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将朱棣庙号“太宗”改为“成祖”,看似尊崇,实则别有用心

学典历史 2025-04-25 22:46:37

朱棣本是镇守边疆的一个藩王,但最终却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登基之后的他,不仅不承认朱允炆的帝王身份,而且还废除了其年号,并将朱允炆在位的四年划归为朱元璋的“洪武”纪年,俨然将自己当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位帝王。

一般而言,一个朝代的第二位皇帝,其庙号都为“太宗”,所谓“太宗”,就是继承开国之君的事业,表明皇位是合法继承的;因此当朱棣之子朱高炽登基之后,便将其父的庙号定为了“太宗”,可后人所熟知的朱棣庙号却是“成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改庙号一事,是明成祖朱棣的后世儿孙明嘉靖所为;“太宗”有继承之意,而“成祖”则表示开国之功,明世宗朱厚熜这一系列操作,看似尊崇,实则别有用心。

由于朱厚熜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生前并未留下子嗣,因此他最终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了帝位。

毕竟嘉靖以小宗入大宗的身份继承皇位有点不合礼法,因此内阁首辅杨廷和认为新皇应该认武宗之父明孝宗朱祐樘为父,并改称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叔”,以此来确保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然而嘉靖一再坚持,只继承皇位但不过继为嗣,并且还要追封其父朱祐杬为“兴献皇帝”,配享太庙;在这场大礼议之争中,嘉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明朝规定,太庙中只能供奉九位皇帝,分别是仁祖朱世珍(朱元璋父亲)、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与武宗朱厚照。

也就是说,当时太庙已满,无法安放朱祐杬的牌位;但嘉靖为了尽孝,于是想了一个办法,那便移除其中一个牌位。

除了明仁祖朱世珍与明太祖朱元璋朱不能移除之外,按照太庙“亲尽则祧”的原则,作为血缘关系最为疏远的太宗朱棣就面临着被移出太庙的命运。

可话又说回来了,若非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之役”,他这一脉的后世子孙或许难以登上皇位。

既然朱棣的牌位不能动,嘉靖只能将他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这样一来,朱棣和朱元璋并称祖,也就间接保住了朱棣在太庙中的位置。

再按照亲疏远近来筛选的话,就只能移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了;他在位不足一年,移仁宗的牌位则不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一切就绪之后,明世宗朱厚熜便为其父朱祐杬拟定了一个“睿宗”的庙号,并将其牌位放入太庙之中, 为了一个庙号,世宗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他这样做,虽然尽到了孝心,但同时也得罪了先祖。

“祖”一般而言是开国之君的庙号,朱棣本就有意避讳篡位之嫌;不曾想,他的后世儿孙竟为了一己之私,弃先祖的名声于不顾。

朱厚熜不仅移除了开创“仁宣之治”的朱高炽的牌位,而且还将明成祖朱棣一生中引以为傲的“太宗”庙号给褫夺了;不知在见到列祖列宗之时,明世宗朱厚熜又该作何解释呢?

0 阅读:10
学典历史

学典历史

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