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红酒
在古装影视里,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古代,人们喝酒总是先要烫一烫。比如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吃饭都要烫一壶热酒!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古人喝酒都要烫一烫,里面到底有什么学问?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古人喝的和现在一样是茅台、五粮液、洋河、江小白这样的白酒。其实在古代,人们最常喝的酒并不是白酒,而是黄酒。因为我们现在常喝的白酒也就是蒸馏酒是宋元时期才出现的。在漫长的中国酒史上,黄酒一直是中国酒类的主导产品,直到清代,白酒(烧酒)才取代黄酒的主导地位。黄酒属于发酵酒,度数较低,里面杂质较多,特别是里面的甲醛不仅辛辣而且会引起饮酒人头痛和不适,所以需要烫一烫。酒水经过加热,里面的甲醇会挥发掉,酒的口感会变得更加绵柔醇厚,喝起来味道更好,而且不会有那么强的头痛感和不适。古人是非常富有智慧的,他们烫酒是经过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现在的白酒就不一样了,白酒属于蒸馏酒,里面没有那么多的杂质,甲醛含量也不高,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烫一下。所以,白酒问世后,人们喝酒时烫酒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当然,有人认为烫酒口感会更好,酒会更香醇。其实,现在的白酒烫不烫都一样,且不说市场上假酒泛滥,就是真的大部分也都是食用酒精勾兑的,很难喝到以前的那种酒香了,烫不烫其实无所谓。不过虽然现在喝酒已经不需要再烫一下去除杂质,但人们仍然喜欢把酒热一热,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地区。因为白酒本性寒凉,要靠胃来温热,如此一来很容易伤胃。热一热会让酒水刺激性变小,喝到胃里就舒服了。此外,烫酒还能减轻酒里的辣味,能让饮酒者多喝二两。所以直到现在,在东北、内蒙等北方地区,人们喝酒仍然喜欢烫一下。
此外,烫酒还能增加仪式感,特别是在古代,喝酒是非常讲究的,不是端起来就喝。一碟花生米,二两小酒能喝到晚上,而且喝的有滋有味。只是现在人们怕麻烦,又没有烫酒的必要,所以平时喝酒根本就不会烫。除非冬天冷的时候,可能会心血来潮烫一下。其实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人们又变懒了,就是真有必要也没人愿意烫了。如果真的要烫,很多人也许会嫌麻烦改喝啤酒或者红酒了。
参考资料:《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酒文献史料》、《黄酒为何要烫着喝》
胡说八道。粮食酿造刚开始的物质转换是甜的酒、酸的醋、稀释粮食后的酱油,在明末清初西方科技没进来中国之前,酿酒根本不知道蒸馏出酒精以制成高度酒。确切的说清朝以前的酒都是低度酒,如同啤酒一样含酒精度特别低,酿酒师为了怕酒继续转化成醋都会放一些动物肥肉盖着发酵池以用油脂封着酒精飞发,而离开窖池后的酒没有上层脂肪保护酒精挥发容易变醋而太酸,用火加热后酒精挥发出来好喝,否则喝酒就如同喝醋。清以后知道酒的具体物质是酒精才有蒸馏法提炼高纯度白酒而已
我们乡下会自己家酿米酒,喝前不也会烫一烫,有啥稀奇的~~
小编是真懂假懂,不懂就不要硬解释!说的好像祖先们都弱智一样!古人的智慧,不是你拿点小聪明就可以理解的了的,不要在这管中窥豹误人子弟,还惹人笑话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是说的明明白白了吗?杂质太多了
甲醇,不是甲醛
到底是甲醛还是甲醇。
古时候的就全粮食酒,没酒精没香精。现在的呵呵不喝了喝点葡萄酒就好
煮酒论英雄!
黄酒甲醛再高也还是没有小编高啊,真能装,到底有没有认真的去参考?
小编 小编甲醛和甲醇都搞不清楚,跑出来卖弄什么,回家好好读读化学去吧。
到现在,我们鄂西北老家,喝白酒还是要烫酒的,家家户户都有几个酒壶。
酒精加点水就卖几千块,暴利行业,喝酒伤身,为什么人都喜欢自残。
看看有多少ma小编的[吐舌头咯][吐舌头咯]
酒精是乙醇,甲醇甲醛都是有毒的
南方不需要加热!
来,热一壶啤酒
主要就是为了好喝一点而已
给小编普及一下:在贵州的习水出土的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发现一个约10斤装陶土罐,里面装有白酒,挥发较少,里面装有大量的酒
白酒不是性寒凉的。所有的酒都是湿热的,而黄酒的湿热是最重的。所以有痔疮的人黄酒喝多了最容易犯
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