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岑涛聊历史 2023-05-10 20:27:54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礼仪著称的国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孔子在两千年前的功绩。

孔子在兴办私立学校的过程中,提倡“有教无类”,从而突破了“贫贱不能受教育”的限制,为渴望学问的普通民众提供了同样的获取学问的机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孔子在对待求学者上,是一个“有教无类”的人,他很重视对人的道德和文化的培养,这才是孔孟两家,以德治世的根本。

在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各种学问、理论层出不穷,百家争鸣,孔子,孟子,都是这一时代的佼佼者。孔子出身于鲁国,在战国时期,他的家族有一定的地位,属于世家大族。因此,他自幼就精通礼仪,对此颇有几分见识。年轻的时候,他曾短暂地当过官。之后,他为使世人能知道礼学文,便辞去官职,广招弟子,开办学校,做起了读书人。到了中年的时候,他又在鲁国做了一段时间的官职。从那以后,他就四处游历,宣扬他的政见。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他的观点没有被各国接受。孔子在他的晚年回归故里后,致力于他的学术研究,并为他的学术研究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早期的“儒学”并没有达到与当时的“封建主义”的统一。孔子提倡“以德治天下”,拒绝苛政的统治。《礼记·檀弓下》上面有相关记述,大概意思是,当孔子听到妻子因为三个亲戚陆续被一只老虎咬死而哭泣时,他问道:“你怎么不离开那里?”妻子回答道:“那里没有暴君,所以孔子才会感叹:“暴君比虎还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孟子为典型,他提倡实施仁政。另一位则是荀子,他提倡“礼”治,强调“尊”与“卑”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秦王朝一统六国,实现了思想的大统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用九年时间,完成中国的统一。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一位君王,在他的带领下,征服了六国,一统天下,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大统一的时期。而在一统天下以后,更是将所有的文字,所有的钱币以及所有的度衡,全部都进行了统一。再加上那个时代百家争鸣,所以他必须要找到一种能够稳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理论。《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种记载的大体意思就是等到了秦的末期,烧毁诗书,坑杀术士,六艺从此就缺失了。所谓的术士,就是儒家。

六国一统之后,秦始皇的左右,便形成了两股势力,一股是法家,一股是儒学。不过,在这两个派别之中,秦始皇对法家的态度最为偏爱,而对儒学的态度则较为冷淡。一次,孔夫子们向秦始皇提出,要把土地分封到秦始皇的儿子身上,君王之子怎么能没有土地呢?所以,法家的弟子,也就是后来的李斯,向秦始皇提出,孔子弟子的这些想法,与秦始皇实行的君主政体大相径庭。他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将所有的书籍都焚毁,这样就不会有人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对他的政权造成威胁。所以秦始皇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将所有的书籍都烧成灰烬,这让儒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可以说,这是孔子思想最低落的时候。

这一次的烧毁,让很多在民间流传的儒学典籍失去了传承,因为现存的儒学典籍,都是被那个时代的儒家弟子所背诵的,所以,即使是同样一本儒学典籍,也会有不同的译本,从而形成了一个流派。这是一种对儒学传统的一种挑战。

0 阅读:1

岑涛聊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