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最近楼市有个大新闻,那就是国家出台的《住宅项目规范》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尤其有一条“层高不低于3米”的新标准引起广泛热议。看到这个消息,福建各地早已入手的“商品房爱好者”面面相觑,都感叹这份文件出得晚了点。

这些年来我们见过很多新盘业主投诉,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开发商盖的房子货不对板。众所周知,那些品牌房企在销售时无论怎么把自家“产品”吹出花,在建设施工时都只考虑利润最大化。这就让人纷纷感慨,2016年以后是用最贵的价格买最差的商品房。
正是高杠杆、快周转与利润最大化的结合,促使这帮品牌开发商为了赚钱“走钢丝”,盖房时容积率贴着上限,建筑质量贴着下限。一边能省则省,能偷尽偷;另一边还要在嘴上大肆吹嘘自家楼盘品质多好,用料多么高档。

直到交房以后,业主发现各种减配火冒三丈。石材变油漆,铝板变空气,过道没吊顶,楼梯铺水泥,除了大门早早盖好,为了吸引眼球必须弄得奢华,里面景观绿化都和美轮美奂的沙盘完全不一样。
现实中一定要买期房也没法子,到头来盖成啥样只能依靠开发商的诚信和良知,偏偏这两项素质都是地产行业的稀缺品。但凡那些品牌房企能多一点美德,也不至于沦落到听取“雷声”一片。

这一次国家出台新规,明确的依然只是下限。也就是说,层高并不是只能盖3米,现实中自然是越高越舒适。然而为了“利润最大化”,大多数品牌开发商必然还会“贴着下限”盖楼盘,对于它们而言,考虑如何多赚钱远比让业主住得舒服重要。
看到这里,我们想想便感到讽刺,过去这些年无论房价曾经涨多高,直至2025年国家新规出台,才能确保业主至少拥有3米层高。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个开发商都这么坏。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看惯了无数楼市闹剧,大家不难发现,有良知、有诚信的企业确实不一样。
就在国家出台3米层高新规的同时,仓山区白湖亭板块有一个楼盘建成交房,这就是今年3月8日文章提到的建总江南尚璟。这个楼盘早在三年前开工之时,就将层高定在了3.15米。

之所以提前三年就这么做,是因为福州市属国企明白,自己承诺要卖高端产品,就必须盖出真高端的房子。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这个低容积率(2.0)以大户型为主的楼盘,尽管价格不算便宜,但有着极高的去化率。
固然不像楼市巅峰期开盘“日光”,但在这个时代,依然能在两年时间里卖掉近八成的住宅,已是一份极其优异的答卷,毕竟这些都是真实销量,坦坦荡荡没有造假。

事实证明有钱人并不是瞎子,虽然脚踏实地的房企不会营销、不会炒作,但购房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好房子自己会说话。看完这篇文章,我们明白抛开品牌房企不谈,国企与国企也不一样。
买本市国企楼盘的好处不仅在于能为家乡做贡献,更在于可以买到好房不踩坑。在这时代决定房屋品质的是诚信而非品牌效应,能够说到做到,真正把商品房盖出高品质的才是合格的开发商。有鉴于此,泉州国企应该好好向福州国企学一下,业主买得那么贵,也不希望你们总跟着“厦门经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