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出现特务,始于西周厉王时代。周厉王在位时,因不满诸侯贵族对土地的吞并,冒失推行了“专利政策”,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仅是那些贵族,就是普通民众,也对新规下的禁渔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成天在大街上对着周王破口大骂。周厉王听到百姓们的议论声后,勃然大怒:"王怒,下令将这些污蔑他的人全部处死。"以卫之巫为眼线,以监察天下百姓,使之成为自己的眼线。只要是敢于公开表示异议,表示不满的,统统都会被抓住,然后处死。关于特务的最早记载为“卫巫监谤”。说到底,卫巫也不过是周厉王的一条狗,活不了多久。最后,周厉王战败,从此销声匿迹。而情报人员第一次担任官方职务,则是在三国时代。
创于大乱时期:功过参半的曹魏校事。自东汉末期起,政局处于动乱之中。外戚、太监等人纷纷出山,皇帝的权威直线下降。以往的监察机关大都沦为了士族世家的“保护伞”。曹操刚刚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迫切需要扩大自己的声望,建立自己的权力。所以才有了校事官。《太平御览》记载,曹操因“欲广耳目”而任命卢洪、赵达为“校事”。统领兵马。两人都是杀伐决断,心狠手辣之辈。是以,兵曰:“不怕曹公,就怕卢洪;卢洪尚能使我死,赵达却使我死。"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魏校事在军事上的地位是最早的。将其与史实相结合,可见曹操的兵种构成是非常复杂的。除了已经被收编的“青州兵”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军队。而校事的出现,则起到了安定军心,协助曹操稳固江山的作用。
在曹操势力不断膨胀的同时,他所负责的“校事”权也在不断膨胀。监察官员的目标由军人扩大到官员和百姓。监督各种事务。徐邈因私饮而被赵达责罚,而宜阳的刘龟却因私捕而被揭发并处死。不久,校事官的职权日益扩大,使得部分校事官肆意妄为,目无王法。曹丕时代,有一位官员名叫刘慈,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人物。在他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有超过2万人被抓进了监狱。由此可以看出,那时的特务政策是多么的严格,校事的权利是多么的巨大。那本书上说,有一位名叫刘肇的官员,在一次出差中,去了一个县城。让县官拿玉米粮来向他索要好处。但那时候正值旱灾,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刘肇一怒之下,居然在官员面前出言不逊。知府下令将他抓起来,刘肇却有恃无恐地将他赶了出去。谁知魏文帝得知此事后,竟下旨将那地方的知县捉拿归案,处以死刑。最终,这位知府并没有被斩杀,而是被关了十多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校事一家独大的局面,与皇上的强力扶持是分不开的。最后,到了嘉平年间,大臣程晓提出了废校事的建议,在何曾等人的建议下,校事最终被废止。这固然与司马家掌握大势有关,但亦可从一个角度说明,在后来的政局运动中,校事已失势。
人人唾弃的孙吴校事。吴国使用校事,始于孙权时期。吴国的校事,与曹魏的校事相比,是一种“中书典校事”,主要负责审核和呈递给皇上的文书。孙权刚刚登基,正是内忧外患,政治混乱的时候。在吴国,江东地区的士族一直反对孙家的统治。孙权也是一位多疑的君王,便下令统领大军的将领、监军,把自己的老婆拿来做人质。而且还任命了大量的校事,监督着所有的文武百官,一旦有任何的异动,都会被处死。吕壹等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孙权的信赖,私吞财物,诬陷官员。当时的宰相顾雍,将吕壹和他的部下的所作所为,呈报给了孙权。但是吕壹因为有孙权做靠山,所以才会污蔑他,险些将他拖下水。直到嘉禾元年,吕壹才开始怀疑朱据的属下们贪赃枉法,伪造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证据,并且抓了几个嫌疑犯,让他承认自己的罪行。很快,囚犯就被打死了。朱琚以为自己的属下是冤枉的,便命人将他安葬。吕壹便趁此机会,污蔑朱琚,并将自己的话传给了孙权。朱琚吓了一跳,赶紧回去领罚。不过,这一次,那些不愿意向吕壹淫贼低头的官员,却是纷纷上书,力挺朱据。朱据清白后,孙权得知吕壹的各种欺君之举,便将他逮捕并处死。同时也取消了校事的管理。到孙皓时代,他更是为了享乐来吓唬他的部下。有了皇上的撑腰,校事就又有了起色。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有任何的建树,就随着孙氏帝国的消亡,烟消云散了。
不够提督恶俗