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1星期后,中澳军方北京入座,局势变1对4,南海博弈持续升级

咱说点域的事 2025-02-21 02:51:31

一周前,澳大利亚军机一头闯进中国西沙领空,解放军直接出动歼-16迎面拦截,30米超近距离加热焰弹,把澳军吓得慌忙撤退,但这波挑衅刚过没几天,澳大利亚军方高层就飞到了北京,坐上了谈判桌。

表面上看是中澳博弈,背后却还冒出了美、日、菲,这几个老搭档的影子,南海这盘棋,早已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一场“1对4”的暗战,南海这把火不仅没灭,反而越烧越旺。

文案|编辑:清

其实这也不是澳大利亚第一次,在南海“碰瓷”了,早在2022年,他们也玩过类似的套路,结果被解放军释放干扰弹直接怼了回去。干扰弹的碎片还吸进了澳军机的发动机,差点酿成事故,事后澳飞行员还说自己受到了“心理伤害”,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抱怨,中国这边的态度都很简单,南海这片地方,不是你想闯就能闯的。

在这一次“挑衅”失败后,澳大利亚立马换了副面孔,原本还在南海硬碰硬的澳军高层,这才刚过几天,提着行李就飞到了北京。

这一波操作切换,不说赤裸裸“服软”,至少也说明,他们不愿意让事情再恶化下去,毕竟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块头,澳大利亚内心估计明白得很,继续僵持只会把自己拖得更惨。

军事对抗本来就不是一个实力均衡的对手局,解放军之前释放热焰弹,在能力上已经完全碾压了对手。

而且中国这边的立场,一直都是板上钉钉,谁挑衅就收拾谁,解放军这种有力的回击,直接让澳军意识到,这事儿没法再继续了,美日联盟再强撑腰,也不敢跟中国顶到最后。

澳大利亚的军队可能也清楚,这回靠硬碰硬,肯定挑不起中方的火车头,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难堪的局面。

说到南海,现在绕不开的就是美国,美国眼里一直把中国当竞争对手,自然也不会看着南海,被中国一家说了算,他们打着“自由航行”的借口,往这片海域插手,妄图联合周边国家搞事儿。

这次澳军挑衅的背后,不少影子都能看到美国的影子,特别是此次所谓“美日澳菲”的南海联合行动,怎么看都是美国在台前幕后推波助澜。

要说美国的目的也不难理解,就是要中国烦、要中国乱,最好是让中国的改革发展,被外界干扰得寸步难行,搞“航行自由”只是借口,实际上就是冲着在中国家门口刷存在感而来。

除了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也不是省油的灯,日本觉得自己在东亚有点分量,就总爱和美国站在一起,甚至不断“作势”干预南海事务。

菲律宾更简单了,作为南海区域一个直接被“站台”的选手,妄图借助西方国家的支持,在南海问题上捞点好处。美日澳菲这四国抱团,无非就是想通过这种合力来针对中国,但实际情况呢?每一次“挑衅试探”,最后受伤的其实从来都不是中国。

这次跟澳方的会谈虽然低调,但透露出的信号格外明显,澳方这回不仅没能在南海讨到便宜,还被迫低头主动来找中国坐下来聊聊,如果澳方真有“底气”,也不至于迅速换了态度。

澳大利亚嘴上和美国叫得挺响,真要动起经济来,靠的还得是中国,就拿矿产和农业来说,中国是它的最大出口市场。

铁矿石、天然气、葡萄酒这些东西,从贸易结构上看都有相当大的依赖性,2020年之后,中澳关系恶化,中国开始收紧进口政策,对澳方直接实施“双反”关税,结果澳大利亚出口产业,尤其是葡萄酒、煤炭等领域损失惨重。

要命的是,中国这一招不会一点点慢慢来,而是直接让澳经济感受到了“断供之痛”,所以澳方不可能舍得和中国真撕破脸,如果经济命脉被掐得太紧,澳大利亚真要步步维艰。

澳大利亚在南海上闹腾这么久,到最后发现,带头的美国、日本根本不可能真正替它“撑腰”,跟中国这种已经立稳脚跟的大国掰手腕,不仅在军事上落下风,政治和经济层面上同样没有优势。

尤其是“1对4”的局面,其本质根本就是中方在主场,而对方试图“外来压制”的戏码,根本玩不过,澳大利亚自己心里不可能不清楚,联合其他国家对付中国的成效,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澳大利亚的这次转身,除了是被现实压力逼迫出来的,也得益于中方一贯的态度,中国在核心利益上是坚定的,但仍然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展现了足够的智慧。

这次中澳会谈,虽然话没挑明,但背后已经释放了一定的善意,中方愿意谈,但前提是别挑战底线,别无理咄咄逼人。

通过这次会谈,双方也做出了三个要点表态,战略沟通、妥处分歧、恢复合作,而这三条,其实都给澳大利亚提供了一个台阶,让澳方能在维持其体面中,找到更多时间和空间重新调整策略。

参考资料:

0 阅读:0
咱说点域的事

咱说点域的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