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年轻人每个月花光自己的工资,对于有这种消费习惯的群体,人们称为“月光族”。在文字的含义里面,“月光族”总是多少包含一些贬义。
纵观全球,我们会发现,“储蓄”这种文化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例如美国,就流行借贷消费,提前消费,他们没有或者少有储蓄的习惯。所以过去三年疫情一爆发,有些人因为疫情失去工作,又没有储蓄,日子过不下去,就去超市进行所谓的“零元购”。
反观我们,因为绝大部分家庭有储蓄习惯,当遇到不可抗因素影响到正常生活时,可以靠家庭储蓄渡过难关。
那么有人会好奇,我们国内家庭普遍家庭的储蓄多吗,一个普通人这一辈子又能存多少钱呢?大多数居民收入在3至6千之间,双收入的家庭,工作时间以30年来算,普通人一辈子能存到180-200万,就应该到“天花板”了。
别看我们有些人收入很高,一问借钱,都说自己不仅没钱,还欠别人钱。当然这有可能是他随便找的理由,但这侧面也反映了,存款的多少,并不只看有多少收入,人这一辈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下面就来说说其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存款。
一,收入高低的影响
说到存钱的方法,人们常说“开源节流”,先来说“开源”。有钱进才能存对吧,钱从哪里来呢。有些是固定工资收入,有些是买卖中间的增值带来的收入,有些是投资股市或基金带来的收入,和投资的企业的所获得的分红,如果还有独门手艺,还能接私活,收取相应费用等等。
赚钱的方式五花八门,每个人拿到的收入也有高有低。不过2021年数据表明,在我国,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51万元,在这一年内,个人的衣食住行如果花去一半,那到了这年年末,这个人能存下来1.755万元。当然这只是假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提到“节流”的问题了。
二、消费习惯的影响
上文提到的“月光族”,就是我国时代潮流的一种特殊现象。他们可能收入高,但是爱消费,爱行乐;也有可能收入低,但生活成本过高。总之到了月末,就是没有钱存下来,甚至有可能有负债。
加上受西方社会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引导超前消费的风潮。花呗、借呗、微粒贷、信用卡等等五花八门。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助长了“月光”和负债的风气,更别谈能有存款了。
这类人群就是开了源,不节流,池子里怎么会有水呢。反观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例如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大部分是从贫苦一步步奋斗过来的,早期养成的勤劳节俭的习惯,如今还保持着。
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收入,他们平常不买几件新衣服,不舍得吃好东西,凭着平常节俭的生活习惯,他们能存下来的存款数额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三,必须要花钱的地方
在我们人的一生当中,有几件大事,是极大概率要做的,分别是“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这些大事往往需要花大钱。
花的钱少的几十万、几百万,多的就上不封顶了。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就算是几十万,也是一笔不少的钱,几百万的话,则很可能掏空一个家庭了。
以上提到的大事,是影响我们存款数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不可抗,意外发生的事情
还有一种需要花钱的情况,生病。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不生病,大大小小的疾病会伴随着我们一生。感冒发烧还好,严重一点的去一趟医院,各种检查下来,几百块是要的。再严重,需要手术,花的钱就更多了。如果是癌症,那简直花钱如流水。
所以,努力挣钱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否则赚得到的钱转手又得交给医院,白忙活一场。
结语
上面说了这么多影响我们存款的因素,那到底我们普通人一辈子能有多少存款呢?就按上文提到全国居民年可支配收入3.51万元来计算,出去一半的费用作为开销。
假设一个人大学毕业后不考研、不旅行,就开始参加工作,这时候他大约是22岁,工作38年,到60岁退休。算下来这个人的存款是66.69万元。但实际上,这个数字还不是最终结果,因为上文第三、第四点因素的影响,还没计算在内。
实际上应该是多少呢,根据2022年底我国居民个人存款数据显示,是264.45万亿元,比去年多了26.26万亿。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14.13亿人口的大国,如此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存款余额是18.72万元。所以如果你的存款能达到这个水平,说明已经到达全国平均水平了。
当然,这只是用全国数据平均下来得出的结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你觉得自己一辈子最多能存多少钱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