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齐白石看上朋友家18岁保姆,为示好画了一幅画如今卖了9千万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2-10 10:46:50

齐白石的艺术起步

齐白石的早期绘画生涯始于湖南的一个小村庄,他在那里的蒙学学习识字和基本知识。这个学校由他的外祖父周雨若经营,是一个简陋的教室,屋子里摆着几张破旧的桌子和长凳。墙上挂着一些朴素的神像和历史人物的画像,这些画像成了小齐白石初试画笔的对象。

他开始时只是模仿,用炭块在旧报纸上描摹那些挂墙的神像。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留下来,专心致志地画上几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线条逐渐流畅,色彩感也开始显现。外祖父看到了他的努力和天分,便从镇上的书店里带回来一些更专业的画材,包括绢布、毛笔和墨水。

齐白石开始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将这些真实的景象带到画布上。他常去村子附近的田野和溪流边走动,观察牛马如何低头吃草,鸡鸭如何嬉戏水边,然后回家尽力将这些动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他的画作中的牛马不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活灵活现,仿佛随时都会从纸上走下来。

齐白石的花鸟画也逐渐成型。他喜欢画蜻蜓停在荷叶边的瞬间,或是蝴蝶穿梭在花丛中的轻盈。这些画作显示出他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北漂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1919年,齐白石带着他多年积累的画技和作品,离开家乡湘潭,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在北京,他最初选择在琉璃厂这一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安顿下来。琉璃厂一带汇聚了许多书画商人、收藏家和文化人士,他们对齐白石这样有才华的画家表现出浓厚兴趣。齐白石的画风以生动的笔触和清新自然的主题吸引了不少目光,渐渐有人慕名而来购买他的作品。

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齐白石结识了胡南湖。胡南湖,号鄂公,是一位文人学者,年纪轻轻便在文化圈内小有名气。他出身书香世家,学识渊博,又与达官显贵及文化名流交往密切。胡南湖对艺术品有着极高的鉴赏能力,尤其钟情于传统水墨画。见到齐白石的作品后,他立刻对这种简约又不失生动的画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主动与齐白石交谈。

胡南湖经常带朋友到齐白石的画室。他时常坐在画桌旁,一边看齐白石作画,一边同来访者热烈讨论。这种互动无形中为齐白石搭建了一个与更多人接触的平台。在胡南湖的引荐下,齐白石陆续认识了许多文化名流和社会贤达。

特殊的交换与婚姻

胡宝珠是1917年进入胡家的,当时她只有15岁,模样清秀,说话柔和,做事又干净利落,深得胡老太太的喜爱。时间久了,胡老太太对这个丫头越看越满意,甚至将她认作了干女儿。胡宝珠的地位因此在胡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再只是普通的佣人,而是像半个家人一样受到礼遇。等到胡宝珠18岁时,胡老太太开始为她的未来着想,希望能为她找个稳重可靠的人家。

这一天,胡南湖照例到齐白石的画室探访。齐白石正在画一幅《扁豆》,画上几根藤蔓蜿蜒展开,叶片饱满,豆荚清新,充满了自然的生机。胡南湖看着画作,忍不住走近细看,他对齐白石的画风向来欣赏,这次更是被画中的活力和韵味吸引。他站在一旁静静观看,脑海中突然想起母亲最近提到的事:给胡宝珠找一个好归宿。

胡南湖对齐白石的画作赞赏有加,也想到这或许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机会。胡家希望胡宝珠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而齐白石在北京也需要更好的家庭支持。他回到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胡老太太,提到齐白石人品端正,才华出众,虽然年纪稍大,但在画坛地位稳固,完全可以托付胡宝珠的终身。胡老太太听后,对齐白石的印象颇好,觉得这是个值得考虑的人选。

胡南湖随后找来胡宝珠,向她说起此事。他细致地讲述了齐白石的为人和成就,提到母亲的建议和自己的看法。他让胡宝珠自己做决定,表示如果她同意,这将是一个体面的安排。胡宝珠听了家人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安排。

《福祚繁华》与扶正仪式的意义

在征得胡老太太和胡宝珠的同意后,胡南湖正式将胡宝珠送到了齐白石家中。胡宝珠性格温和,举止得体,来到齐家后迅速融入了新的家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对这段婚事的重视,齐白石如约将那幅精心绘制的《扁豆》赠予胡南湖。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用了整整四天的时间,以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创作了一幅新的大作。这幅画包含了丰盈的果实、盛开的花卉和栩栩如生的飞禽,寓意吉祥、繁荣和美满,齐白石将它命名为《福祚繁华》。

《福祚繁华》这幅作品流传至今,成为齐白石艺术生涯的重要代表之一。2018年,这幅画作出现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拍卖前,专家估价在8000万到1.2亿元之间,最终以92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成为当时的热点。

1941年,齐白石的原配夫人陈春君在湘潭老家病逝。消息传来,齐白石悲痛之余,迅速回乡处理了相关事宜。陈春君是齐白石在早年艰苦岁月中一直陪伴左右的妻子,两人育有子女,情感深厚。

几个月后,齐白石决定为胡宝珠举行一场正式的扶正仪式。他选择在北平著名的庆林春饭庄设宴,并邀请了许多好友前来见证,包括画坛名人胡佩衡、陈半丁和王雪涛等人。齐白石在宴会上正式宣布胡宝珠的扶正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宝珠的角色逐渐从生活助手转变为艺术创作的得力助手。齐白石作画时,她常在一旁磨墨、取水、调色,把画室整理得井井有条。齐白石作画用墨讲究浓淡相宜,用水时需把握精准分量,胡宝珠在协助过程中,对这些细节有了敏锐的直觉。她经常观察齐白石如何起笔、收笔,以及如何通过几笔简单的勾勒让画面生动起来。

胡宝珠耳濡目染,见多了齐白石的作品后,也开始对画作的优劣有了直观的感知。齐白石在创作完成后,只要画室没有其他人,他就会让胡宝珠先看画,并请她说出自己的看法。胡宝珠并非专业画家,但她的观察力和直觉常能指出画作中笔法的细腻或粗糙之处。

对抗假冒作品的坚持

齐白石在画坛成名后,随着他作品的价值不断提升,市面上冒用他名义的赝品也逐渐增多。这些假画模仿他的风格和题材,试图混淆视听,以谋取高额利润。虽然赝品大多粗制滥造,但它们的存在却对艺术市场和收藏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一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拜访齐白石时,提到有位朋友刚刚以二百两银子的高价购入了一幅署名“齐白石”的《春耕图》。这幅画以春耕为主题,画中牛耕田、农夫劳作,构图充满生活气息。梅兰芳的朋友对这幅画非常满意,还特意请梅兰芳帮忙找齐白石核实画作的背景和故事。

齐白石接过画仔细端详了片刻,立刻指出这是赝品。他一一分析了画中的问题:画中牛的体态僵硬,缺乏自然流动感;农夫的姿势刻板,线条处理生疏;题款的字迹也明显与他的书法风格相去甚远。

面对这件事,齐白石主动提出以自己的真迹替换朋友的赝品,不仅如此,还亲自拿起毛笔,为梅兰芳的朋友重新创作了一幅新的《春耕图》。这幅画描绘了春天田间的繁忙景象:农夫弯腰扶犁,两头壮实的牛正用力前行,远处稻田一片生机盎然。

完成后,他在画作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并将画作交给梅兰芳。齐白石叮嘱道:“这幅画不要裱了,直接交给你的朋友。请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希望他能够谅解。”他还提出愿意将那幅赝品买回,以免它继续流入市场,误导更多人。

这件事传开后,许多人对齐白石的举动表示钦佩。在随后的日子里,齐白石继续关注假画问题,他发现赝品后,常常会主动出资买下,将其妥善处理,以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影响。而那幅重新创作的《春耕图》,后来也成为齐白石真迹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人津津乐道。

参考资料:[1]朱天曙.论齐白石篆刻中的用字来源与艺术化变形手法[J].中国书画,2024(2):10-13

0 阅读:1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