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鹏打一仗牺牲三位团级十多位营级,9个连打光,为何还受到表扬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4-05-29 02:19:56

在辽宁锦州黑山县励家镇,矗立着一座高7.5米,呈方椎体砖石水泥结构的纪念塔,塔尖上有一枚镰刀锤头标志的红色五角星,塔身四面均镌刻题词,正面为“辽西战役烈士纪念塔”,背面为“功在人民,虽死犹荣,为人类解放奋斗箴行,光荣不朽”。一侧为“革命烈士 万古流芳”,另一侧的碑文上书:

辽西战役是四野最后全歼东北敌军最大之战役。43军在四野首长整个战役指挥下,奉命率领两个师向黑山以南挺进并抓住敌人,阻止援救,防止敌六十军向沈阳营口回窜之企图,终在黑山县以南地区与敌遭遇,经过一昼两夜之激战,数度肉搏,以少胜多,以坚决英勇顽强地战斗精神,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任务,对此役全歼敌军有着极大之意义。烈士们,安息吧!你们的代价是永垂不朽的。

由于此役发生地当时的名称叫励家窝棚,所以,这场战役史称“励家窝棚堵截战”。我们知道,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最重要、最关键,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战役,不仅解放东北全境,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更重要的是我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辽沈战役的过程中有4场硬仗、恶仗、关键仗,那便是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和今天我们重点要介绍的励家窝棚堵截战。

1948年10月,锦州、长春的相继解放,给东北国民党军以致命打击。气急败坏的老蒋命令滞留在辽西彰武的东北国军主力廖耀湘兵团全力向黑山、大虎山方向进攻,企图重新占领锦州,打通东北总撤退的陆上通道。

廖耀湘率领新6军是1946年春从秦皇岛登陆进入东北战场,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我军是打游击出身,不适应平原地带的大兵团战役,面对拥有装备优势,凭借着得心应手的重炮+坦克作战模式的国军,我军有点应接不暇,一度被敌人赶着跑。而顺风顺水的廖耀湘颇有点春风得意,很快就得到提拔,成为第9兵团司令官。

廖耀湘这个第9兵团,号称国军三大主力兵团,首先是人员方面,下辖“新1军、新3军、新6军、第49军、第52军、以及第71军,合计6个军,18个师”,兵力超过十万人。武器装备方面,堪称精良,除了第71军是日械军外,其余四个军都是全副美式装备,同时,还配备了一个汽车团和2个重炮团,清一色的大口径美式和日式150重榴弹炮,其装备水平堪称国军之最,在东北战区,这支部队压箱底的王牌部队,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再说9兵团司令长官廖耀湘,湖南邵阳人,正宗的先说科班出身,拥有黄埔和法国圣西尔军校的双重学历,对中、西方的军事思想均颇有研究,并理解极深,深到什么程度呢?就拿当年他拿我国传统的八阵图与马奇诺防线放在一起研究时说过的话:马其诺防线虽然坚固,但缺乏变通,不足为凭。可见其独到的见解。而且,他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那类人,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后来的昆仑关大捷,再转战缅甸,曾歼灭日军中号称“南亚丛林之王”的第18师团,拿到了二战金质自由勋章,甚至还有个外号叫“中国的巴顿”。理论和实践都绝对的一流。

在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将官中,廖耀湘一度光环护体、声名显赫,靠的就是手头这支极有价值的战略机动部队,他的队伍装备好,步炮协同、火力配置、营连进攻和互相掩护的能力一流,唯一的弱点就是不敢拼刺刀,不敢夜战。最终导致在这次战役中全军覆没。

廖耀湘兵团接到命令后,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要知道,打运动战是我军的强项,眼看处于我军的全面包围之中,一仗败了又掉转头向其它方向突围,他感觉前路走不通,准备撤回沈阳,同时,想拼命在励家窝棚撕开一条口子,逃出生天,得知这一消息后,我英雄的六纵仅以二个师的兵力,在这一带组织坚守防御,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从而切断了廖兵团的退路。

为了赶在敌人的前头,6纵立即强行军20个小时,部队把干粮袋、被服全部扔了,仅带着武器,轻装上阵,行程多公里,终于在这里组织防御,这个时候,退路被断的廖兵团孤注一掷,先是集中重炮猛轰,再是步兵潮水般冲锋,一波接着一波。这一地区都是平原,只有一些村庄的房屋可以依托,地形非常不利于防守。草草构筑的野战工事很快就被炮火摧毁。守卫车站的一个团1昼夜打退敌军14次进攻。

我军指战员们死守阵地不退,战壕被轰平就跳进弹坑里打,子弹打光了就到敌尸上寻找。轻伤员不包扎,重伤员不下火线。46团的指挥员全部靠前指挥。团政委张天涛、参谋长程远茂、1营营长何仑元、2营营长贾连科等英勇牺牲。2连指导员孟宪竟率领2排,在打退敌人十多次冲锋后全部战死,但敌人再也不敢向这块阵地进攻,他们不相信阵地上已经没有活人了。

要知道,此时的廖耀湘兵团十万大军,我六纵二个师仅2万人,敌我兵力对比几乎5:1,更重要的是敌人有火炮,坦克等重武器,我们老远奔袭而来只有轻武器,却能把这些号称王牌的廖兵团军牢牢堵截在励家窝棚地域达三十多个小时,为我军主力打大歼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态势。我英雄的六纵牺牲三位团级十多位营级9个连打光,二千一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黑土地,可见其战况之惨烈。

经过三天时间,四野已经部署完毕,十纵拦截敌人,五纵,六纵围追敌人,1纵,3纵,7纵,8纵,9纵从敌人的两侧发动进攻,敌军总溃退,各纵队都下了命令:不许吃饭、睡觉和休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十万大军被包围在方圆几十里的狭小范围内,不断被分割围歼,各部队建制跑乱了,东北野战我军如洪水决堤,敌军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纷纷举手投降。战斗已经不分前方和后方,机关后勤人员、伙夫、担架员等,人人上阵抓俘虏、缴枪,经过40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斗基本结束,廖耀湘兵团被全部消灭。

励家窝棚堵截战,打得顽强,虽然牺牲三位团级十多位营级9个连打光,但上级并并没有批评指挥人员,还高度称赞其打得好,重点表现在采取灵活性的战术,突击、迂回、包围、歼灭,保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让敌人不知虚实,最后形成并门打狗的格局。

不过,这场战役虽然打得好,但由于真正一线指挥作战的人是黄永胜和李作鹏两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次战斗后来也就很少宣扬。即使后来被人们称为“史实”片的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也选择性地忽略这一战役。后来有记者去问尚未离世的大决战亲自参与作战指挥的李作鹏对该影片的评价,他显得颇为鄙夷地回答三个字:假,太假。

不过,随着后来开革开放的深入,时势发生发变化,大家对战场上的英雄人物的苛求越来越小,针对这场战斗的细节,一些老兵回忆当年李作鹏指挥作战时的情形,才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场战斗对整个辽沈战役的影响。

在这场著名的堵截战中,精明强干,指挥果断的李作鹏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率东野六纵由彰武、新立屯掉头南下,强行军向台安疾进,以堵截廖耀湘兵团南逃营口,他亲自率领46团前卫营跟进,达北宁线,于姚家窝棚遇敌。霎时,枪炮声大作。李作鹏披大衣凝视片刻,遂下令停止前进,阻击正面之敌。

当时,他接林总来电:“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李作鹏回电曰:“敌人主力于此,我们就在这里打。”并命令部队迅速抢占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果然如李作鹏所料,廖耀湘已改变南出营口计划,决定东退沈阳,正遇李作鹏阻击。

李作鹏立即命令16师及18师,阻敌三个军之攻击,为辽沈战役全歼廖耀湘兵团立下首功。对此,有人问李作鹏,问他如何知道是这支要逃跑的敌人的主力?也有可能是散兵游勇呢,李作鹏笑答:“枪一响,便知之。杂牌部队没有这么猛烈的枪炮声!”可见他指挥作战的判断是下了功夫的。

是役敌我双方的部队打得十分激烈,李作鹏向来是靠前指挥,他把指挥所设于一离战场最近的一个农家,披大衣坐炕上指挥。此时枪炮声越打越激烈,炮弹落在四周,震动房屋,手下传达命令的诸工作人员皆惊慌,单李作鹏面不改色,纹丝不动。大家看到指挥官如此镇定,稳定了情绪,各司其职做好工作。

激烈的战斗打了一个晚上,那天太阳刚出山的时候,一支敌人的骑兵约三四百人,被打散了慌不择路地窜进了李作鹏指挥机关附近,李作鹏沉着应战一场令下,师直警卫部队和所有机关人员有枪的拿枪,没有枪的拿棍子、拿扁担,拿镰刀,炊事员也举起了菜刀,棍锄在手皆兵器,男女宣传员、医生护士、赶大车的,抬担架的民工,人人都参加战斗。而这边敌人一见我军冲来,人人高呼“缴枪不杀!举起手来!”敌人没有看清他们这些人手中是什么武器,甚至还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呢,吓得魂飞魄散,便下马当了俘虏。

这下可把赶大车参战的一些民工乐坏了,他们把缴获的冲锋枪挂在脖子上,把缴获的战马套在车上。这一天李作鹏看见一名中年民工,一边耐心地洗刷战马身上的泥土,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马呀,马呀,你现在也解放了,过去跟着反动派受累还受罪,挨枪子,现在跟咱支援全东北解放,看你多光荣呀!!说得李作鹏笑得十分开怀。

其实,李作鹏真正指挥大规模的战役,也就是励家窝棚堵截战,因为此前他指挥战斗在当时大型战争中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他李作鹏15岁参加红军,因人长得比较高大,加上有点文化知识,脑子很灵活,人比较机灵,听话,还有跑步速度特别快,腿很勤,对数据比较敏感,记忆力也好,更重要的是性格很沉稳,平时话不多,属于做多说少的那种人,当兵后大都是从事辅助性的工作,比如传令兵、译电员、参谋人员等等。

不过,他当传令兵他做得很出色,因为那个年代的打仗,不像现代战争的高精关端科技,特别是通讯技术,上级到基层一线的作战命令,靠的是人体物理传送,炮火纷飞,枪弹无眼,打起仗来,人家都躲在战壕中,传令兵一个人越战壕,爬山岗,跑到前线指挥官面前传达命令也并不容易。连续几次胜仗,他便脱颖而出,成了红军高层领导人的贴身警卫。这时的李作鹏威风八面,单一说挎在他身上的枪,同他一块当红军的小伙伴们,当时大都配的红缨枪或者大刀,个别人发了支汉阳造,有几发子弹,已经是件骄傲的事情,但他却当年红军极其罕见的德式手提机关枪(类似冲锋枪),每到一处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称他“御前带刀侍卫”。后派他到红军大学无线电专业。

红军时期无线电绝对是最顶尖的技术,被领导人称之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学业有成的李作鹏担任了军委二局机要员,虽然级别只是排级干部,但可以算是队伍中的重要人物了,很快就升任到了科长。后又在中革军委二局当参谋、译校科科长,是我军最早的一批情报侦听破译人员,对长征途中的红军能顺利到达陕北立了功。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李作鹏从抗大毕业后,出任的工作是军队参训队队长,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这一阶段指挥的战斗大都是几十人规模的剿匪之类的战斗,就说他眼睛受伤的山东梁山独山庄,夜袭日军这次战役,他也只率领一个连的队伍参加战斗。

因日军炮弹落在他身旁,爆炸的气浪猛地将他掀倒在地,随后又落下数发炮弹。这炮弹与平时的不一样,很是怪异:爆炸声音不是很响,爆炸后冒出大量灰黄色烟雾。李作鹏双眼立即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刺痛,泪流不止。原来是催泪弹。他感觉身体没有其他部位受伤,就赶紧爬起来,离开烟雾笼罩的地段,追赶部队。后因眼睛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一只眼睛看不见东西。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1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刚进入东北时形势是严重而复杂的,比如精锐部队廖耀湘兵团,全部美械装备,并以军为单位沿北宁线逐步推进,抢占,点线及两侧的城市。我军则是由各方远道而来,又经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减员未经补充,武器未获改善。气候严寒,没有防寒服装,又无根据地。

后来担任纵队副司令员的李作鹏,才真正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这期间他执行字方针战略即“等、忍、狠”。等就是等机会,抓住敌人的弱战,忍就是不计划一时的得失,狠就是要集中力量狠狠打击敌人,力争全歼敌人,果然,这次他指挥的励家窝棚堵截战打出了水平,他率领的队伍也受到嘉奖。

战后,李作鹏手下的部队有授予“英雄连”“钢铁连”“突击连”等殊荣,辽沈战役之后,他率领的这支部队改编为43军,他也成为军长,而这支部队从东北一起打到海南岛,自励家窝棚堵截战后,他的作战风格进一步提升,打仗注重灵活,强调事先做好周密部署计划,因此,常常能以较小的损失,取得较大的胜利,并获取大量的缴获战利品,整个作战风格行云流水,不拖沓、不冒险、不打死仗、硬仗。特别是在后来的解放海南岛等战役中,取得了引以为傲的战绩,建国后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的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0 阅读:0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