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陈永贵入住钓鱼台,面对数十人的服务团队,他坚持拒绝

盐选历史 2024-04-12 10:17:55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农民副总理陈永贵。他,一位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庄稼汉,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农民的朴实,走进了钓鱼台三号楼,成为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一员。然而,即便身居高位,他依旧保持着那份对土地和劳动的热爱,对奢侈生活的抵触。

陈永贵身边原本有着一支不小的服务团队,包括服务员、厨师、司机、警卫和秘书等,加起来有十来个人之多。这些人负责他的日常生活起居,从叠被铺床到洗衣做饭,无一不包。然而,对于陈永贵来说,这样的待遇却让他感到负担重重。他总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浪费、太奢侈,与他一生的劳作观念格格不入。

“我就是一个土坷垃里钻出来的庄稼汉。”他这样说道。在陈永贵的心中,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与土地和劳动紧密相连的人。他常常回想起在大寨时与乡亲们并肩劳作的日子,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场景,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干部,更应该贴近农民,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沉溺于这些表面的舒适与享受。

因此,当服务人员为他铺床叠被、扫地洗衣时,他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别扭与不适。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更不应该让乡亲们为他付出这么多。他宁愿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愿意让这些服务人员为他劳心劳力。他无法接受一个年轻的女孩为他铺床叠被、扫地洗衣,这样的场景在他看来,简直是一种错位,于是他很坚决的拒绝了服务员和厨师。

陈永贵的这种朴素,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他始终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人民赋予的,自己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的信任与期待。正是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让他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让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人民公仆。

2 阅读:120

盐选历史

简介: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新史学之兴起,正在吾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