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学本科毕业,在国外待了一年(我不敢称之为学习),2019年回国后直至2024年,五年的北漂之旅,经历了三份工作的变动,三个住址的迁徙,裁员待业,只能说感觉无法描述的既迷茫又清晰,最后,心无杂念地只身离开奔赴上海,这个我一直以来认为人生中不会踏入的城市(因为以为一直会在北方工作)。
我一直在被恐惧支配,就如那样说的,所有的借口都是因为人的恐惧。无论是大学毕业逃避考研和就业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出国留学后恐惧学业压力而辍学逃避回国,还是在北京的求职受阻便逃离北京,现在回想起来,过去几年的我一直活在无尽的恐惧中苦苦挣扎,无法自拔。害怕平庸度日不断想方设法寻找那个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的,所谓的人生意义,内心充满了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无助感,看到自己过去的失败行径与浪费的时间,悔恨无比,同时,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内心便会愈加焦虑不安,预想未来时,内心愈是焦躁恐惧,逐渐,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无论我如何思考都无法破除的恶性循环,最终,我的每一天在无法自控的噩梦,焦虑,痛苦中度过,我甚至都不清楚自从上了大学后,我到底有几天的无梦睡眠,伴随着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但是,我无解。
2024年6月,上海用小雨迎接了我的到来,自从在北京裁员后,已经有将近10个月没有工作,但是,正是这段时间,也让我停下来好好感受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踏上上海土地的那一刻,内心没有期待,没有兴奋,竟是无比的平静(如果是几年前,根本不会是这种状态)。
在上海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经历了两份工作的变动,三个住址的迁徙,再一次让我认识到,原来我一直所做的,其实就是从一个令我痛苦的深渊跳到另一个,本质完全没有改变,机械化的上班,出卖珍贵的时间换得一般的薪水,平静了将近一年的内心躁动重新波涛汹涌的朝我喷涌而来,再一次,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内心挣扎。最后,进入到一家较大的与外企合作的公司做一颗随时可以被抛弃的螺丝钉,每当内心中开始波动,就不断压抑自己,不断说服自己,要着眼当下,不要想太多,但我内心中并不否认,其实我只是在麻痹自己,更是再一次因为恐惧失去,恐惧改变而做出自我欺骗的行为。
2024年9月初的一天也是彻底让我觉醒的一天,进入新公司上班的一个早晨,下着雨,当我骑着电动车穿越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时,我看到了黄灯已亮起,但不知当时脑中闪过的念头是什么,其实我知道该停下来了,而且即便我以最快的速度也是骑不过去的,但是,我没有停止,而是瞬间冲出了十字路口,丝毫没有减速,十字路口的中央好似一个舞台,我就像是第一个出场的演员一般上台了,在接下来的5秒内,发生了改变我一生的瞬间,当然,我被车撞了,因为我是左拐到马路对面,所以被右方直行的车辆撞上,我到现在还能清晰回忆起,撞上那一瞬间我的身体的感觉以及大脑中残留的对死亡的本能感知。
我没有恐惧,而是狠狠摔在地上后睁开眼睛的那个瞬间感觉到“啊,原来我没有死,站起来,赶紧骑上车,不然该迟到了”,而当我从地上爬起来后,看着停在我面前的一长列汽车正在等着我从地上爬起来,我的大脑中瞬间出现的画面竟然是,如果我被撞倒在地上时,前方的这些车没有看到我,而是从我的身上再次撞过去或碾压过去,那么我也许会感受不到疼痛而直接死亡,瞬间想到这些,我仍然没有恐惧。
我很若无其事地爬了起来,淡定地拍了拍身上,快速整理了一下散在地上的东西,骑上车离开了,就像刚才只是演了一场特效很逼真的戏剧一样。到了公司后,当同事问我,为什么身上湿透了,我很坦然地说,因为被车撞了摔在了地上,还形象地描述着当时的场景,颇有一些乐趣的感觉,就好似在讲另外一个人的经历,同事也对我这种反应的态度表示不太理解。到了傍晚快下班时,身体上清晰的疼痛逐渐袭来,回到住所后更加剧烈,只能靠止疼药维持,洗澡时才发现右边肩膀,腰部,手臂,腿部都发青发紫,看来内伤严重,内伤是再难受不过的了,痊愈得也会很慢,看到这些,我没有恐惧,竟然还有一些遗憾,我想,当时也许是在遗憾,死亡应该就不会忍受这些疼痛了。
后知后觉,原来,我已经希望可以终止“我自己”很长时间了,这种渴望的程度甚至已经达到,希望通过终止生命去结束,但我实际上想结束的,到底是什么?这时,我还是有些模糊不清。就在这之后不久,我遇见了一本书《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它让我明白,原来,我活过的前二十多年,实际上,我从没有真正活过,而是我的大脑中的思维夺走了我生命的主导权,而我现在因为受够了它的声音,受够了它带给我的痛苦,渴望它的消失和终结。我特别想站在一座高山上大声喊出来:“我受够了,现在,我找到你了,虽然我无法控制你的存在,但只要你出现,我就会盯死你,不会再向你出让我余下生命的任何一分一秒!”所以可以说,这本书,我想会是我这辈子无论遇到谁都会极力推荐的一本书,因为我相信只要是真正在生活中挣扎过的人,读完都会有直达灵魂深处的感觉。
而现在,我又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选择,再次离职,再次失去职场人的身份,因为在我入职这家较大的新公司后两三个月里,每一天的日子再次让我感觉到,过去一直感受着的那种无比窒息,挣扎无奈的感觉,这只能说明,我之前选择再次进入这样一家公司,又是一次恐惧真实的生活压力,从而引导着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所以现在,我要活出专注于自己的人生,无论会发生什么,只取决于当下,我的生命到底应该以何种形式绽放。
一开始打开这本书时,并没有想到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进入我的内心,彻底为我仍然存在于内心的疑惑解密。一开始看到前言,便让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看到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同时也在后来反复看了多次,每一次都有更深一个层次的感知。前言描述了作者的经历和这本书的起源,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因为他与我所经历的感觉是无比的相似,只是我无法清晰地用语言和文字将其描述出来,而书中所描述的每一个字就好像将我真实的感觉全面摊开展示了出来。
因为我很想用自己的语言将书中介绍的内容表述出来,但请原谅我当下的语言和文字实在是太过浅显和无力,而且我也实在无法再用更精准细腻的文字描述这样一部直达心灵的作品,所以我只能结合自己真实体验的感觉,针对作者部分已经表述的很精辟的语句再写出一些自己能够写出的文字。
你不需要去别处寻找真理,请让我带你深深地走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我一直在不断探寻那个不知到底为何的人生意义或者可以说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找到那个意义,但实际上,痛苦的探索之旅绕了一圈,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存在本就是意义。
痛苦与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将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我们每个人今天大脑中的思维其实是从我们出生至当下,我们生存的外界环境和人类的潜意识等多重因素造就的结果,它时刻在强迫我们根据过往的经历或对未来的想象去进行思考,而并不是出自我们本身意识的思考,这造成好似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两个主体,而这种分裂的思考模式将我们逐渐引向痛苦的深渊,每当我感到大脑和内心充满矛盾冲突时,我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两种模式的存在。
思维认同创造了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阻碍了你所有真正的关系。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
思维控制了我,它强迫我时刻以它的运作方式去思考和判断,而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出自我本意,“本意”这个词就能看出实际上应该来源于“本我”,而它的存在对思维来说是一种威胁,思维想尽一切办法用各种它所定义的幻想去掩盖本我的意识,并狡猾地让本我认为,真正应该遵守的是它的规则,每当我感觉到有些事已经偏离了本意,便意识到,当我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么做没错时,就已经进入了我大脑思维的陷阱。
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某天,你可能会发现你在冲着你大脑中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冲着孩子调皮的动作微笑一样。这意味着你不再认真地对待你思维的内容,因为你的自我意识不再依赖于它。
当我突然觉察到某个时刻,我在不自觉地运用我的思维做出惯性判断时,我会有意识地慢下来并深呼吸,感受回归意识联结状态,观察我当下脑中的想法和判断,像一个倾听者一样与它对话,时不时也会问出这么判断的事实根据是什么?这个过程并无主观评价,也无主观谴责,创造一个允许问为什么的思维“空白”。
因为你认同思维,就是说,你从思维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随着你逐渐长大,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取自我感的天性需求,而思维正是利用这一点,无所不用其极地制造错觉让我认为如果不认同它的想法便是抛弃了自我。同时,小我的存在是以时间轴为基准的,因为在小我看来,只有当下时刻是毫无意义,因为当下时刻无法证明它的存在,因为当下时刻只属于“本我意识”,所以小我即我的思维幻象将我不断地拉向过去和未来,让我们无限循环地在过去和未来中痛苦且彷徨的徘徊。
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定不断锻炼“无思维意识”,因为当我决定停止思考而不是停止感知,有时脑海中便会出现一些以前根本想不到的情况,也许,这正是我的创造力逐渐恢复的前兆,而以前,遇到问题无意识地就会出现,以前。。。所以我以为。。。,你看,这不就是已经在思维的陷阱里找答案了吗?
所以,作者其实告诉了我与思维的相处三步骤:察觉它,挣脱它,超越它!
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时思维状态的相对真实。
以前的我,每天都活在情绪那起伏不定的波涛中,每当情绪降临,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在上一秒,脑中实际都会出现那个声音,为什么事情不是按照想象中的进行?为什么那个人要这么对我说话?为什么领导看不见我的努力付出?为什么成功的人不是我?这些所谓的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脑中的那个声音根据以前我的经历在我的潜意识里埋下某件事就应该怎么样,或者这个声音在用它的方式,无论是不满还是愤怒,发挥着自我保护的机制。但是,在另一方面,比如不情愿地答应别人的请求,事后又十分后悔,这时感受到的情绪往往表现出我最真实的诉求,而脑中的那个声音只是想用它的方式说服我接受本可以改变的情况。我时刻警醒自己,当情绪来临,深呼吸,问一个问题:“现在,我发生了什么?”
基本上来说,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情绪源自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由于它的无差别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描述这种情绪的名称。恐惧可能是最贴近的一个答案,但是除了不断地感到威胁之外,它还包括一种深深的被遗弃感和不完整感。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维顶多也只能暂时地将痛苦掩盖住。实际上,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就如“贼喊捉贼”,我的思维本就是恐惧根源的一部分,而它时刻都在想办法证明,只要按照它的方式去做,便会摆脱恐惧这种痛苦,它是在帮助我,但实际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滑稽可笑的谎言了,我无数次的经历告诉我,逃避非但没有解决我的恐惧,反而只会使我对未来更加恐惧;恐惧孤独,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将消除孤独感的希望放在他人或他物上,当他们离去,只会加深失去的孤寂和恐惧。
这就像你曾经拥有某种很珍贵的东西却突然失去了它,或者你的大脑告诉你这只是一种幻象。实际上,这不是幻象,而且你不会失去它。它是你本性的一部分,它会受思维的影响但永远不会被思维破坏。即使天空乌云密布,太阳也不会消失,它仍然在云层的另一边。
伴我永生的是我的“本我意识”,而思维会趁虚而入地欺骗我,说服我其实它才是能代表我的存在,可笑吧,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我之所以会说,其实我根本没有真正地活过,那是因为,现在回首往事,只留给我唯一一种感觉,那就是,好陌生,好似另一个人的生活,愚蠢,滑稽,可悲,更是内心中感觉好遥远!而现在,每一天,越来越深刻的真实感向我袭来,就像终于太阳从乌云中探出了脑袋。
思维不停地在外部或未来寻求拯救或满足,以代替本体的喜悦。每一次的欢乐或情绪的高涨在其内部都隐含着痛苦的种子:痛苦是这些欢乐的不可分割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迟早会显化出来。
思维所制造的欢愉一刻,人类天性中带有的各类欲望,执着于它们,迷恋于它们,可能一时间得到感官或直觉上的享受,但当享受褪去,迎来的将会是“低潮”,而往往代表着孤独,悲伤,自卑,愤怒,这些痛苦都是因为思维让我认为那些欢愉将不断带给我们满足感,但事实是,这些表面的满足感背后隐藏着痛苦的危机,而这是思维不会告诉我的,因为它只希望有利于它存在的一切为它所用。
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把你先前在时间内流连并短暂地访问当下时刻的做法改为关注当下时刻,只在必要时简单地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永远对当下说“是”。有什么比对已然存在的东西进行内在的抗拒更徒劳、更疯狂的吗?有什么比反对生命本身,也就是当下,而且永远是当下,更疯狂的吗?
每当我不自觉地对当下的生活产生抱怨或愤恨时,就会产生想要逃避,想要否定当下的一切的消极态度,而这时,往往也是我内心最为纠结和痛苦的时刻,我没办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内心也同样清楚未来的结果只能由现在造就,所以我的痛苦就会在无法改变过去的无助和无法预测未来的焦虑中无限徘徊,永无止境,最终我似乎就像是永远忘记了,当下的时刻才是我唯一能够掌控和拥有的。
就像你不能向黑暗宣战一样,你不能向痛苦之身宣战,这样做只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并创造更深的痛苦。所以观察它就足够了。观察它意味着接纳它成为当下时刻事实的一部分。
当痛苦来临,小我思维显现,最佳的应对方式不是硬碰硬地抵抗它,而是接纳它的出现,因为顽强地抵抗只会更进一步地放大它的消极存在并带来更深的痛苦,所以,观察它,审视它,接纳它并允许它成为当下时刻的一部分。
你可能宁愿在痛苦中,与痛苦之身认同,也不愿冒风险去丢失你熟悉的不幸自我而跃入一个未知之中。
这其实与不愿改变同理,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生活在或多或少的痛苦中,无论是生活带来的还是工作带来的,无论是亲人带来的还是朋友带来的,当这些痛苦向我们涌来时,我们不断地给予我们自己相对的反应,即便我们没有,我们也会在大脑思维里不断向我们自己述说这些痛苦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甚至会无意识下说服自己这种痛苦只是暂时的,如果我们做出某种改变,也许带来的未知风险会更大,就这样,我们不断不断重复着这种痛苦矛盾的循环,就像我们抗拒它但又不得不接受它,但当我们开始觉知这种不幸实际就是来自我们对其进行的无意识认同,当我们放弃这种认同,这个不幸的循环便会悄然终止。
一旦你不再认同你的思维,不管你是对还是错,对于你的自我感觉来说都没有区别,所以那种迫切希望胜过对方的欲望,以及深深地希望自己是正确的那种无意识状态(其实是某种形式的暴力)将会消失。
认同我自己的思维,便是在认同小我的存在,并在放大一种称之为小我即本我的潜意识,所以,在与他人争论时,小我思维想尽一切办法令我们产生想要战胜对方的欲望,因为这样才能维持它的存在,而当我们选择放弃争论对错,这实际上就是对小我而言最大的死亡威胁。
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但,你迟早会放弃所有这一切的。或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但你迟早会知道有关它的真理。至少当你感到死亡即将来临时,你就会知道它。因为死亡来临时,会带走所有不能代表你的东西。生命的秘密在于:“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并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死亡。
道出了人生真谛,生前追逐的大多数为我们提供安全感,满足感,认同感的事物,都仅是能在我们人生的某个或长或短的阶段中给予我们安慰,但时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迟早会放弃和失去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并不会追随着我们一起离开这个世界,而真正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是那些即便我们死亡也能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或是他人心目中的东西。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
我们大多数人已习惯性地珍惜我们口中所说的时间,认为时间无比珍贵,就像一直所说的那样“时间就是生命”,但有时如果我们一味追逐于那还存在于未来的时刻而不是当下的时刻,那我们便有些本末倒置了,因为我们的生命并不存在于未来中,而是仅存于当下时刻,所以,将眼光始终停留在要抓紧奔赴未来的时刻而忽略当下的真实感觉,实则并没有真正做到珍惜我们自己的时间。
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意识会很自然地从时间转变到当下。那个有着过去和未来思维的人格会立即撤退,被强烈的临在意识代替,同时它会变得非常警惕和宁静。此时任何即时的反应都是从有意识的状态开启的。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注定要在世上走一遭,好完成一个深刻的内在转变。
就好比在我安生车祸的那一瞬间,在我的身体与汽车相接触的那一瞬间,我好似感觉到了某种可能被我们称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从我的身体中脱离而出,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我很自然地做出一系列动作,而这些动作基本出自我本能在当下做出的真实反应,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那种内心极度的宁静。也许,这个时刻注定是改变我一生的转折点,让我真正感知到“我”在哪里。
如果你发现很难直接进入当下时刻,那么请你从观察自己老想要脱离当下时刻的惯性开始。这样,你将会观察到,你总是把未来想得比现在更好或更坏。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通过自我观察,更多的临在意识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活之中。在意识到你没有进入当下的那一刻,你就在当下了。
我们每个人日常纷繁的生活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也为我们无意识下思考过去和未来创造了很多机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的无意识思维不会控制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观察它,感知他,不带有任何评价和偏见,这一刻,就已然是当下了。
学着在你生活中的实际事务上利用时间——我们可以称这个时间为钟表时间,但是当这些实际事务被解决后,请立即回到当下的状态。这样,就不会创造出心理时间。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
为了在现实世界中生存,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大脑和思维,但请注意,它们并不代表我们本我的存在,我们可以在生活工作中应用钟表时间,因为这是社会运作的规则,但一旦完成生活和工作中的事务,我们应该立即回到我们自己的当下时刻,不要去不断回想过去本可以如何如何,或者未来也许如何如何,这些都是思维强迫我们做出的思考,最终,我们会因为这些丧失掉我们本该重视的现在。应该切记,任何计划以及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活动都是在当下时刻完成的。
如果你过于注重目标,或许因为你在寻找幸福或成就,成为一个更圆满的自我感,这时你就没有在关注当下了。当下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而沦为通向未来的踏脚石。这样钟表时间就变成了心理时间。这时,你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它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标、获得成就的强迫性需要。
上大学时的我,只是一味地关注大学毕业后如何出国留学,出国留学后也许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生活,实际上我是在逃避当时大学生活带给我的种种不满的感觉,像是不和谐的同学关系,无法理解的课业内容,所以,我没有努力学习,没有真实体验大学生活向我展示的一些美好的人事物;而当我出国留学后,又只是一味地关注回国工作也许能够更加轻松地发展职业,实际上我是在逃避国外留学生活没有本来天真地想象中的有趣,且自己的学习能力无法满足毕业要求这一事实,所以,我没有努力学习而是找个借口辍学回国,没有珍惜无比珍贵的出国留学机会;回国工作后,我一味地抱怨自己工作企业的不足和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实际上我是在逃避自己的实际能力与自己心中给自己的定位不匹配的这一事实,将所有不满投射到外界,自己声称因为外界影响自己的发展,所以,我没有真正想方设法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而是不断更换工作,以满足自己内心中对升职加薪的期望,这期间,所消耗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阅历成本都是巨大的。现在,回头看以前的经历,便觉得过去的十年似乎与我毫不相关,似乎完全没有存在的迹象,因为我没有一刻是活在当下的,我的大脑,我的思维,永远在思考,如何才能逃避当下这个时刻,如何才能摆脱现在的生活,如何才能实现未来更美好的人生,然而,这便是我犯了十年的最大的认知错误。
一般来说,未来是过去的复制品。表面的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真正的变化却很少发生,这主要依赖于你是否能充分地保持临在,并通过汲取当下的力量来解决过去的事情。如果决定未来的是你在当下时刻的意识质量,那么决定你意识质量的东西又是什么?是你临在的程度。所以真正能够发生变化以及瓦解过去的唯一地方,就是当下。
当我们成年逐步迈向社会时,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做大多数事情时都是在沿用我们年少时的一些思维模式,这些模式是受外界环境多方面影响而造就的,所以,我们会不断参照过去来指导我们现在的行为,从而导致我们未来的发展结果,而如果过去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当下的不良结果,那么我们必须改变甚至抛弃过去的思维方式,从当下时刻出发,思考现在应该做出的判断,这样,才有机会在未来看到不一样的结局,才能逐步将过去的思维模式刻印在未来的痕迹抹除。
你的生活情境存在于时间之中。你的生命则是在当下。你的生活情境是思维创造出来的。你的生命则是真实的。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地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是否将生活情境转变为问题,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将其转变为问题,这个问题便会占据我们的大脑,时刻强迫我们去思考它,但思考并不代表着解决,因为思考只会根据过去或者指向未来,判断到底该怎么对待或处理,而真正能解决它的,是行动,行动即发生在当下的行为,所以,无需将某个生活情景转变为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而是合理看待,妥善处理,做当下能做的事情本质上就是在解决问题。
当你更深的自我感是来自本体,而你也从心理需求的上瘾症中走出来时,无论是你的快乐或自我感都不取决于事情的结果,因此你可以说是从恐惧中解脱了!你不会在一个无常的世界中追求永恒,因为它是一个有形有相、有得有失、有生有死的世界。你不会要求情境、状况、地点或人物让你快乐,如果它们未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就痛苦。尊重每一件事,却又不在乎这一切。身体形式有生和死,但是你意识到了处于形式之下的永恒的东西。你知道真理是不会受到威胁的。
我不会在无常且无限变化的世界中寻找某个永恒,我也不会因为某件事情的发生或者不符合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任何消极情绪,因为实际上我并不在乎,也不应该过分关注,永远有意识地让自己觉察到内在本我的存在,挣脱本不会影响我的恐惧,让真实的本我支撑我对这个世界真实的感知。
希望看到我所写内容的人,都能阅读《当下的力量》,感受“我”,珍惜“我”,尊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