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刷手机的时候,好多人都刷到小沈阳官宣演唱会的消息了。说句心里话,我刷到的时候也挺惊喜,毕竟他可是从沈阳走出去的明星,这次要在家门口办演唱会,感觉就像邻居家的孩子出息了,回来办喜事儿似的。他在微博里说,5 月 31 号要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唱,还起了个挺有情怀的名字,叫 “你们的沈阳,我的青春”,评论区底下一堆网友留言 “终于等到你,沈阳见”,看得出来大家期待值挺高。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沈阳的演唱会消息简直满天飞。我大概数了数,今年已经确定的大型万人演唱会得有 20 场左右,从春天到秋天排得满满当当。4 月 26 号周传雄先来,接着 5 月 24 号李荣浩,7 月陶喆,8 月赵传,还有咱们沈阳本地的汪苏泷 6 月也要回来开首场个人大型演唱会。更别说凤凰传奇、刀郎这些大咖的团队还在跟沈阳沟通,说不定过段时间又有新消息冒出来。网友经常说,沈阳这是要把全年的演唱会额度都拉满啊,简直成了 “东北演唱会大本营”。
为啥这么多演唱会扎堆来沈阳呢?我觉得吧,首先得说说沈阳的硬件条件。奥体中心体育场能装好几万人,场地宽敞,音响效果也好,周边交通还方便,地铁 9 号线直接通到门口,不管是坐地铁还是开车去都不费劲。还有辽宁体育馆,虽然没奥体中心那么大,但设备齐全,位置也好找,很多歌手都愿意选这儿。这些场馆就像个磁石一样,把各地的演出商吸引过来,毕竟谁都想在条件好的地方办演出,省心又省力。
再就是政府的支持。听说去年沈阳专门出台了政策,给来办大型演唱会的主办方奖励,最高能给 20 万元呢,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政府还把演唱会和旅游结合起来,凭演唱会门票能打折去故宫、大帅府这些景点,外地歌迷来看演出,顺道还能旅游,一举两得。你想啊,主办方既能拿到补贴,又能带动更多人来看演出,自然愿意往沈阳跑。
还有咱沈阳的观众,那热情真是没话说。东北人天生爱热闹,看演唱会的时候特别投入,台上歌手唱一句,台下能跟着吼一嗓子,互动感特别强。之前有歌手来沈阳开唱,台下观众用东北话接歌词,把一首流行歌唱出了二人转的味儿,视频传到网上好多人点赞。这种热闹的氛围,哪个歌手不喜欢?一来二去,沈阳就成了歌手们心里 “值得再来” 的城市。
从已经办过的演唱会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就说周传雄那次,门票刚开售没多久就卖出去不少,好多外地歌迷提前好几天就订了酒店,就为了来现场听他唱《黄昏》。演唱会当天,奥体周边的饭店、宾馆全满员,有的烧烤店老板说,那天晚上烤鸡架都烤不过来,生意比平时好了好几倍。地铁为了方便歌迷,末班车都加开了,这些细节做得挺到位,让来看演出的人感觉很贴心。
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家门口有这么多演唱会,真是件挺幸福的事儿。平时工作累了,周末去听场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跟着唱唱歌、喊一嗓子,压力就释放了。而且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出,比如赵传的演唱会,可能会吸引很多 70 后、80 后,他们听着《爱要怎么说出口》回忆青春;李荣浩、汪苏泷的场子,年轻人更多,现场充满活力。演唱会一场接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感觉今年沈阳的天空都飘着音乐的味道。
不过呢,这么多演唱会集中办,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交通,每次散场的时候,场馆周边人挤人、车堵车,开车的朋友找停车位得找半天,坐地铁也得排队。还有住宿,演唱会那几天,周边酒店价格多少会涨点,要是订得晚,可能只能住得远一点。但这些问题,随着演唱会越来越多,我觉得慢慢都会解决,比如政府多增加点临时停车位,地铁多安排点加班车,大家也能更方便。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演唱会带来的好处可不少。首先是带动消费,门票钱、吃饭住宿钱、旅游景点的钱,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之前有数据说,一场万人演唱会能拉动周边消费好几千万,这么多场下来,对沈阳的经济也是个不小的促进。再就是提升城市形象,这么多歌手、歌迷来到沈阳,会发现咱们这儿不仅有重工业,还有浓浓的文化氛围,有热情的市民,有好吃的美食,以后提到沈阳,大家脑子里不再只是 “老工业基地”,还会想到 “演唱会热门城市”。
说句实在的,我挺喜欢沈阳现在这种热闹劲儿,街头巷尾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聊演唱会的事儿,感觉城市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小沈阳这次回家乡开唱,更是多了份亲切感,他的歌里带着东北的元素,就像把咱们东北的热情、幽默都唱进了歌里,到时候现场肯定特别热闹,说不定他还会在台上说两句东北话,跟大家唠唠嗑,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现在距离周传雄的演唱会没几天了,接下来每个月都有盼头。我身边好多朋友都在讨论该买谁的门票,有的说要去听李荣浩的新歌,有的说想看看陶喆的舞台升级成啥样。其实不管是谁的演唱会,只要能在家门口看到,就是件开心的事儿。咱老百姓图的不就是这日子热热闹闹、有滋有味嘛。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这么多演唱会里,你最想在沈阳现场听谁的歌?有没有哪场演出已经列入你的日程表了?欢迎跟咱们唠唠,说不定还能找到一起去看演出的伙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