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戈万里行•一代廉吏李銮宣》03守卫宁化

边地星 2024-07-04 16:45:00

汾河谷地宽阔辽远,但到了宁武县化北屯乡宁化村地界,陡然变得狭窄起来,东西两侧不是高山密林,便是陡峭山崖,山势峥嵘,巨壁崔巍,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宁化古城东依大山,西临汾河,两侧群山连起伏,隘口仅为百米之余,扼守交通要冲,护卫山河无恙。

宁武古为楼烦地,赵武灵王曾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县北阳方口为古楼烦关的北口,县南宁化城为古楼烦关南口,北魏时设置广宁、神武二郡,唐代置宁武郡。“宁武”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寓意“安宁兴武”。宁武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也。

位于宁武关北部重镇阳方口,被誉为“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是宁武关北部的触角和前沿阵地,有敌来犯,阳方口方向首当其冲,阳方口一旦失守,宁武关就岌岌可危了,宁武关一旦被敌攻取,就只剩下宁武关以南50公里的宁化城了,此地是敌骑突破宁武关之后的最后一道屏障,从此之后无险可守,敌骑便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宁化古城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城建于隋朝,初称“隋阳宫”,也称“汾阳宫”,曾经为隋炀帝避暑之地。唐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军事城堡,历代朝廷派遣重兵守卫。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宁化县升为宁化州。目前遗存的古城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金、元时期一直沿用,后历代均有修葺。

宁化古城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曾为山西“卧牛城”(忻州)的“犄角”,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诗人杨璇赞宁化古城:“青碧谁将斧劈开,下通幽径绝浮埃。山连裂石千寻起,水出汾源一线来”。宁化古城依山而建,由东向西倾斜,西城邻近汾河,城周长约2.5公里,城墙高10.33米。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小型宋城。

宁化古城历史悠久,隋代将城拓展到六里四十一步。宋嘉佑六年,因西夏人侵扰隘口,设立宁化军,宁化宋城的称谓即源于此。虽说规模不大,但是古迹众多。留存有古代瓮城两座,一北一南,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型,置有二进重门,有城门、城堡、砖砌城墙墙体、上下两道官街、千户所官衙、宁化军署、三孔宋窑、关帝庙、泰山庙。以及“汾阳宫”、“宋城”旧址、宋代寺院方砖、宋代火葬罐、明代皇家石棺墓葬等。穿过南门瓮城,沿土路向东北缓缓而行,残砖破瓦,杂草丛生,可以看到残缺、断断续续的城墙和烽火台,虽历经千年风雨,仍然矗立山间。山顶有一处开阔地,相传为练兵场所,至今仍有一个村庄名为“教场”。

到了明代,由于蒙元残余势力的袭扰,宁武关战略位置越来越重要。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宁化巡检司,后经成化、嘉靖、万历等几次重修,宁化城初具规模,周长为三里零二百一十二步,高三丈五尺,设守御千户所、掌印巡捕、城操各一员,所领见在官军七百四十员(名),火路墩九座。

今天沧桑斑驳的千户所官衙,就是明代设在宁化的最高军事机构。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一酒一水,都积淀着历史、都充满着传奇,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豁达,弹奏着古老和现代融合的乐章。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散落的音符,不可以仔细聆听,也可以用心想象,还可以还原出金戈铁马,茶马互市的历史画卷。

本有李唐帝王血脉的静乐李氏一族,日后一定会在静乐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光彩。遥想当年,李銮宣先祖茂钦公曾守卫宁化,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到了有清一代,自己的后代出了一位帝师,官至云南巡抚,有诗文著作问世,声名极其显赫的子孙——李銮宣。

0 阅读:3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