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将,是非功过,盖棺定论。然而以下五大名将,身后是是非非,后世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千秋功过,至今犹为纠葛。
1.胡宗宪胡宗宪
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进士及第,多权术,幸功名。历任知县,先后以御史巡按宣大、湖广,明世宗钦点出任浙江巡按御史。治军有方,重用戚继光、俞大就一班名将。善待宾客,眷养异士,施之于恩赏,亦得其死力。剿抚兼施,擒汪直、杀徐海、斩陈东,平息两浙倭患,威权震于东南。然而胡宗完为严嵩义子赵文华举荐而屡屡升迁,在朝大臣,皆目为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势,胡宗宪处境岌岌可危。
1562年,受严嵩案牵连,胡宗宪前后二次下狱,最终在狱中自杀身亡,时年54岁。
胡宗宪与于谦并称为“功勋最著者二臣。”然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其人品备受争议。而平倭之时,有杀降之嫌。是以大功告成之日,亦厄运降临之时。
东汉名将,百战灭羌,勋烈独昭。然而晚年依附宦官,最终受权宦王甫牵连,坐罪下狱,饮鸩而死。段熲、胡宗宪皆所谓名节不终,异世同亡,令人叹息。
2.李成梁李成梁是辽宁铁岭人,英毅骁健,有大将之才。起家险山参将,官至辽东总兵,镇辽二十二年,抵御蒙古、遏制女真,守边开疆。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有明一代,二百年来未有。“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而奢侈无度,虚报军功,为言官弹劾。以地孤悬难守,弃宽旬六堡,为时论所非。
1615年,李成梁卒于北京,享年90岁。
李成梁一生戎马,身经百战,屡立军功,夷虏惮其威名,辽东赖其保障。或以李成梁割地媚虏,开门揖盗,养虎自贻,始作祸本乱源。然而“李氏之盛衰,即辽事之兴坏系焉。”
3.袁崇焕袁崇焕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一说广西藤县)人,进士及第。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以边才自许。起家邵武知县,赴辽东效命,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率师于北京城下击退后金皇太极大军,却中皇太极反间之计。
1630年,崇祯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时年47岁。兄弟妻儿流放福建。
袁崇焕内毁于阉竖,外罹于反间,“力捍危疆,而身死门灭”。其“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麻”、“坚请入城”诸罪,真假莫辨,论史者如何妄断,是非功过,尤为纠葛。
4.洪承畴洪承畴是福建南安人,进士及第,累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镇压农民起义,晋升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出任蓟辽总督,率13万大军出关,松棉之战,兵败身俘,失节降清。
清军入关定鼎,洪承畴以秘书院太学士,南下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土,取中原、抚江南。1653年,奉命以经略大学士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所至戡定。永历帝逃入缅甸,洪承畴不欲穷追,以是罢兵柄,入京官至武英殿大学士,1665年去世,终年73岁。追赠少师,谥号文襄。
洪承畴仕明仕清,戎马一生,出入将相。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不失为开国良辅。
5.施琅施琅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朝总兵郑芝龙部将,“少有识度,膂力过人,通阵法,善水战,谙晓海中风候”。清军平定福建之时,施琅从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招揽,归隶麾下,成为郑军虎将。因与郑成功交恶,致其父亲、弟弟被杀,再次降清。历任同安副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率军于海门击败郑经,收复浯屿、海门,加右都督。献策攻台,授靖海将军。三次率军攻台失利,入京任内大臣。后复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率水师攻克澎湖,招抚郑氏,终于收复台湾。并以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促成康熙帝置台湾府,隶隶福建省管辖。
施琅以花甲之年,一战而克,平定台湾,其功甚大,足以流芳百世。故有“平台千古、复台千古;羝氏一人、施氏一人”之语。或曰:“施琅为郑氏旧将,得罪归清,有伍员之怨,而为灭楚之谋,遂覆明社。”其中是非功过,后世见仁见智而已。
1696年,施琅逝世,终年76岁。追赠太子少傅,谥号襄庄。
图片来自网络!
堕落天使
大清英雄袁嘟嘟也配在列?
弥漫
无论将相,儒家喜欢就可能言过其实,儒家不喜则可能被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