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堪称十全十美的男人,他不仅对妻子坚贞不渝,还是科学家、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钱学森、钱伟长、吴健雄——这些响当当的人物,皆出自他门下。
晚年的顾毓琇,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这样的概括:
“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
真可谓实至名归,令人敬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顾毓琇传奇而又璀璨的一生——
顾毓琇
01顾毓琇(yù xiù),190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世家。
毓,意为“施以教养”。
其父顾晦农英年早逝,母亲王镜苏一手培养出“一门五博士”的传奇——
长子顾毓琦,为德国汉堡大学的医学博士;
次子顾毓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
三子顾毓瑔,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
四子顾毓珍,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
五子顾毓瑞,为台湾文化大学博士。
这样的阵容,恐怕只有梁启超家的子女可以匹敌吧!
顾毓琇是妥妥的神童,13岁就考入清华,与孙立人、梁实秋、梁思成、吴文藻等人成为同学。
在清华,他虽主修电机学,但对文学的热情却如烈火般燃烧。
他翻译过英文作品、发表过短篇小说、还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其博学多才,令人叹为观止!
苦读8年之后,顾毓琇于1923 年公费到美国留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科。
留学期间,他节衣缩食,省下公费和在外打工的收入,每月都要寄给母亲贴补家用。
1926年,23岁的顾毓琇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取得了基础数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1929年,26岁的顾毓琇发明“顾氏变数”,获得了“蓝姆”金质奖章(相当于有电机与电子领域的“诺贝尔奖”),从而被世界公认为现代电机分析的奠基人之一。
这样的人才,美国人自然许以优厚薪资,想方设法挽留他。
但是,顾毓琇不为所动,毅然踏上归途,回到国难深重的祖国。
021929年,年仅27岁的顾毓琇,被浙江大学工学院聘为教授。
待一切安顿妥当,他立马将寡母接到身边侍奉。
就在这时,母亲对他说:
“儿啊,你如今已学有所成,该尽快结婚了。”
原来,在顾毓琇很小的时候,家里为他指定了一桩婚约,对象是母亲家族中的亲戚王婉靖。
顾毓琇王婉靖结婚照
顾毓琇非常孝顺,很快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与王婉靖完婚。
婚后,王婉靖总持家务,顾毓琇教书育人。
顾毓琇先后在浙大、清华等大学任教,“桃李满天下”,“三千弟子尽豪英”。
钱伟长年轻照片
他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时,“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是他的学生;
钱学森年轻照片
他创立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中国核弹之父”钱学森是这个所招收的航空专习生。
然而,1949年,随着时局变化,顾毓琇被蒋介石勒令离开大陆:
“你一定要走,你不走的话,要加以制裁。”
顾毓琇全家福
当时,顾家有3个孩子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坚定地选择留下,为国家的未来奋斗。
而顾毓琇也不愿赴台,便带着妻子和另外3个孩子去了美国,在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他的教书生涯。
在美国,顾毓琇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了20年书。
其中,“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是他的学生。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获奖之后,他的母亲第一时间感谢顾毓琇:
“这次小儿棣文得了诺贝尔奖全靠了您的指教。”
顾毓琇夫妇
03在事业上,顾毓琇的成绩有目共睹。
在生活上,顾毓琇与妻子王婉靖携手并肩、相濡以沫70多年,两人宛如神仙眷侣,令人艳羡不已。
每当新书问世,顾毓琇总会在扉页深情地写下:
“献给我的妻子”
并且,还要由妻子亲自题写书名。
而王婉靖的画作,也都由顾毓琇题诗——
王婉靖中学时开始学习绘画,后在纽约举办过个人画展。
当时,《纽约时报》如此评价她的画展:
“一位当代画家所作的山水画,秉承了宋代以来的诗人风格,表现出对悠久传统的精当把握。”
顾毓琇
这对优秀的夫妇,诠释了婚姻的最高境界:
真正长久的婚姻,是双方势均力敌,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两人结婚40周年之际,在美的三个孩子特地在中国餐馆设宴,为父母庆祝“红宝石婚”。
顾毓琇高兴地赋诗一首:
珍重璧婚金石俦,等闲白了少年头。
家风难卸兴旺责,诗律轻输千百筹。
格物求知穷数理,养心悟道老庄周。
端阳方到樱桃熟,玄武放舟泛五洲。
顾毓琇业余爱好写诗,他一生创作了近8千多首旧体诗词,是仅次于乾隆、陆游的高产诗人。
事实上,顾毓琇涉猎广泛,具有多方面的兴趣。
他在科学、文学、戏曲、音乐、教育、佛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因此被誉为“百年通才,千古俱神”的旷世奇才。
顾毓琇
1972年,顾毓琇退休。
次年,他回国探亲。
为了让大陆之行变得容易些,71岁的顾毓琇这才加入了美国国籍。
在这之前,他一直没有拿美国国籍,他是为了回国才拿美国国籍的。
自1973年第一次回国后,顾毓琇先后多次重返大陆讲学,为青年学子传讲最前沿的学术知识。
并且,他还拿出积蓄,给祖国的学子建立奖学金。
因此,顾毓琇深受国人的尊敬与爱戴。
他晚年的自况实至名归:
“学者、诗人、教授,清风、明月、劲松。”
2002年,顾毓琇寿终正寝,享年100岁。
其夫人王婉靖于2006年与世长辞,享年105岁。
两位老人的骨灰从美国费城返回无锡老家,按照当地风俗入土安葬。
百岁老人终于魂归故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后人口中传颂的佳话。
参考书籍:《一个家庭,两个世界》——顾毓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