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何在迷失中找到真正合适的人呢?
有人认为,约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向右滑动,建立联系,一切搞定。不需要在酒吧里靠近陌生人,甚至无需离开家门。
这是一个数字化时代,让我们相信自己拥有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超能力。我们相信互联网增强了我们的力量,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通过即时获取前所未有的信息),并扩展了我们在更多人生活中的存在,仿佛我们能够掌控一切。
这一信念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有时觉得自己能够扮演上帝的角色,全知、全能、无处不在,甚至无需踏出家门,就可以找到理想的伴侣。只需向左滑动数千张一英寸照片,每张照片都伴随着精心构建的自我描述,旨在吸引赞美,例如无忧无虑、热爱娱乐和聪明幽默,这就足够引发我们瞬间的兴趣。
然而,这一切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现实世界并不如我们的屏幕那样完美,它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每个愿望而设计的。
早在几十年前,互联网的早期女性程序员之一艾伦·厄尔曼(Ellen Ullman)就敏锐地预言,按需经济会导致反社会行为,因为我们将不再“需要让任何人参与”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经过虚拟改造后,变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网络形象,精通于自我展示,却鲜有机会在现实中实现。
正如作家安德鲁·沙利文敏锐地观察到的那样,“整个亲密交往的宇宙已经被简化为一次远程滑动。我们隐藏了弱点,掩盖了缺陷和怪癖,把理想投射到电子屏幕上。”
这种电子搜索方式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
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指出,一些有用的心智能力,如深度思考,会因长时间不使用而衰退。我们的原始本能使我们迅速将注意力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一个刺激,而互联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我们置于永远处于“生存模式”的状态。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引发了我们的担忧,我们害怕错过、害怕有人对我们不满,害怕犯错,因此我们不断检查在线账户,以确保获得认可。
即使在大型科技公司内部,也有人对新技术对大脑的影响表示忧虑。Facebook首位总裁肖恩·帕克(Sean Parker)最近表示,Facebook是一个“社交验证的回路”,“只有上帝知道它对我们孩子的大脑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们现在不再有一个“老大哥”,而是千千万万的“小兄弟”,我们不断努力安抚他们,一种稀缺心态可能是我们感到不得不每小时查看电子邮件和Facebook的根本原因,即使在休闲或度假时间也是如此。
我们努力安抚自己的不安全感,因为我们要迎合他人的期望,所以我们无法放松。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成为了电子迷宫中的囚犯,没有出口。对他人的期望和迎合他人的欲望让我们不断前行,但不满也坚定地推动着我们,在迷宫中越陷越深。
要做决定,不要再让硅谷的程序员决定你如何在一天内遇到合适的人。
如何做到这一点?重新评估你对潜在伴侣的评价方式。不要只是轻而易举地左滑,多为他人留一些机会。你可能会发现,放慢速度,更深入地了解新朋友,享受更多的亲密时光,会带来令人惊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