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从不反对经商致富,重农抑商的锅,不该儒家背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4-26 11:17:55
01秦汉以前,中国的商业经济一直很发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的中国人信奉儒家伦理,重义轻利,历代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好像商业不发达呀。

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

自古以来中国人是很有生意头脑的,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几个民族之一。

中国有自己的商业文化,也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人。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现商业。

中国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有商业了。

商朝的时候,已经有人专门从事交换,所以后来管这些做生意的人叫商人。

在先秦,商人还是蛮受尊重的,商业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西周的《周礼》里还记载了官方的市场体系,不过,在这个市场里,价格不是在交易中自然形成,而是政府规定的。

我们可以理解成古代的计划经济。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周礼规定的官方市场体系也崩溃了。

诸侯争霸,各国都想富国强兵,商业政策大都比较宽容。

晋国有个使者出使郑国,看中了一只珍贵的玉环,想要过来。

宰相子产告诉这个使者咱们郑国政府和商人之间有规矩,商人不能背叛国君,政府对商人也不能巧取豪夺。

郑国对商人的政策是;只要你忠诚于我,我也不干涉你的生意。

这相当于是保护私有产权了。

02儒家,不反对经商致富

到了秦汉以后,政府就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

我们一般的理解是,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基础,商业会威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类解释是从物质层面看的,但是抑制商业,更多的是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指导思想。

抑商的思想究竟来自哪里呢?

过去,一直是儒家在背这个锅。

因为儒家重义轻利,而商人总是想着赚钱,所以以儒家治国的各朝统治者都要重农抑商。

其实,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案。

儒家对商人也蛮尊重的。

孔子的得意门生当中有一位叫子贡的,生意就做得很大,成了富商,但经常向孔子请教学问。

有一次,子贡问老师:贫穷而保持尊严,富足了而不骄横,您看我的这个观点如何?

孔子回答说,不错,但比这更好的,应该是“贫而乐,富而好礼”。

儒家认为,贫富和道德无关,只是不同人的命。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作为人,无论贫富,最重要的是有德。

穷人只需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就可以了。

而富人呢,财富愈多,责任愈大,必须“富而好礼”,为建立礼的天下秩序有更多的担当。

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是乐于见到人经商致富的,只是在道德上要求他们回馈社会。

03打压商人和商业的,是法家

既然儒家不排斥商人,那么抑制商业的思想究竟来自哪里呢?

其实是法家。

在战国晚期,商人的势力非常大,大到可以干预政治。

比如,大商人吕不韦经过一番运作,把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扶上秦国的王位,等到儿子接位成为国君,也当上秦国宰相。

商人可以左右政局,这就会威胁到君主的利益。

处处为绝对君主利益着想的法家,当然会把商人视为头号敌人。

商鞅提出要收重税,他的变法措施中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抑制商人的势力坐大。

而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呢,更是非常敌视商人,说社会上有危害国家安全的五大蛀虫,其中一个就是商人。

法家的核心国策是“耕战”,耕是农业,战是军事。

法家理想的国家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军事为优先的国家。

在他们看来,整天四处流窜、想着赚钱的商人,既不会耕,又不利于战,是国家的敌人。

重用法家的秦始皇,最后把大商人吕不韦流放,这就是商人阶级在皇权面前最后的挣扎。

所以,不要以为“重农抑商”来自儒家思想,实际上它更直接的源头是法家。

儒家不歧视商人,而法家是真的提防商人。

儒家的经济政策跟道家比较相似,是自然无为,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对百姓厚道一点,让小农经济自发发展。

而法家的商业政策可以说是八个字:国家主导,与民争利。

在法家看来,为了保持政权的稳定,权力必须全部集中于国家。

04抑商,但不是说要消灭商业

中国历史上的抑商,从来都不是要消灭商业。

比如说,关系国家命脉的产业,历代都有专卖制度。

西汉的时候,有过一场关于盐和铁要不要归国家垄断的争议,主张盐铁由政府垄断专卖的,就是汉武帝支持的法家代表人物桑弘羊。

在他们看来,为了保持政权的稳定,权力必须全部集中于国家。

而财富是权力的重要源泉,最好通通留在国库,不能流到民间私人的口袋里,以免他们有非分之想,犯上作乱。

抑商政策,后来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中。

不过,它对古代社会的影响,最主要的倒不是抑制商业发展。

虽然在我们印象里,中国古代商业不发达,但实际上,在唐宋、明清这些盛世,中国的商业在世界范围内看都是很发达的。

抑商政策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结构上,就是古代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

古代有四民序列,士农工商,商人在最未,处在社会的边缘地带。

你再有钱,不要说和士大夫无法攀比,即使在农工商三大平民阶层当中也只能屈居末位。

因为政府不信任你,社会主流价值观也鄙视商人。

在这样的结构里,商人自然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用什么办法呢?

当然是用钱来交换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交换政治地位的方法,就是买官,在古代叫捐纳制度。

交换社会地位的方法,就是装,附庸风雅,把自己包装成文人。

05士商合流,商人为了提高地位也是拼了

到了明清两代,以江南为中心,全国形成了六大区域市场。

游走在这些市场的商人们,社会地位上升,甚至出现了一种“新四民”的排名:士商农工,商人的排名从第四跃升到第二。

商人越来越接近士人,士和商这两个阶层开始合流。

他们的合流同时带来了两种趋势。

一个是士大夫经商。

到了明代,很多士大夫也开始经商,以前他们积累财富的方式通常是买地,成为地主。

明代以后,也开始用钱来投资或者做生意了。

另一个趋势是商人的士人化。

商人们纷纷像读书人那样去把玩诗书琴画,还高薪请来工匠,在苏州、扬州大兴土木,建造园林。

完工以后,邀请士大夫来自己的私家园林春天弹琴赏花,秋天吃蟹吟诗,借此攀附上流社会,显示自己不是只认铜钱的俗人,也是有文化的。

明清两代,艺术品和奢侈品消费特别兴旺就是这些富商推动的。

他们购买艺术品和奢侈品的目的,跟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或者西方的贵族都不一样。

贵族和文人是为了彰显品位,而商人是为了改变阶层,用经济资本去兑换文化资本。

正是因为在社会结构中,商人没办法占据更核心的位置,只能处在边缘。

所以他们不得不以改变自己的方式,进入主流社会,因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商业文化。

我们来总结一下。

虽然儒家有重义轻利的思想,但儒家其实并不仇视商人,商人的真正敌人是法家。

因为在商鞅、韩非和桑弘羊这些法家思想家看来,拥有金钱的商人同样是皇权的重要威胁。

不过,商人虽然处于社会结构的边缘地带,但并不意味着商人不重要。

商业有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是任何观念和权力抑制不住的,特别是到明清以后,商人的实际地位已经不那么低了,出现了一种士商合流的趋势。

所以,近代以后中国的商业蓬勃发展,不仅是外来影响的缘故,也是中国社会在特定结构下自我发展的结果。

8 阅读:973
评论列表
  • 2021-04-26 13:22

    有功劳儒家的,有锅是别人的。

    凡间 回复: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先秦读书人都称儒,不止儒家。那时代的法家可不喜欢老百姓有思想。[呲牙笑]
    天地终无情 回复:
    不是相反?
  • 2021-04-26 12:50

    儒家文化精华很少,都是基于农业文明的生活经验,情绪化严重,逻辑链很短或者根本没有,只说应该不说为什么,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

    未知 回复:
    就只讲著作,不讲行为?话,谁都会说。做,却不一定。
    天地终无情 回复:
    你是不是傻?
  • 2021-05-01 20:32

    是啊,不反对经商致富,更重农……,不过反对的是别人的经商致富,重的是自己地里让别人种的农……

  • 2021-05-06 12:32

    辱家重义轻利?啧啧啧,贩卖汉民族无数次,出卖良心道义,是为了利吧?

  • 2021-05-03 11:50

    重农轻商真长策,不让奸徒结敌兵。 明末皇商资后金,助长叛逆祸乱成。 盐铁自是国专营,倒卖铁器斩首刑。 农本基础国凭借,兵家卫国汉旗风。 汉武重丝保技术,却让丝绸四海营。 技术不通于外国,成品专售西域中。 丝绸茶叶换金币,金币兜转汗马行。 汗血宝马脚力急,揍得匈奴失龙城。 分化瓦解驱两处,南归汉地北逃命。 逃的西方极远地,闻道罗马现其踪。 上帝之鞭纵横过,谁人胆敢迎其锋! 莫道冷兵相交伐,我之败敌尚难赢。 汉风威威千秋赞,旌旗猎猎诛无情! 犯我强汉远必诛,一卒何惧五胡兵!

  • 2021-05-04 12:01

    重农抑商的锅我法家背了。

  • _ 7
    2021-05-09 21:18

    儒家从最开始的六艺到现代,重心一直在变化,从思想教育变成哲学。汉朝的儒家主流思想从公羊一系的大复仇理论开始,唐朝就开始慢慢变化,儒家开始向儒教转变,宋朝则是理学兴起,明朝又开始向心学转变,然后清朝提刀入关,儒家直接被废。

  • 2021-05-05 12:40

    哪个也不是,周以农立国的结果而已

  • 2021-05-09 11:32

    古代最缺的是粮食和人口,就是这原因[得瑟]

  • 2022-06-29 15:30

    古代因生产力低下,重农是必然的,都经商去了谁来搞生产?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