素听后大喜,连连赞叹道:“我的智慧,竟想不到这一层,全靠你提醒!”

然而,杨素对宇文述转述的独孤后的话仍有些半信半疑,于是问道:“但不知皇后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如果真如宇文述所说,那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杨约见状,便进一步劝说道:“皇后的话,皇上没有不听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尽早做好准备。一旦成功,我们就能长保荣华富贵,世代相传。晋王声名日盛,颇有主上之风,依我看,他一定能安定天下。兄若迟疑不决,一旦有变,皇太子即位,大祸临头也就为期不远了。”

杨素听信了杨约的话,决定按照计策开始行动。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封建时代皇位变更后的普遍现象。新皇帝即位,往往会带来一批朝臣的更迭,而那些在新皇帝即位前就已追随左右的人,则会随之登上高位。

为了维护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一些权臣——通常是奸臣,如杨素,他表面上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实际上却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大奸臣——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他们会对那些能够容忍自己的“候补皇帝”皇太子极力保护和支持,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皇太子则会尽力打击和排挤,并另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新太子。

因此,在历史上,皇太子的废立往往离不开权臣及其心腹的支持与参与,有时甚至是由这些权臣挑起的。这样的事情不仅关乎他们的荣华富贵,还可能涉及身家性命,所以一旦决定参与,他们都会全力以赴,绝不会有人敢敷衍了事。无论是宇文述、张衡、郭衍,还是杨约、杨素兄弟,都是如此。

目前,杨广身在扬州,暗中操作,通过宇文述施展柔和的手腕,成功地将朝廷重臣杨素拉入了自己的阵营。这是杨广整个夺嫡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在当时朝廷中“专掌朝政”的顶级重臣,仅有杨素和高颎二人。

高颎显然会反对这一点,杨广和他的亲信们对此心知肚明——毕竟,杨勇的女儿是高颎的儿媳,两人是儿女亲家。有了杨素的支持,杨广的夺嫡计划几乎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诬陷兄长——阴谋图得东宫位

有一次,隋文帝暗中安排人为他的几个儿子看相。

相士说道:“晋王眉宇间双骨高耸,尊贵无比。”

隋文帝又询问大臣韦鼎:“我的几个儿子中,谁能继承大统?”

韦鼎回答:“陛下与皇后最钟爱哪位皇子,哪位就应当继位,这并非臣所能预测的。”

隋文帝笑着说道:“你不愿直言啊!”

杨广察觉到父母对太子的不满,而对自己格外青睐,便趁机加紧了争取储君之位的努力。有一次,他从朝堂返回扬州总管任上之前,特意入宫向独孤皇后辞行,说道:“儿臣虽愚钝,但一直注重兄弟间的和睦。不知为何惹怒了太子,他总是想要加害于我。”说罢,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独孤皇后听后深信不疑,也泪眼婆娑,愤怒地说道:“太子越来越不像样了。我为他娶了元家的女儿,他却不以夫妻之礼待她,反而专宠阿云。从前他毒杀太子妃,我还没有追究,如今又要加害你!我尚且在世他就如此,若我去世了,他岂不是要置你于死地!”杨广再次跪倒在地,哭诉不已,独孤皇后更是悲痛难抑。

从此,独孤皇后决心要废黜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也积极的联络朝中大臣,他与安州总管宇文述交情深厚。

有一次,杨广向宇文述请教对策。宇文述回答道:“皇太子已经失宠很久了,他的美德并未传扬于天下。大王以仁孝著称,才能超群,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皇上和皇后都非常宠爱您,四海之内,民心所向。然而,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涉及骨肉亲情,确实难以谋划。越国公杨素深受皇上的信任,如今能够说服皇上废立太子的,唯有杨素一人。而杨素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杨约。我对杨约非常了解,请求允许我去京师与他商议,共同策划此事。”

杨广听后大喜,送给宇文述许多珠宝,嘱咐他见机行事。过了些时日,杨素入宫侍宴。席间,他多次提及晋王杨广的仁孝谦恭,以此试探皇后。

独孤皇后闻言,泪流满面地对杨素说:“杨素你说得对,杨广这个儿子非常地孝顺,每次杨广提起自己要远离父母,都会痛哭流涕。而太子杨勇却没心没肺,整日与云妃欢宴,亲近小人,猜忌兄弟。这样子的人哪有一国储君的德行,我之所以更加疼爱晋王,是因为担心太子会暗算他。”

说罢,独孤皇后赐给杨素一些金子,让他劝说隋文帝更换储君,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勇得知他们密谋后,内心充满了恐惧,不知所措,行为也变得异常。隋文帝派遣杨素前往东宫调查杨勇的情况。

杨素到达东宫后,使了一些小心思,故意拖延时间,让杨勇久等。

见面时,杨勇忍不住抱怨了一番为什么让自己久等。

​杨素回到宫中对隋文帝说:“太子心怀不满,恐怕会有异动,需要加以防范。”隋文帝听后,对杨勇更加疏远。

独孤皇后经常派人监视东宫,收集杨勇的丑闻,并在汇报时夸大其词。杨广则命令亲信段达收买东宫的侍从和姬妾,让他们诬告太子图谋不轨。

在独孤皇后的多次煽风点火劝说下,隋文帝杨坚最终下定决心把太子废掉。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在武德殿召集诸王及文武百官,当众宣布废黜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勇被废后,被囚禁在东宫,由新太子杨广监管。杨勇认为自己被废并非因罪,而是被小人奸臣陷害,于是多次请求面见隋文帝申诉冤情,但均被杨广阻拦。

无奈之下,杨勇爬上树大声呼喊,希望隋文帝能听到并接见他。杨素对隋文帝说,杨勇已被鬼神附体,神志不清,无法救治。隋文帝信以为真,从此杨勇再也没有见到过隋文帝。

居安思危——先发制人除后患

《隋书》的作者在叙述隋文帝的四个儿子——勇、俊、秀、谅的合传时,不禁感叹道:“隋文帝的五个儿子,竟无一人能够善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在中国悠久的皇室悲剧史中,杨家父子的故事无疑是一出扣人心弦的戏剧。

皇太子的废立,使得原本和睦的帝王之家变得骨肉相残。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广的宠爱,导致了杨广的心理失衡,最终恃宠夺宗,杨勇被废,杨广被立。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影响了杨勇,也波及到了其他皇子,引发了更多的心理失衡和悲剧。

然而,就在杨勇被废之前的六月二十日,秦王杨俊已经去世。杨俊原本是扬州总管,后来与杨广对调,担任并州总管。起初,他在新任上表现得相当出色,但不久之后便开始逐渐放纵,变得奢侈无度,违反制度,且沉迷于女色。这些行为最终给他带来了灾难:先是因“好内”而惹怒了王妃崔氏,她在瓜中下毒暗害杨俊,虽未致死,但他因此中毒患病;随后,杨俊被父皇召回京师,免去了官职。身心俱疲的杨俊在三十岁左右便英年早逝。

随着杨广被立为皇太子,他接下来需要对付的只剩下四弟蜀王杨秀和五弟汉王杨谅。

首先,杨广将目光投向了时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总管的杨秀。

杨秀不仅相貌堂堂,而且胆大心细,武艺高强,在朝中担任要职时,文武百官无不敬畏。隋文帝早已察觉到杨秀不安分的迹象,曾对独孤皇后说:“蜀王将来不会有好下场,我在世时他不敢造次,但等到他的兄弟掌权,他一定会反叛。”

对于杨广被立为皇太子,杨秀自然心存不满。即使杨秀未曾表露心迹,杨广也深知这位兄长的性格,料定他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杨广深知,一旦自己登基为帝,杨秀的桀骜不驯将会成为一大隐患。因此,他不得不暗中盘算:蜀王一向骄纵,连父皇的命令有时都不放在眼里,将来若由我执政,他必然会与我作对。不如趁早除去这一隐患,以免后患无穷。

杨广深谙“安不忘危”的道理。他深知自己好不容易才被立为太子,若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杨广与杨素结成了同盟,关系密切。杨广能够成功扳倒杨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素的支持。如今,要想对付杨秀,同样离不开杨素的帮助。史书记载,杨广担心杨秀会成为未来的威胁,便指使杨素寻找杨秀的罪证,并向隋文帝密告。

隋文帝对杨秀素无好感,而杨秀本人的行为也确实令人难以容忍,常言道:“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

杨秀多次违法乱纪,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浑天仪这种用于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只有天子才有资格拥有,用以预测吉凶,而杨秀竟敢擅自制造一个。不仅如此,他还大量抓捕山狼部落的男子,将他们阉割后作为后宫太监使用。他的车马服饰等,也全都模仿天子的标准。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人陷害。

隋文帝听从了杨素的建议,决定征召杨秀返回京师。这件事发生在仁寿二年(602)春季。然而,杨秀迟迟不肯动身。直到七月十二日,隋文帝担心事态进一步恶化,命令原州总管独孤楷迅速前往益州接替杨秀,并劝他尽快返回京师。

即便到了这一步,杨秀仍然不肯立即启程。在独孤楷的反复劝说下,过了几天他才勉强离开益州。然而,刚走了四十多里,他就想带领军队杀回去。但由于派出的侦察兵发现独孤楷已有防备,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

杨秀连对父皇都敢如此放肆,如果杨广称帝,他必定会造反。隋文帝对此心知肚明,太子杨广自然也不会对杨秀抱有任何幻想。杨广心想,自己一旦登基,蜀王杨秀必然会叛乱,如果再与汉王联手,该如何应对?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父皇还在世的时候,借助父皇的力量除掉杨秀。

可以说,杨广在处理权力斗争时表现得极为老练,能够居安思危,先发制人。作为一位统治者,他的这些特质确实让他显得比被废黜的前太子杨勇更加成熟,也更适合作为杨家的“掌门人”。

在杨广与杨秀的竞争中,即使不从杨广开始,最终也会从杨秀开始。因此,杨秀因性格上的缺陷被杨广构陷,也不值得过多同情。杨广的这一系列行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

当杨秀抵达京师长安后,立即入宫拜见父皇隋文帝。然而,隋文帝没有与他说一句话。次日,隋文帝派遣使节对杨秀进行了严厉的责备。杨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请求父亲宽恕。杨广则在金銮殿上假装流泪,恳求父亲饶恕杨秀。

然而,隋文帝并未被感动,而是将杨秀交给了杨素等人进行调查审理。至此,杨秀的命运已定,几乎可以确定会受到严惩。

为了进一步加重杨秀的罪行,杨广命令手下制作了两个木人,用绳子绑住双手,并用铁钉钉在木人心上,再加上脚镣手铐和重重枷锁。这两个木人分别刻上了“杨坚”和“杨谅”的名字,并附上了咒语:“请西岳华山慈父圣母,派神兵九亿万骑,收杨坚/杨谅魂神,照此样子将他们关押在华山,不让他们四处游荡。”

杨广派人将这两个木人秘密埋在了西岳华山脚下。不久之后,杨素得到了杨秀身边人的密告,说蜀王杨秀有种种不轨行为。杨素随即派人前往挖掘,果然发现了那些木人。

此外,杨广还让人伪造了一份杨秀准备发兵反叛的檄文,并将其夹在杨秀的文集中,自然也被查出。杨秀的这些“罪行”并不是孤立的现象,类似的指控还包括他对父皇和皇太子的厌恶,以及在父皇生病时祈祷其早逝。他还假托妖言,妄称鬼怪,诅咒太子“不终其位”“不得入宫”,并声称自己骨相非凡,德业足以承继帝位。这些指控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杨秀的困境。

杨素整理出了杨秀一系列真假参半的罪证,并将其呈报给隋文帝。隋文帝得知后愤怒地说道:“世间竟有这等事情!”杨秀被召回长安时,正逢母亲去世,因此对他的审讯和处置可能主要发生在闰十月二十八日独孤皇后安葬之后。此时,杨广在母丧期间,也清楚地意识到年逾花甲的父亲离大限之日已不远。为了彻底扳倒杨秀,他采取了极为阴险的手段,进一步加重了杨秀的罪名。

十二月二十日,隋文帝下诏将杨秀贬为庶民,并将其软禁在侍省(宦官署)。仅当了两年太子的杨广再次取得了胜利,成功除去了剩下的两个兄弟中威胁最大的一个。若非此举,平定汉王杨谅的反叛恐怕不会如此顺利。

​弑父杀兄——篡权称帝显原形

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独孤皇后去世。在隋文帝和众太监宫女面前,杨广痛哭流涕,仿佛极为悲痛。然而,当他回到自己的私室,却依然谈笑风生,饮食如常。

独孤皇后与隋文帝感情深厚,对她丈夫的约束也非常严格,限制他接近妃子和宫女。有一次,隋文帝看上了一个美丽的宫女,并与她发生了关系。独孤皇后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在隋文帝上朝时,将那名宫女处死。隋文帝得知消息后大为恼火,一气之下骑马从后苑逃出,随意驰骋,深入山谷二十多里。

经过高颎、杨素等大臣的苦苦劝阻,杨坚才在半夜返回皇宫。当时,他感叹道:“我身为天子,却不能自由行事!”

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再无约束,开始放纵于声色犬马之中。

然而,岁月不饶人,再强的人,也无法经历时间的摧残,六十多岁的隋文帝因纵欲过度,抽空了身体,最终还是病倒了。仁寿四年(604年)四月,隋文帝在仁寿宫卧病不起。到了七月,他的病情愈发严重。此时,他才后悔不已,对身边的侍者说:“若皇后还在,我不会落到这般地步。”

隋文帝自知病情危急,为了保证平稳交接权力,便召来太子杨广,让他住在大宝殿,随时侍奉。

杨广拜见父皇,装出一副忧愁孝顺的样子,详细询问父亲的病情,隋文帝则简要地告知。

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也纷纷进宫探望。

隋文帝握着众臣的手,与他们告别,说自己的病情凶多吉少,众臣纷纷出言安慰。杨广见父亲病重,料定父亲时日无多,心中暗自欢喜。他急于即位,便写信给杨素,询问一旦皇帝驾崩需要注意的事项。杨素详细列出各项事宜,密封后交给一名宫女,让她转交给太子。

不料,这名宫女不慎将信送到了隋文帝手中。隋文帝读罢,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杨广心肠太狠,竟然在他还没去世时就开始筹备即位事宜。一时间,隋文帝肝火上升,呼吸急促。身边的宠妃陈夫人和蔡夫人急忙上前救护。经过一番忙碌,隋文帝的状况才逐渐稳定下来,他悲叹几声,昏昏睡去。半夜醒来时,见两位宠妃仍在身旁侍候,隋文帝心中不忍,便让她们更衣休息。

天色初明,隋文帝正闭目养神,忽然一人闯入殿内。定睛一看,竟是陈夫人。隋文帝见她神情紧张,心中顿生疑虑,急忙询问缘由。陈夫人欲言又止,经隋文帝再三追问,终于泪如雨下,哽咽着说出“太子无礼”四个字。

陈夫人本是南朝陈宣帝之女,貌美如花,聪明伶俐。陈朝灭亡后,她被隋文帝纳入后宫。独孤皇后性情极为嫉妒,后宫中少有人能得宠幸,唯有陈夫人例外。独孤皇后去世后,陈夫人晋升为贵人,独享宠爱,执掌内务,六宫无人能及。杨广对她美貌垂涎已久。今日清晨,陈夫人外出更衣时,被杨广撞见,意图非礼。陈夫人奋力挣扎,才得以逃脱。

隋文帝听后,猛然起身,怒拍床榻,愤然道:“逆子怎能托付大事?独孤误我!”随即唤来内侍,命其迅速召见柳述和元岩。

二人奉命而至,隋文帝气喘吁吁地说道:“快召我儿!”柳述和元岩正要传召太子,隋文帝连忙补充道:“不是杨广,是杨勇!”

柳述与元岩奉命草拟诏书,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完成。正当他们准备派人召见杨勇时,突然一群卫士闯入,不由分说地将二人捆绑起来。

不久,宇文述手持诏书赶到,宣布柳述和元岩因侍疾谋变、图害东宫而被捕。两人如坠梦中,被迅速押解至大狱。

原来,隋文帝命令柳述和元岩草拟诏书的消息早已被杨素得知。他立刻告知杨广,杨广闻讯大惊,立即伪造圣旨,下令逮捕柳述和元岩,并派遣心腹刘恕和郭衍率卫士包围仁寿宫,严禁任何人进出。随后,他又派遣亲信张衡入宫探视隋文帝的病情,并密授其意。

张衡进入内殿后,驱散了陈夫人、蔡夫人及所有宫女。众人刚离开不久,便听到内殿传来隋文帝痛苦的喊叫声,声音越来越高。不久,一切归于沉寂。张衡出来向太子报告,称皇上已经驾崩。杨广带领众人进入内殿查看,果然发现隋文帝已气绝身亡,双目圆睁,显得十分恐怖。屏风上还留有斑斑血迹,原因不明。杨广随即命令心腹守卫殿门,禁止任何妃嫔和内侍进入。

陈夫人听到变故的消息,顿时惊慌失措。

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倒下了,晚饭后,杨广派人给陈夫人送来一个小金盒子,赐给陈夫人。陈夫人见到金盒,心中充满恐惧,以为杨广要她服毒自尽。在众宫女的再三催促下,她终于鼓起勇气打开了盒子,里面装着几枚同心结。

众宫女见状,松了一口气,纷纷说道:“这下可以保住性命了!”

然而,陈夫人却非常愤怒,不愿向杨广叩头谢恩。在众人的劝说下,她才勉强行了礼。当天晚上,杨广便前来侵犯了她。

乙卯日,隋文帝的丧礼举行,杨广正式登基,成为隋炀帝。不久之后,他伪造了隋文帝的遗诏,下令处死了杨勇及其十个儿子。随后,他又陆续杀害了自己的其他兄弟。

参与谋害隋文帝的张衡,最终也难逃一劫,被杨广借故处死。临刑前,张衡大声喊道:“我犯下了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行,怎能奢望长命百岁!”

杨广即位那一年,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去世。杨广给他取了一个恶谥“炀”,意为“好色而背礼”、“违逆天意、残害百姓”。令人讽刺的是,十四年后,杨广自己也被臣下所杀,同样被冠以“炀帝”的恶名。​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4-11-26 11:55

    最后被叫杨勇的开发商挖出来了。

雁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