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的冬雨淅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为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撑伞的画面,成为国际舆论焦点。这张象征“庇护”的照片背后,是泽连斯基在西方支持动摇之际,为乌克兰危机寻找新出路的努力。
近期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明确表态“乌克兰无法恢复2014年边界”“不提供安全保障”,欧洲多国亦回避出兵承诺,仅英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在此背景下,泽连斯基转向土耳其寻求突破。安卡拉之行中,埃尔多安承诺三项核心支持:坚持乌克兰领土完整、推动俄乌和谈、支持乌加入北约。土耳其更宣布将深化与乌国防合作,包括建造护卫舰与联合生产无人机。
自俄乌冲突爆发,土耳其始终扮演关键角色。战争初期,其提供的TB-2无人机迟滞俄军推进;黑海粮食协议缓解乌经济压力;协调换俘行动助乌重建精锐部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管控,有效限制了俄黑海舰队活动,为乌军海上反击创造空间。
土耳其力挺乌克兰的战略选择,根植于历史与地缘博弈。奥斯曼帝国曾控制黑海北岸,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土耳其文化渊源深厚。当前,俄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仍是安卡拉心头之刺——乌克兰牵制俄军主力,使土耳其在叙扶持反对派、打通中东走廊成为可能。此外,土耳其与卡塔尔合作的天然气管道计划,直指替代俄对欧能源供应,进一步削弱莫斯科影响力。
作为北约第二大军事力量,土耳其拥有50万现役部队及先进装备,其强人政治传统使埃尔多安敢于对俄强硬。2015年击落俄军战机事件后,双方矛盾未升级,凸显土方拿捏俄“两大命门”:控制黑海航道出入、影响俄在叙海军基地存续。俄为避免与北约正面冲突,对土耳其的挑衅多选择隐忍。
随着美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欧盟对乌援助陷入疲劳,土耳其的介入或成打破僵局的关键。埃尔多安一方面通过军援强化乌战力,另一方面以调停者身份维系与俄对话渠道。分析认为,土耳其可能借叙利亚问题与黑海权益为筹码,迫使俄在乌克兰议题上让步。然而,莫斯科是否会为全局利益牺牲局部目标,仍是未知数。
泽连斯基的安卡拉之行,标志着乌克兰危机进入“后西方主导”阶段。当大国博弈陷入僵持,中等强国的战略选择或将重塑冲突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