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之所以强调人性有两极,是发现有些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夏凤凰壹 2024-05-07 21:39:13

但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整合的技巧——内省、更广泛意义上的智力开发、爱、创造、幽默以及悲剧、戏剧、美术。我猜想今后我们会比以前更加关注这些整合技巧的研究。

此外,我认为,存在主义之所以强调人性有两极,是因为发现有些问题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

5.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自然地要关心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理想、真实、完美,或者有神性的人,也会思考如何从人的现实情况出发去探讨其潜能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这只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提出一个古老且还未有答案的问题:“心理治疗、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真相和问题。实际上,要对“真正的人”的内涵进行描述,一定会提到一点,即“真正的人”通过自我成长,与其所处的社会,事实上是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了全新的关系。他不仅在各个方面超越自己,也超越了其所处的文化。他摆脱了文化对他的束缚。他与自己的文化和社会保持着距离。他具备了更多的物种归属感,而舍弃了地方社群的归属感。我感觉,很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会觉得我的观点难以接受,因此我相信在这个领域将会产生意见分歧。

6. 我们应该像欧洲学者那样,更强调和关注他们所谓的“哲学人类学”。对人的本质进行界定,找出区分人与其他物种、人与其他物体、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本质差别是什么。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也就是说,一旦不具备该特征,就不能称为人)是什么。

整体上,美国心理学家还未涉及这一问题。美国的各类行为主义理论无法提供相关答案,至少是不能提供可以严肃对待的答案。(一个刺激—反应型的人是什么样的?谁希望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呢?)弗洛伊德所描绘的人显然也无法提供合适的答案,因为这个人没有理想,没有可实现的期望,更没有神性。尽管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最完整的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体系,但当代自我心理学家发现该体系与人的本性问题并不相关。

7. 关于自我成长的路径,欧洲心理学家与美国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的弗洛伊德和自我实现及成长心理学家在谈论自我时,都倾向于说“发现自我”(仿佛自我一直在那里等着被发现)和“找出治疗方法”(仿佛把上层遮盖物掀开,你就能发现隐藏在下面的方法)。当然,那种认为自我是一项工程,完全靠个人选择创建而成,是极端夸张的说法,因为我们知道制度和基因等因素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但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可以通过实证来解决。

8. 我们心理学家一直在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人格中的责任感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勇气和个人意志的概念问题。这些概念问题也许与当前心理分析师所谓的“自我力量”相近。

9. 奥尔波特曾号召美国心理学家从事个例心理学研究,但目前这方面进展缓慢,即便是临床心理学家也没有做相关研究。但现在现象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都在推动我们朝这个研究方向努力,且我们很难拒绝。事实上,我认为,从理论上讲,这是不可能拒绝的。如果个体的特殊性研究与我们已有的科学知识不相符,那整个心理科学概念的可靠性就更糟糕了。如此,整个心理学科都不得不经历重建。

10. 现象学在美国心理学史上曾经有过一席之地,但整体来看,现已没落。欧洲的现象学家用极其细致烦琐的演示,应该能重新教会我们理解他人的最好方式(或者至少为了某些必要目的)是从对方的世界观出发,从他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当然,这对任何一门秉持实证哲学理念的科学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

摘自《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

〔美国〕亚伯拉罕·H. 马斯洛 著

朱海燕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成名作《动机与人格》续篇

探讨自我实现与自我成长理论的心理学著作

首次尝试将“健康及成长心理学”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分析动力学”统一,掀起一场心理学的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突破与扬弃,开辟了心理学的新方向。

 ※ 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石,这些思想在《存在心理学探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本书中,马斯洛对人的基本需要、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等思想进行了阐释。这些思想从心理学上巩固了对人性的信念,强调了人的尊严。本书影响深远,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举足轻重,还被广泛应用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之中。

 ※ 亚伯拉罕·H. 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心理学作品,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我们深入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经典读物。

 ※ 本书由马斯洛的多篇演讲稿汇编而成,文字满怀激情、偏僻入里。本书属于“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中的一册,本系列丛书选取马斯洛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四部作品,全新译本,装帧精致。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代表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译者简介

朱海燕,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担任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网站的翻译、编辑,并翻译出版过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54年至1960年间发表的14篇重要演讲稿、论文。马斯洛结合多年搜集的临床资料,探讨成长及自我实现理论,其中包括匮乏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防御与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为促进、保持精神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0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