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底的一天,毛主席收到了一封“要官”信,来信人要求让他当中央委员和河南省委书记。
众所周知,毛主席向来反感那些跑官要官的人,每当有人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他老人家从来都是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的加以拒绝,甚至是严厉批评、严肃处理。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公然伸手要官的干部,毛主席自然是怒不可遏,于是当即便给中央办公厅批示:“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那么,此人是谁,为何有这样的胆子敢向毛主席伸手要官呢?
他就是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的——戴季英。
说起来,这个戴季英还是我党早期的高级领导人,他是“黄麻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其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然而,此人也是一位狂热的“肃反”分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错杀了数以千计的红军将士,给我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1933年中旬,时任红25军政治委员的戴季英,在部队艰苦鏖战七里坪、损失惨重的情况下,竟在部队中搞起了“肃反”运动,处决了包括红74师220团政委、参谋长等在内的几十名党团干部。
不久后,时任红25军副军长兼74师师长廖荣坤、政治部主任程启波等也相继被处决。除此之外,“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戴克敏、戴继伦等也相继被害。
戴季英大搞“肃反”运动,最终导致部队军心涣散,部队官兵人人自危,七里坪一役红25军损失惨重,减员甚至超过了二分之一,部队元气大伤,最后只能被迫撤出战斗。
1935年秋,红25军在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师胜利会师后,戴季英又将他所热衷的“肃反”政策带到了陕北根据地,将陕北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高岗等人抓了起来,他们几乎遭到处决。
抗战爆发后,戴季英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副司令员,在任期间曾多次向上级诬陷司令员高敬亭,并挑拨高敬亭与新四军军长叶挺等人的关系,最终导致高敬亭被错杀,年仅32岁。
高敬亭死后,四支队改编为四、五两个支队,戴季英则担任新改编的四支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后前往河南,历任河南区党委书记、中原局委员、中原军区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初期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
实事求是地说,戴季英对中国革命是有过贡献的,他确实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尤其是长征期间,其更是率部牵制了20万敌军,有力策应了主力红军在川西的行动。
但他的缺点也同样非常明显,在部队中大搞“肃反”运动,错误处决了很多优秀的红军指战员。
然而尽管如此,在建国后,戴季英还是受到了重用,担任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
当然了,就他的革命功绩来说,担任这一职务的确是有些偏低了,但结合他所犯的那些错误而言,这一职务却只高不低。但可惜,戴季英并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对组织上安排的这一职务非常不满。
而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竟多次与省委领导对着干。
1951年底,长期带有不满情绪的戴季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一来为了抨击省委领导,二来则要求主席能让他担任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的职务。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向来都是毛主席所憎恶的,因此,主席看完信后大为震怒:这个戴季英已经是不可救药了!接着便有了我们开头那一幕。
1952年2月12日,戴季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回家反省,不久后又被判入狱15年,戴季英的政治生涯至此画上了句号,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么,戴季英后来结局如何呢?
32年后,即1984年后4月,戴季英的问题才经中央书记处批准予以平反,恢复了党籍和省级干部的待遇。而这也算是对他革命一生的告慰了。
1997年11月29日,戴季英病逝,终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