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家们渐渐不再为大众所津津乐道,作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夏凤凰壹 2024-05-30 02:21:03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自画像》,1500,木板油画,67.1cm×48.9cm,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乔尔乔·瓦萨里开创了第二个历史时期,其持续时间超过两个世纪,以人们对15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艺术的热情减退为特点。实际上,在《名人传》中,瓦萨里试图将对作品的认识和对艺术家的评价相结合,书写一部真正的艺术史,但他的主要目的其实是通过既有的创新精神,以意大利尤其是托斯卡纳—罗马地区为探讨中心,给予当代艺术更为积极和正面的评价。从这种具有规范性的视角出发,仅被用于表现场景中次要元素的“佛兰德斯风格”被认为应该从属于适合表现高贵主题的“意大利风格”。历史上,佛兰德斯方面也接受了这种观点,尤其是多米尼克斯·兰普索尼乌斯和卢卡斯·德·黑雷,他们认为,表现次要因素,即古典作家所说的“增补”才是他们的长处所在。17世纪下半叶,这种观念又反过来影响了艺术创作,促进了此前几十年中发源于安特卫普艺术市场的一场运动——绘画流派的复兴。

1604年,卡列里·范·曼德尔在哈勒姆出版了《绘画之书》,在该书中,他将瓦萨里的新方法应用于探讨尼德兰和日耳曼地区的艺术创作,充分肯定了1566年破坏圣像运动之后快速发展的新绘画,并对其各种类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曼德尔在《绘画之书》中对一部分艺术家所做的评论甚少。如康坦·马赛斯,16世纪初出现了一些模仿他的绘画的作品,其中一些仿作被俄罗斯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收藏;又如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他的版画曾被亨德里克·霍尔奇尼斯以及年代更晚的卢卡·焦尔达诺等杰出艺术家模仿。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卡列里·范·曼德尔在介绍被他称作“原始”画家的希罗尼穆斯·博斯时也十分吝惜笔墨,而后者是16世纪安特卫普艺术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直到老彼得·勃鲁盖尔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博斯的仿作。在《绘画之书》之后的同类作品《德国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学派》(1675—1679)中,约阿希姆·冯·桑德拉特甚至因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作品能标出高价而感到惊讶。古代画家们从此渐渐不再为大众所津津乐道,他们的作品即使未因审美改变而遭到损毁,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许多作品都被随意地归于少数几位历史上较有名气的画家名下。

建筑领域所受的非难更加严重,在这一方面,乔尔乔·瓦萨里也扮演了关键性角色,他倡导纯净的“意大利风格”,反对生硬的“德意志风格”,亦即“哥特人的风格”,认为前者的现代性是以古代艺术为基础的。瓦萨里由此对后来被长期称作“哥特式”的风格下了定义:“哥特式”既与黑暗的过去相关,又与蛮族地区(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相关。学院的建立使这一概念得到推广,在法国反响尤为强烈,1669年,莫里哀在他的《圣宠谷的荣耀》一诗中曾如此感叹:

似乎一切源于一种广博的精神,

用我们古代的优雅来调味,

而非哥特式的平淡无味:

那些蒙昧年代的可憎怪物,

在未开化中涌出的激流。

“哥特式”这一术语也被应用于绘画领域,例如1689年皮埃尔-约瑟夫·德·海兹在《艾克斯艺术珍品》中谈到一幅《圣母领报》时,就将其称作“一幅哥特式绘画”。几十年后,让-艾马尔·皮根纽尔·德·拉福斯面对这幅画时对这一评价感到茫然不解,这幅《圣母领报》现在被鉴定为巴特勒梅·德·艾克的作品。

1684年,罗杰·德·彼勒在其《绘画实践的要素》中完美阐释了“哥特式”这一概念:“德意志风格通常被称作哥特式风格。它所表现的不是经过提炼的自然,而是人们平日所见的自然,保留了它的全部缺陷。”根据这一概念,哥特式风格表现的是不完美的、令人不安的,甚至包含敌意的自然。1753年,马克-安托万·洛吉耶在《论建筑》中就曾呼吁人们抛弃“荒唐浮夸的哥特式和阿拉伯式风格,代之以优雅壮丽的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风格”。

摘自《十五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欧洲的艺术》

全球艺术史

〔意大利〕弗雷德里克·埃尔西格 著

李耀琳 译

古吴轩出版社 凤凰壹力

“全球艺术史”系列丛书引进自意大利,

是一套全新、开放且系统的世界艺术百科全书,

向读者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创作。

 ★ 意大利艺术史教授弗雷德里克·埃尔西格回溯15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欧洲的艺术发展史。

 ★ 15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欧洲的艺术,即勃艮第公国、神圣罗马帝国(主要是日耳曼地区)以及法兰西王国的艺术。这一地理范围突出了这些在政治和历史上相联系的地区在艺术文化方面所显示出的相似之处。

 ★ 作者尝试对历史背景进行条分缕析,综合运用在研究建筑和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所有技巧和方法,并采用艺术地理学进行分析,以彰显阿尔卑斯山以北广阔区域的相对整体性以及该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在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时各自表现出的独特性。

 ★ 本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勃艮第宫廷文化的影响,重点分析菲利普三世(好人菲利普)统治下的光荣时代(1419—1467),以扬·凡·艾克为代表的绘画风格;第二部分则研究在大胆查理当政时期(1467—1477)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1477—1519),以希罗尼穆斯·博斯为代表的新艺术风格,以及勃艮第地区的艺术所发生的变化。

 ★ 书中附有63幅图片,其中随文黑白插图12幅,彩图51幅。

 ★ 作者对51幅高清彩图作品,包括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和建筑等,逐一进行鉴赏评析,参考了许多文献,从历史背景、艺术家名望、文化传统、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

 ★ 圆脊精装,纯质用纸,印刷精良,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埃尔西格,瑞士日内瓦大学艺术史教授。作为北欧绘画艺术专家,他曾多次参与策划艺术展览,并出版《十五世纪的法国绘画》等多部相关著作。目前在法国研究十六世纪的绘画艺术。

译者简介

李耀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意大利语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研究,曾在意大利企业担任翻译。

内容简介

《十五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欧洲的艺术》讲述了15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欧洲的艺术,即勃艮第公国、神圣罗马帝国(主要是日耳曼地区)以及法兰西王国的艺术。这一地理范围突出了这些在政治和历史上相联系的地区在艺术文化方面所显示出的相似之处。作者尝试对历史背景进行条分缕析,将本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勃艮第宫廷文化的影响,重点分析菲利普三世(好人菲利普)统治下的光荣时代(1419—1467),以扬·凡·艾克为代表的绘画风格;第二部分则研究在大胆查理当政时期(1467—1477)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1477—1519),以希罗尼穆斯·博斯为代表的新艺术风格,以及勃艮第地区的艺术所发生的变化。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1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