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头,没有东山,没有尽头。
茶山刘,没有茶山,没有挽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底蕴比不上武大。
治学比不上华科。
保研比不上一众985。
但是你要明白,你的高考分数已经决定了你在这个层次,你享受了校友资源带给你的便利,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享受完了吧?

行业高校尤其是财经院校带给大家最大的资源就是校友资源。
是一届又一届校友们在财经政法相关领域积累的口碑。
作为一所财经类实力211院校,中南财大的辐射范围涵盖中南甚至整个南方地区。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两湖两广地区,特别是在武汉、深圳等城市,就业竞争力非常强。
很多武汉、深圳求职者表示,很怕面试的时候遇到中南财大的竞争者。
强调专业实力的意义在于,学生可以在该学校、该专业学到什么,如何让自己进入工作岗位后,快速做出成就。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就算实力强,知名度低,名气不高的话,面试也会很吃亏啊!”
名气的话,中南财的财经类211招牌,在业内是很有认可度的。
再说了,即使不是211 ,中南财的校友可谓遍布南方。
且很多都是大企业中层以上的领导,这些校友就是院校的活招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而成。
该校设有两个校区,分别是首义校区(老校区)和南湖校区(新校区)。
学校是五院四系的成员之一。
所谓的“五院四系”,乃是法学领域中最为知名且备受瞩目的九所高等学府之统称。
其中,“四系”特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吉林大学的法律系。
而“五院”则包括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就法律专业而言,在这“五院四系”之中,若单论实力高低,那么第一梯队无疑当属位于帝都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
第二梯队则由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以及西南政法大学构成。
至于第三梯队,则是吉林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近几年相对显得较为落寞的西北政法大学则排在最后。
这一排名情况,也基本与研究生考取这些学校的难度梯队相契合。
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五所学校直接隶属于财政部。
这些学校在经管类专业的招生上具有显著特点:学科设置全面,招生人数众多,专业课难度大,且报考热度高。
就经济类专业而言,中南财的难度与西财基本相当。

武汉作为全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自然汇聚了众多优势学校。
其中包括两所985高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以及五所211高校——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所谓“七校联盟”,其优势在于各校拿出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进行联合办学。
这七所高校的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并有机会获得双学位,真正实现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的目标。
但该项目被叫停了。
在湖北省的排名中,依据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列第 5 名。
而校友会排行榜则显示该校位居湖北省第 7 名。
谈及学科实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颇为亮眼。
其拥有 4 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以及民商法。
还有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经济史。
法学作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成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
该校有 8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涵盖法学、经济学、财政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房地产管理以及投资学等专业。

从纸面实力来看,中南财还是很有实力的。
但学校也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学校和政法相关,那官僚主义是不可能避免的。
学校和财经相关,那功利主义也是不可避免的。
你当然可以如此评价学校这两个方面非常差。
这也是大环境所逼迫的。
本来武汉地域就不太好,再加上和武大专业重合率有些高,如果不功利主义,出来了,谁养活谁?
官僚主义这个锅,中国所有高校都能背一口。
法学专业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唯一的一流学科,被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评估警告。
如果不能及时整改到位,将取消双一流身份,中南财经大学可能变成双非院校。
不过考虑到华东政法、西南政法、西北政法也是双非,好像也没那么丢人?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