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夏凤凰壹 2024-04-05 03:29:25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乌〕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我父亲有八首《扫墓竹枝词》:

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

家人预理上坟事,五日前头折纸钱。

风柔日丽艳阳天,老幼人人笑口开。

三岁玉儿娇小甚,也教抱上画船来。

双双画桨荡轻波,一路春风笑语和。

望见坟前堤岸上,松阴更比去年多。

壶榼纷陈拜跪忙,闲来坐憩树阴凉。

村姑三五来窥看,中有谁家新嫁娘。

周围堤岸视桑麻,剪去枯藤只剩花。

更有儿童知算计,松球拾得去煎茶。

荆榛坡上试跻攀,极目云烟杳霭闲,

恰得村夫遥指处,如烟如雾是含山。

纸灰扬起满林风,杯酒空浇奠已终。

却觅儿童归去也,红裳遥在菜花中。

解将锦缆趁斜晖,水上蜻蜓逐队飞。

赢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载得满船归。

这里的“三岁玉儿”,就是现在执笔写此文的七十老翁。我的小名叫作“慈玉”。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做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作“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做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做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作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无限的同情。

《丰子恺·我们一家》

书名:丰子恺·我们一家

著者:丰子恺著/绘

编者:杨朝婴 宋雪君 杨子耘编

书号:9787542673862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2021.7

定价:90.00元

“国宝级”文艺大师、“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丰子恺

文画双绝,他是天才画家,是天才散文家

再耀眼的星也有回程的轨道,再卓越的人也有牵系的故土、慰心的亲情

编辑推荐

丰子恺的“我们一家” 故事由石门湾出发,经缘缘堂迭起,在日月楼延续

辗转与安定之间,书写一个平凡家庭不平凡的百味生活和有情人生

四十篇随笔式散文,呈现丰子恺成长之路,为人子至为人父的人生“升级”之路:

感怀人生摇荡,眷恋故土故人,趣谈儿时生活,速写亲友小像,回忆学画往事,漫谈求学旅程,养娃、带娃、教娃、哄娃,记录“兼母的父”的日常……

百幅有关家人的谐趣漫画,儿女情长,舐犊情深:

记事,意味隽永,记人,童真童趣,纵使生活吻之以痛,丰子恺的笔墨间依然是积极而温慈的,跃然纸上的,依然是可爱之人、可爱之物。

他以孩童般纯净污垢的心眼看世界,世事尽管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以有情的心,读世界的美,绘出心底的爱。

百幅家庭珍贵影像,配以子女儿孙口述式追忆,真挚可感:

随笔、漫画、影像、口述彼此相映成趣。随笔是漫画的原型,漫画赋予随笔以生动,影像对接随笔和漫画中的现实人生,口述文字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四者互为补充,构筑别样的阅读体验

由丰子恺外孙杨子耘先生审定并作序,选篇精优,版本权威。

创新穿插式排版,打造全新的阅读视角和多样化阅读模式,推陈出新。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音乐和美术教学。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画作造型简括,画风朴实。擅散文和诗词,隽永疏朗,别有一体。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丰子恺有关其家庭和家人的文集。在这本书里,丰子恺暂时卸下“一代大师”的荣耀和光环,回归朴质平凡的家庭生活。丰子恺人生的不同阶段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年为子,青年为父,晚年乐享天伦,经历平凡家庭同样的幸福和烦恼,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关怀。“我的父辈”记叙了丰子恺父母一辈的故事,“丰姓只此一家”是他对儿时光阴以及同辈亲友轶事的追忆,“我的孩子们”记录了他陪伴儿女及孙辈成长的点滴。

书中插入丰子恺为孩子们绘制的漫画,孩子生活中的点滴和瞬间被定格,妙趣横生;结合家人不同时期的珍贵老照片,如数家珍;再穿插其子女亲眷口述式的追忆,真挚可感,从中可见丰子恺对家人的笃厚深情,以及对子女儿孙细腻而深沉的爱。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0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