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中医喜乐心
没想到这波肺炎、流感,一直从2023年的10月,持续到了现在。
不少人中招,并且反复。
到了后期,外感的症状比如鼻涕、发烧可能会明显缓解,但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身体已经恢复了。
退烧、不咳嗽只是好转的一个阶段而已。
这时候可能余邪还未清,或者正气因为抵御外邪的消耗,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一旦再有邪气干扰,是很容易复发的。
我想提醒大家,要重视每一次感冒后期的调理。
正气恢复了,身体状态才会彻底好转,不会给下次生病留“口子”。
不是所有人都是用纯中药治疗的,尤其是用挂水、吃抗生素好的,都会有一些后遗症。
比如低热不退,体虚乏力,或兼有其他上火症状(咽干痛、咳嗽、口干渴)这种情况。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今天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看了。
此时的热不是实火,是虚火。
简单地说,就是中焦脾胃之气亏虚后,中土不能伏火。也不能枢转气机,导致气机郁滞,出现郁火。
生过火炉的都知道,如果炉内火太旺,想它不要太旺时,就要在炉内加一些炉灰,就是以土伏火的道理。
气亏虚后,中土不能伏火,火性上炎,就有了上焦的热症。
这种热,清不得,否则更伤阳气,反而要以补益中焦之气为治。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我们前段时间才说过这个药,它也不是啥稀奇的药了,懂点的都知道,这药补气的,气虚的时候吃的。
然后呢?它甘温除热,可补益脾胃之气,升阳举陷。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引用《黄帝内经》,认为:“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伤脾胃。”
此处的“大热”指的就是虚热证。如果贸然用寒凉药物去治疗虚热证,很有可能会损伤人体正处在虚弱状态的脾胃,损害机体正气,加重患者的病情。
而甘温除热法,是用大量味甘性温的药物,配合少量味甘性寒的药物,补助中焦,升举阳气,祛除火热。
一是甘味入脾。味甘的药物多入脾经,具有健脾的功效;
二是性温的药物较为温和,不像苦寒药那样猛烈,不会对脾胃造成很大的伤害;
三是甘温药多有补气的功效,能很好地补益脾气、元气,升举阳气。
其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重在补肺卫之气,止虚汗,为君药。
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与黄芪配伍增强益气补中效果,重在补心脾之气,同为臣药。
当归养血补虚,协党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均为佐药。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与补气药合用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发散在表之风邪,为佐使药。
生姜辛温,大枣甘温,调和阴阳营卫,诸虚不足,先建其中。
诸药合用,补心、脾、胃、肺之气,散风邪,用于脾胃气虚,清气下陷,虚火上冲的多种病症。
由此可见,补中益气丸是针对气虚、气陷、虚火而设的方剂。
用后热退身凉,咽喉湿润,口中有津液,咳嗽止。
这些都是气机枢转,津液输布,土能伏火的结果。
大病正是打着科学幌子的医学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