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常清君导读:
汉语,以其独特的象形方块结构,独特的多重声调语音,独特的语法意义体系,独特的丰富体裁文例等而充满魅力。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魅力汉语”之“对联”系列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清代才子刘凤诰的联话故事。
01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今江西省萍乡市)人。清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被誉为“江西大器”、“江西才子”,历任太子少保、吏、户、礼、兵四部侍郎,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等职,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等文集。
02话说刘凤诰有一年参加朝廷组织的科举殿试,这次殿试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之前乾隆皇帝就听闻了刘凤诰的出众才华,又亲自阅览了刘凤诰参加科举考试的试卷,被其秀丽的书法,以及独特见解的科举答题所打动,今天更想借殿试的机会,见一见这位大才子的风采。
可等一见面,却发现刘凤诰的眼睛瞎了一只,是独眼,既显得有些意外,又显得有些失落,便禁不住说了一句:
独眼怎登龙虎榜;
刘凤诰一听也愣了一下,心想:“皇上还以貌取人呀?!”,思忖了片刻,随后应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皇帝又再出另一句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浩略一思忖,又继续应对出下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03常清君点评:
关于前面那副对联,是一些书籍以及网上流传的版本,另有版本写成“独眼不登龙虎榜,半月依旧照乾坤。”,不少人都说对得好,常清君却不以为然。
因为对对联有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词性相同,也就是说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须做到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如果是更为严谨的工对,甚至还要求做到同类型的相同词性词语相对,比如不仅要名词对名词,还要都是表地理类的名词相对,或者都是表植物类的名词相对。
而这副对联中,下联的“半月”对“独眼”,还算是偏正式名词相对 ,但用“怎登”对“依旧”,用“照乾坤”对“龙虎榜”就显得不太工整了。
先说“怎登”,这属于偏正式结构中的状中结构,即修饰语副词“怎”做状语,被修饰语动词“登”作中心语,另一版本写作“不登”,一样是这种结构。而“依旧”则是单纯的副词,所以明显不算词性相同。
再说“照乾坤”,其中“照”是动词,“乾坤”是名词,属于动宾结构;而“龙虎榜”,其中的“龙”、“虎”、“榜”都是名词,组合在一起也是典型的名词性词组,这显然也没有达到词性相同的要求。
区区分别只有七个字的上下对联,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部分都没有达到词性相同的基本要求,怎么还算是对得好呢?怎么还算是对得工整呢?
04常清君猜测,可能要么是原版的上联在流传中弄错了,要么是原版的下联在流传中弄错了。
倘若是把上联弄错了,那上联可能是:
独眼岂能成龙虎;
这样刘凤诰所对下联:
半月依旧照乾坤。
才算得上对得较为工整。
客观的评论,如果单独看“半月依旧照乾坤”这一联句,还是颇有意境的。
至于第二副对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虽然意境差了一些,但从字面来看,还是对得比较工整的,至少符合对对联的几大基本规则。
常清君云:
勿以貌取人,独眼有独特智慧。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