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他的父亲名叫寇相,是后晋开运年间魏王府的记室参军。寇准少年英俊豪迈,熟读《春秋》三传。十九岁时考取进士,宋太宗录取进士,常常到殿前的平台亲自面试提问。对太年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担心阅历太浅,经验不足。因此有人就给寇准出主意说,你可以谎报年龄。但是寇准却说,我刚刚踏上仕途,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后来寇准被任命为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知县。他在就任知县期间,每到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的时候,他不是匆忙派发公文,差人到乡间村户催收,而只是开列县中应该纳税和服役者的住址、姓名,张贴到县衙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经过,将消息自觉的传遍了全县,老百姓没有拖延不交税的。
寇准因政绩被提拔为殿中丞,鄜州通判。恰逢宋太宗下诏让百官上书议论国家大事,寇准就大胆地陈说自己对国事的见解,宋太宗为此对他很是赏识。
有一次,他在朝廷奏事,说话不合太宗皇帝的心意,太宗一怒而起,就要离开,寇准急忙上前拉住了太宗的衣服,让他重新坐下来,继续陈说自己的观点,直到事情解决为止,他才退下。宋太宗对寇准一心为国的精神十分赞许,他对大臣们说:有寇准在我身边,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征一样!
公元991年春天,全国出现大面积的干旱,灾情十分严重。宋太宗召见亲近的大臣商议对策,让大家说说近期朝廷上下处理朝政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因而触怒了上天,降下了大旱,惩罚我的子民。大臣们都说,天下出现旱情是上天安排好的,与政事无关。而寇准却说,《洪范》一书中记载,天和人之间,互相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出现了大旱灾,说明我朝执行刑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宋太宗一听就很恼火,认为寇准在故意埋汰自己,气冲冲地起身就退入了宫中。但是不一会,心绪平静下来后,他又召见了寇准单独询问他:你认为什么地方存在不公平呢?寇准说,请把中枢和枢密院的大臣召来,一问便知!宋太宗马上下诏,召两府的大臣入宫。
当着两府的大臣的面儿,寇准才说道:不久之前,祖吉、王淮都因违法接受贿赂而被治罪,但是贪赃数量少的祖吉被杀掉了,而应该严惩的王淮却因为他是参政王沔的弟弟,侵占自己主管的财务达到千万元,反而只受了杖刑的惩罚,而且不久还恢复了原职,这不是赤裸裸的执法不公吗?
宋太宗严肃地向王沔询问此事,王沔叩头谢罪。太宗狠狠地训斥了王沔,也因此明白了寇准是朝廷可以信任的人,太宗很快就任命了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院副使,不久又提拔寇准任同知枢密院事。
寇准与知枢密院事张逊多次为一些国事在太宗面前争执,有一天寇准和温仲舒同行,在上朝的途中碰到了个狂人迎着他们骑着的马高呼万岁。此事非同小可!掌管左金吾的王宾与张逊向来关系密切,张逊就唆使他向太宗报告这件事。企图诬陷寇准有僭越之嫌。寇准提出有温仲舒作证,他根本没有什么违规之举。为了向寇准施压,张逊则坚持让王宾单独向太宗皇帝报告。言辞犀利,步步紧逼。两个人还互相指责对方的短处。宋太宗一怒之下,把张逊降职,同时也罢免了寇准的同知枢密院事之职。
寇准被贬谪到青州做知州,远离了朝廷。而宋太宗自寇准离开自己的身边后,却十分想念他,并且常常因为寇准不在身边替自己分忧解难而闷闷不乐。于是,第二年宋太宗又下诏调回了寇准,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可见宋太宗对寇准相当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