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风招牌再掀争议,三河市颜色禁令让商户心寒,蜜雪冰城变绿王

东惠看那份情感 2025-04-09 16:00:36

近日,河北廊坊三河市的街头巷尾上演了一出荒诞的“色彩围剿”。

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底招牌被刷成灰绿,肯德基红白相间的门头却安然无恙,而城管部门一句“文件还没出,先改了再说”的回应,更是将这场闹剧推向舆论漩涡。

一块招牌,映照出的不仅是审美的扭曲,更是权力的傲慢与法治的缺失。

“雪王变绿”,商户的无奈与愤怒

“靠大路口的门头都不让用红色!”三河市燕郊一家蜜雪冰城店员无奈表示,原本红底白字的招牌被强制改为绿色或灰色,而远离主干道的分店却未被波及。

这一改动不仅让消费者调侃“雪王变绿雪冰城”,更让商户承担了数千至数万元的更换成本。

有熟食店老板直言:“红色代表喜庆,换成冷色调后生意明显冷清。”

讽刺的是,同样使用红底的肯德基、米村拌饭等连锁品牌却未被要求整改。

一家米村拌饭店员透露:“我们接到了通知,但还没改。”而肯德基燕顺店的红色招牌至今仍高悬街头。

这种“选择性执法”引发商户强烈不满:“难道只有小商家需要‘丧葬风’?”

“导则”与现实的割裂:权力任性下的双重标准

三河市城管部门将“颜色禁令”归咎于《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称其要求广告牌匾“色浅、淡雅”,并禁止普通商户使用红蓝底色——但国际连锁品牌却可豁免。

这份发布于2024年12月的文件,甚至被城管自行加码,额外禁用了黑色。

然而,这份“导则”本身却充满矛盾:它要求招牌“颜色应有变化”,却又强制统一禁用基础色;它强调“材质中高端”,却无视小微商户的生存压力。

一名设计师透露,按“导则”标准制作的招牌成本比普通样式高出30%-40%,这对本就艰难的小店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荒诞的是,当记者追问为何城管禁令与导则内容不一致时,三河市自规局和宣传部互相推诿,城管部门则直接拒绝回应。

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改”,竟连一份正式文件都无法出示。

法治缺位:谁的招牌谁做主?

“文件还没出就动手,这是典型的权力越界!”律师赵良善指出,所谓“导则”仅是指导性文件,并无法律强制力。

城管部门在无明确法规依据下强改招牌,涉嫌侵犯商户经营自主权,甚至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允许连锁品牌用红蓝底色,却禁止普通商户,明显违背公平原则。

商户的愤怒不仅源于经济负担,更因对政策稳定性的信任崩塌。

一名眼镜店老板质问:“去年黑色还能用,今年突然不行了,明天会不会连玻璃橱窗都要统一磨砂?” 这种“朝令夕改”的治理逻辑,让市场主体如履薄冰。

城市治理的出路:尊重市场,敬畏规则

城市之美,在于多元与包容。

香港霓虹招牌的璀璨、东京街头色彩的碰撞,皆是商业活力与城市文化的共生。

而三河市的“颜色禁令”,却用权力的剪刀裁出了一片死气沉沉的“灰绿荒漠”。

真正的城市治理,应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

政策出台前需经合法性审查与公众听证,而非靠城管队员“口衔天宪”;城市规划应尊重商户创意,而非用“审美霸权”扼杀个性。

若连一块招牌的颜色都要权力钦定,谁还敢相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结语

从蜜雪冰城的“绿雪王”到街边小店的无奈妥协,三河市的“颜色禁令”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地方对法治的漠视、对市场规律的傲慢。

城市需要的是烟火气,不是“丧葬风”;商户需要的是自由生长的土壤,不是权力任性的剪刀。

唯有将规则刻进治理的基因,让霓虹招牌自由闪烁,才能真正守护那份“各美其美”的人间温度。

1 阅读:33

评论列表

圣风之痕6

圣风之痕6

2
2025-04-11 15:06

顶一下

东惠看那份情感

东惠看那份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