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汉到所谓的大师,网红沈巍,谁害了他的一生?

历史海大富 2024-12-15 04:04:33

同事们的误解与病退

1986年夏天,刚从大学毕业的沈巍正式进入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工作。第一天,他穿着整洁的衬衫走进单位,简单熟悉了环境,便开始忙碌。中午时分,他发现垃圾桶里堆着一叠叠废弃的纸张,其中有不少只是印了一面,另一面还很干净。他弯下腰,随手翻了翻,这些纸上多是工作笔记或者过时的文件。

沈巍觉得这些纸还可以用,不该直接扔掉。他顺手拿起几张,仔细整理后放进自己的抽屉,想着回头再找机会利用。这一动作被路过的同事看到,有人侧目而视,也有人窃窃私语。几天后,他又开始捡拾报废的报纸和文件,并把它们摞得整整齐齐,放在办公桌一角。有些同事对此视而不见,也有几个人暗中议论,说这位新来的大学生似乎行为有些古怪。

渐渐地,这件事传到了领导耳朵里。领导在例行巡视时特意注意了一下沈巍的办公桌,看到那堆整理好的废纸,心里也有些迟疑。事后,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不是生活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沈巍摇摇头,认真解释说自己只是觉得节约是好事,不忍看这些纸白白浪费。

尽管他的初衷明确,但这样的行为让更多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是认真的节约,也有人觉得他行为异常,甚至直接向上级反映,说他在办公室捡垃圾影响了形象。一些同事私下里对他投以异样的眼光,偶尔也有几句刻薄的玩笑话传到他耳中:“沈巍今天又捡了几张纸啊?是不是连垃圾桶都翻了?”他听见了,却从不辩解,也不在意那些言语。

沈巍的行为还引发了部分同事的反感,认为他的做法对单位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影响。有人向领导反映,说他的行为既不符合单位环境,也可能给外人造成误解。还有人表示,这样的习惯会影响到办公室的正常秩序。

1993年,沈巍的行为再次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单位领导几次与他面谈,希望能劝他改变这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尽管沈巍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错,但领导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最终决定与他协商办理病退手续。办理病退手续后,沈巍正式结束了单位的工作,每月领取2000多元的病退工资。

家庭关系的断裂

1995年,沈巍与家人因家庭理念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这场争执来的突然,起初只是围绕生活琐事展开,但逐渐延伸到对未来规划的不同看法,矛盾越积越深。争吵后,沈巍决定搬出家门。他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衣物,找到了一处不大的出租房,开始了独自生活的日子。

搬出家后,沈巍的生活显得简单而单调。他习惯去附近的市场买些廉价的食材,回到狭小的厨房里自己动手做饭,或者干脆就用一碗面条应付一餐。他的生活用品大多是捡拾或者低价购置来的,有些甚至还是从别人丢弃的旧物中挑出来的。他的租住房里逐渐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杂物,书籍、废纸、废旧的家具成为房间的主要陈设,显得有些凌乱,却又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最初的一两年,沈巍偶尔还会回家与家人见面,虽然每次见面都显得有些尴尬,但至少还有联络。到了后来,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每次回家都难以避免争执。渐渐地,他的回家次数减少了,而家人也不再主动联系他。

2002年,沈巍与家人彻底断绝了联系。这一年,他的出租房房租到期,他没有续租,而是将房间里能用的东西收拾了一部分,其他的干脆丢弃。他不再有一个固定的住处,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游荡。他偶尔借住在一些廉价的旅馆中,但更多的时候,他会在公园的长椅上或者地铁站的角落过夜。

到了2003年,沈巍的生活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迹。他正式流落街头,成为了一名流浪者。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他继续捡拾各种废弃物,尤其是废旧的书籍和纸张。他会将这些书籍收集起来,堆放在他临时栖身的地方,有时还会坐在地上翻阅,尽管周围的环境并不适合阅读。他的衣着也开始变得破旧,头发经常凌乱未梳,但他依然保留着一些生活习惯,比如洗涤捡来的衣物或者将捡来的东西分类整理。

重逢与失去

2012年中秋节前后,沈巍在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栖身时,突然接到弟弟的消息。那是他多年未联系的家人,弟弟告诉他,父亲病重,情况危急,问他是否愿意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沈巍沉默了片刻,答应了弟弟的请求。

当时的沈巍蓬头垢面,衣衫破旧。他从随身的物品中翻找了一些零钱,联系了一个相熟的修理店老板,请他帮忙找人简单修剪了一下头发。因为条件简陋,修剪得并不十分整齐,但总算比之前干净了一些。随后,他又向一位熟识的流浪者借了一套相对整洁的衣服,尽管衣服的尺码略大,款式也早已过时,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已经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着装。

回到家时,已是傍晚,天色微暗。他推开门时,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父亲躺在床上,显得虚弱而苍老,家里的其他亲人围坐在旁边,脸上带着担忧和不舍。多年未见的沈巍站在门口,样子让亲人们吃了一惊。有人低声说了句“他来了”,便没有再多言。

沈巍走到父亲床边,看着他。父亲微微睁开眼睛,视线似乎有些模糊,但还是认出了沈巍。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沈巍轻轻握住父亲的手,没有多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沈巍待的时间不久,很快他又变成那个流浪汉。他走后没几天,父亲离世。

沈巍既温和又带着些许叛逆,他身上有读书人的傲气,也透着普通人的俗气。他对知识有着深入的热爱,经常沉浸在古籍和历史中,谈论起大道理时言辞犀利,但在实际行动中,他的选择却显得格外离经叛道。他渴望被人认可,憧憬成就一番事业,但在面对现实的挑战时,他的做法常常游离于主流之外。

他对生活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善于剖析世事,喜欢站在大局上俯瞰人生,却时常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陷入矛盾。他的故事是社会与个体碰撞的一个缩影,而决定他命运走向的,却始终是他自己的性格和选择。

从流浪者到网络红人

尽管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日益艰难,沈巍每日穿梭于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手中经常捧着捡来的书籍或报纸。他对废弃的历史书籍格外感兴趣,尤其是《左传》《尚书》这样的古籍,他阅读得非常仔细,还会做些标记。有时,他用粉笔或拾来的笔在捡来的废纸上画画,内容多是一些山水或者人物形象,线条虽然简单,但颇具趣味。

有人开始用手机记录他的日常,这些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惊讶于这样一位流浪汉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他的形象很快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各类短视频平台上,沈巍被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视频播放量和评论量迅速攀升。

随着名气的提升,沈巍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在他身边,有的拍摄视频,有的希望与他交流,更有一些人带来食物和衣物表示善意。他面对这些人时,总是保持着礼貌,但热闹的环境也让他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宁静。他开始频繁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和访谈,有些是文化节目,有些甚至与商业相关。

随着他的网络热度持续上升,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有些人指责他借助“流浪”的噱头博取名利,还有人质疑他的知识是否真的来源于深入学习。一些网民在评论中发出批评,甚至有人专门制作视频揭露所谓的“真相”。这一切让沈巍的公众形象变得复杂,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争论不休。

面对这些变化,沈巍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他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嘈杂,很少再有独自阅读和画画的时间。2020年5月22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声明,宣布退出网络平台,停止一切相关活动。

参考资料:[1]王玉琴."网红"沈巍,带着高贵的灵魂去流浪[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下),2019,0(5):36-38

0 阅读:1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