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戬
/ 电影
看到很多人对于电影《杨戬》的剧情不满意,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电影院看一下,毕竟听说动画效果就值回票价了。
看完之后,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很高,超过了宫崎骏作品、指环王之类的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我没有感觉到剧情的“拉垮”,猜测给剧情的差评可能来自于没有充分理解。
下面我写一下我自己领悟到的精彩内容,有严重剧透,还没看电影的各位请慎重阅读。
壹
/ 交通工具
电影里的神仙世界从某天开始,不长翅膀的神仙就不会飞了,需要依赖交通工具。
这个设定使得机械精妙的各种飞船出现,而且还有远距离穿越的装置。给古风、武打加入了机械、科技等元素。类似蒸汽朋克的效果。
贰
/ 神仙世界的世俗化
在神仙聚集区,有着很世俗化的促销宣传,与古代的诗词相结合,优雅的广告语,一点都不令人反感。
品牌宣传从业人员可以学习一下。
叁
/ 意境呈现
在场景的设计上,意境拿捏恰如其分。
喧闹的市集、瀛洲飞天舞蹈、玉鼎真人金霞洞下棋、华山沉香老宅、华山镇压玄鸟处。
每个场景都截然不同,意境营造功力很深,超出了之前的电影作品。同时又非常还原古代元素带来的感觉。算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的升华。
举个例子,玉鼎真人在树下下棋的时候,身后的香炉冒出来的烟,就是我们在国画中常常看到的形状。完全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肆
/ 服装
服装也都是熟悉的感觉。
瀛洲飞天舞那段,对于纱、飘带的呈现,完全符合我们对于敦煌壁画的想象。
那种立体、妙曼、飘逸、动感,为引出人物创造了沉静式的体验。好似把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吸入场景,突破了古风常常给我们带来的扁平感。
值得一提的是,杨戬穿的衣服看起来材质平平,略带一点光泽的轻柔布料。看到一半时,给出细节,居然是那种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有同色花纹的白色绸缎。亲切感一下子涌上来。
伍
/ 心理学元素
追光动画的“新神榜”系列中,编剧显然都是研究过心理学的。
人物的发展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突发奇想,在成长经历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杨戬》中沉香的成长经历,婴儿时期离开重要他人(母亲杨婵),被杨戬送上金霞洞以后,师尊和师傅都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反而贬低他,甚至暴力对待,不教授武功。
师尊和师傅代表了那种从内心和行为都不爱孩子的父母。这种父母不多,但的确存在。
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早年经历很可能造成沉香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叛逆,甚至有点残暴,为达到目的不顾及他人。同时,他的内心又是极为孤独的。
渴望与他人的情感连接,又有本能的逃避。
但是,沉香在边缘型人格的表现并没有很严重。在那段回到华山老宅的回忆中可以看到,杨婵对他婴儿时期的照顾和爱是如此温暖,可能作为神仙的后代,这部分记忆比麻瓜人群留下的痕迹要深刻得多。
沉香遇到申公豹,就像很多叛逆少年容易走上歧途,在黑帮中找到归属感。
申公豹的沟通方式是贬低的、带有攻击性的,也是我们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通过贬低对方,表达亲近的意愿。
这种沟通方式是在沉香熟悉的,符合他早年的成长体验的。
但是,申公豹与沉香的师傅不同,他口头贬低的时候,内心是有爱的。他教沉香武术,在生死关头舍命保护沉香。他代表了那种不懂沟通,内心却爱着孩子的父母。
从出生开始,沉香经历了:爱他但又抛弃他的母亲、行为和内心都不爱他的师傅、表现不爱实则爱他的申公豹。
(杨婵虽然是为了更重要的使命才离开沉香的,但是对于一个婴儿的感受,就是被养育者的抛弃,从而感受到生存危机和濒死体验,形成创伤体验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沉香从未观摩和体验过一位包容有爱、又坚定承担责任的父亲形象。
没有经历过,没有体验过的,很难在自己的性格中整合进这种品质。
而这时,杨戬出现了。
他即使在受到沉香招招至死的攻击时,也是收放有度,愿意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情绪平和,不被事情的表象裹挟和激怒。同时,他内心是有力量的,被误解、被打压时不会把困惑不解转化成愤怒攻击回去。
杨戬的成长经历跟沉香很相似。
杨戬也是早年被母亲抛弃,成年后又劈山救母。他的师傅也是金霞洞玉鼎真人,师门与沉香相同。
那么电影里杨戬为什么心智化程度如此高?
我能想到的有三点:
1、玉鼎真人养育杨戬的时候,由于把杨戬作为工具人的目的不同,他认真把武功教授给杨戬。玉鼎真人虽然虚伪,但是比沉香的师傅(玉鼎真人的徒弟)性格要温和。
一个温和、一个粗暴、反应在孩子感受到的体验估计是有着极大的差别的。
2、所处年龄阶段不同。此时杨戬应是中年(虽然看起来很年轻),而沉香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情绪不稳定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同时,青春期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3、杨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啸天犬,他与这个宠物伙伴的亲密关系在电影《杨戬》中也有体现。不论杨戬在哪里,啸天犬都能找到他。与宠物的情感、照顾宠物的经历,也许对杨戬的成长也有帮助?
杨戬的出现,温柔而坚定,给了沉香全新的体验。
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从不信任到信任,从对抗到合作。
在去往华山的路上,杨戬还将武艺传授给沉香。
当沉香困在八卦图中,杨戬奋不顾身想办法解救沉香。
当沉香与母亲靠别,杨戬站在身边,成为支持他的稳定器。
当遇到申公豹,沉香开始了能力提升,当遇到杨戬,沉香的创伤得到疗愈,走向了更稳定的人格特质。
而对于杨戬自己的心理成长,也是有一个疗愈和升华的过程。
当杨婵被压华山,眼睁睁看着妹妹生不如死,母子离散,杨戬可能有了一个创伤体验。
他的天眼无法睁开,法力无法充分施展。
这也体现在他的职业发展上,只能做个赏金猎人,经常被人嘲笑。
遇到沉香后,杨戬开始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引领沉香的过程中,他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之前回避的议题,对于权威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八卦图中一跃而起,投身到玄鸟的能量场中,是忘我的冒险行为。恰恰是这个行为和勇气,让他突破了回避创伤带来的痛苦体验,让他的天眼重新开启,让他的潜能得以释放。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许多身为父母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孩子承担了难以想象的责任,突破了自己的局限性,人格走向整合和成熟。
陆
/ 剧情&世界观
我看到有人写到:保护人间的安宁和保护金霞洞,都需要把玄鸟压在华山下,为什么杨戬要让沉香劈开华山,放出玄鸟?编剧的逻辑有问题。
我的观点却很不同。以上理解的前提是:玄鸟是危害人间的,压制玄鸟是正确的事。
但是,玄鸟的使命是维持世界发展周期,保护世间万物。
那么是什么在危害世间万物?使得世间失去平衡,而需要玄鸟出来干预?
是人类。
玄鸟的功能是超出人类视野的。当玄鸟飞出华山,人间会发生战争、苦难。
而人口的大量减少,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却是回归原生态、平衡的过程。
压制玄鸟代表了人类和金霞洞神仙的诉求,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
杨戬的决定,以及杨婵融入玄鸟,都代表了他们对自然周期规律的臣服。从人类的小我,走向更大的全局观。
此时让我想起漫威电影中打响指让一半人类消失的老哥。他被个人英雄主义的漫威英雄所打败。人类得以保全。
而杨戬兄妹的决定,认同玄鸟的使命,是在更高维度看待这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剧情就不矛盾了?
我们不是一定要认同电影里的世界观,保留自己的世界观,带有好奇心了解别人的世界观。
看懂剧情,欣赏这部电影,就能收获心满意足的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